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推薦

中國長城那麽矮小有什麽用?美國專家說了7個字:長城害慘了歐洲

2024-06-14推薦

聲明:本文內容均參照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末已標註文獻來源及截圖,請知悉。

萬裏長城的高度並不高,僅有7.8公尺,和高度1545公尺的泰山相比,實在是有些「小巫見大巫」了,既然萬裏長城比較矮小,那麽邊塞詩人王昌齡為什麽會覺得北方的胡馬無法度過陰山呢?

中國長城那麽到底有什麽用?來自美國波士頓大學的亞瑟·厄文·巴菲爾德在他的【危險的邊疆】一書又為什麽會說出「長城害慘了歐洲」這7個字?

萬裏長城長2.1萬千米,即便是作為擺設,也依然擁有震懾人心的作用。

長城不高,但是長城卻很長,東起遼寧虎山,西至甘肅嘉峪關,從東向西依次經過遼寧、河北、天津、北京、山西、內蒙古、陜西、寧夏、甘肅、青海十個省,由於跨度長,經過的地區多,知道的人也多,這就導致北方的匈奴人即使沒有來過長城,但也會聽說過長城。

古代的通訊裝置沒有這麽發達,百姓了解訊息的渠道就只有口耳相傳這一種,所以當北方匈奴人聽說萬裏長城的存在後,基本也就不敢擅自入侵中原大地了。

【詩經·小雅·出車】中記載「天子命我,城彼朔方。」「城」釋義為城郭,而這裏的城郭就是萬裏長城最初的形態,西周時期,周宣王修建城壘用來抵禦西北部的犬戎一族,當時的萬裏長城只是一個城郭,是沒有任何威懾力的。

春秋戰國時期,中原大地陷入眾王侯割據混亂的局面,其中以齊桓公為首的戰國七雄,為了維護自己的政權,分別修建過抵禦外敵的城郭,但如果再看陳恭祿先生在【中國通史】中記載的「武帝以前,其地為匈奴渾邪王所據。

王為漢軍所敗,部眾降漢,地初空無居人,後始設定郡縣,長城當為武帝所築也。」就可以知道,修建萬裏長城雛形的人,其實是統一了六國的秦始皇。

秦始皇三十二年,北方匈奴開始不斷騷擾秦國北部疆域,並且與當地土匪勾結,專門劫掠城中百姓的生活物資,為徹底消滅匈奴人,打消匈奴人南下的念頭,秦始皇以「亡秦者胡也」的圖讖為引,任用大將軍蒙恬北上,派兵30萬,一舉擊殺匈奴人,將匈奴人打出高闕,打至河套地區。

蒙恬凱旋而歸,秦始皇遂下令修建長城,抵禦匈奴入侵,傳言秦始皇在修建這段長城的時候到處抓壯丁,脅迫勞動人民為他工作,有很多勞動人民在工作的時候因為過度勞累而死在了長城,他們的屍體就埋在萬裏長城的地磚下方,有關於「孟姜女哭長城」,「生樁」這樣的殘忍故事也傳到了匈奴人的耳朵裏。

但其實這個說法是被杜撰出來的,秦朝國力強盛,修建長城作為保護國家安全的重要軍事手段,國家給予每一位工人的報酬都是非常可觀的,極力渲染這些故事,其實就是為了讓北方匈奴一族心生敬畏,從而達到威懾匈奴的作用。

萬裏長城的作用顯然不只有對外的威懾力,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作用隱藏在長城內部,如果你仔細觀察長城的話,你會發現長城每間隔一段,就會有一個類似於城堡的凸起,這個凸起就是長城的烽火台。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贏得戰爭勝利的關鍵其實是對情報的掌握。

唐代李賢對【後漢書】的註釋中提到:「邊方備警急,作高土台,台上作桔臯,桔臯頭有兜零,以薪草置其中。」這句話中的高土台就是烽火台,烽火台最早起源於周朝,我們熟知的「烽火戲諸侯」就是周幽王在利用烽火台在戲弄諸侯,秦始皇修建長城時,保留了西周遺留下來的烽火台。

並且還在新修建的長城關卡附近增設了一些新的烽火台,以此來傳遞資訊,據不完全統計,萬裏長城的烽火台共計有1316座,那麽烽火台是如何傳遞訊息的呢?

宋代的【武經總要】中提到:「每歲秋冬前期采蒿莖葉,葉條草節,皆要相雜為放煙之薪。及置麻蘊、火鉆、狼糞之屬。」

這句話詳細的介紹了烽火台傳遞資訊的方法,透過對這句話分析可以得知,烽火台的名字裏雖然有一個火字,但是傳遞資訊並不僅僅需要火,需要的反而是煙,當烽火台制造出來的灰色的煙霧在茂密的叢林中升騰而起,即使相隔千裏之外也能一眼看到端倪,從而讓守城的士兵可以早做準備。

為了保證烽火台有著足夠的堅硬度,工匠們采取了幹砌工藝,幹砌工藝其實就是把烽火台旁邊山上的泥土平整的削下來,然後再把泥土一層一層的進行粘合,粘合起來的泥土塊表面非常粗糙,工匠們會來回的對烽火台邊緣進行打磨,打磨完畢的烽火台在長年累月的風吹日曬之下,會逐漸風幹變硬。

當哨兵們在烽火台內點燃硝煙,煙霧還會對烽火台內部的泥土進行熏蒸,從而由內而外保證烽火台不會發生坍塌,也正是因為這種工藝,萬裏長城的烽火台才會在經歷了數千年的風吹雨打之後依然矗立在神州大地上。

1368—1447年間,明朝繼承元朝部份疆域,國力強盛,但北部邊疆地區卻經常受到匈奴、瓦剌諸部的侵犯,為了逼迫韃靼人西遷,明太祖重修長城加固了原有的秦長城,並且在此基礎上增加了雁門關到居庸關這一段。

而這一段長城似乎成為了一道難以逾越的鴻溝,匈奴人被迫西遷,而美國專家之所以認為長城害慘了歐洲,其實還要從歐洲的歷史說起

被迫西遷的匈奴人害慘了歐洲,是造成歐洲四分五裂的罪魁禍首。

如果你熟悉世界地圖的話,你會發現在歐洲有一個小國家叫做匈牙利,匈牙利和匈奴人有關系嗎?

在【 裕固族民歌的音樂特色】這本書中,作者分析了匈牙利民歌,匈牙利民歌的音階結構和中國的裕固族民歌是完全一致的,長調略長回味無窮,短調精簡生動跳躍,這就說明歐洲人的血液裏一定是摻雜著匈奴人的基因的。

匈奴人因萬裏長城難以跨越,為了生存,被迫西遷,來到了歐洲,將匈奴本土文化與歐洲文化相互融合,形成了現在我們熟悉的匈牙利文化,匈牙利其實是羅馬帝國分裂的產物,歐洲文明最早發源於兩河流域,最早出現在兩河流域的是北部的亞述國和南部的巴比倫尼亞。

蘇美爾人在巴比倫尼亞創造了獨樹一幟的蘇美爾文明,我們熟悉的漢謨拉比法典就誕生於此,但是在公元前4世紀,曾經不可一世的蘇美爾文明卻被希臘文明徹底吞沒,而希臘文明的發揚者就是成立了羅馬帝國的蓋烏斯·屋大維。

羅馬帝國的疆域有500萬平方千米,涵蓋了義大利、法國、西班牙、葡萄牙、奧地利、瑞士、荷蘭、比利時、盧森堡、土耳其、巴勒史坦、以色列、英國、德國、波蘭的部份領土,是歐洲歷史中統治時間最長,也是統治疆域最大的帝國,但是為什麽羅馬帝國會在1453年被鄂圖曼帝國擊敗呢?

其中的一部份原因就和匈奴人有關系,公元30年,匈奴人因內部階級矛盾無法調和導致分裂,南部匈奴來到中原地區與中國文明相互融合,而北部匈奴開始西遷,公元88年,匈奴部落大旱,降雨量不足導致草場全部幹涸,牲畜集體死亡,蝗蟲災害頻發,如此惡劣的生存環境造就了匈奴人野蠻粗鄙的生活方式。

因此每到一個地方,匈奴人都會開始瘋狂搶奪物資,而匈奴內部也並沒有形成法律條文對民眾的行為予以約束,這就導致部份西遷成功的野蠻的匈奴人來到歐洲以後,開始對歐洲城邦內的土著居民進行大肆砍殺。

當時的羅馬帝國正處於分裂狀態中,東羅馬帝國由阿卡狄烏斯繼承定都伊斯坦堡,西羅馬帝國由霍諾裏烏斯繼承定都米蘭,而匈奴人的到來無異於雪上加霜,匈奴人不斷幹涉羅文尼政加劇階級矛盾並深入基督教內部,促使基督教讓「君權神授」的觀念深入人心。

以至於羅馬帝國的君主在後期已經成為了「有名無實」的傀儡,羅馬帝國分裂以後,歐洲就再也沒有統一起來,因此才會有美國學者在【危險的邊疆】一書中說出「長城害慘了歐洲」這7個字。

結語

萬裏長城對於中國來說是燦爛的文化瑰寶,凝結了從西周時期以來的民族力量,體現的是泱泱華夏的思想底蘊,萬裏長城和埃及的金字塔並稱世界東西兩大瑰寶。

其中凝結的勞動人民智慧經久不衰,而現在的萬裏長城已經成為了旅遊勝地,遊客前往觀賞的時候,感受到的或許是勇毅將士的錚錚鐵骨,看到的或許是王朝統一的鼎盛時代。

資訊來源:

<期刊>·社會科學Ⅱ輯;·哲學與人文科學·中國通史;

·【民族研究】,2005年.06期

<博士>·哲學與人文科學·中國民族與地方史誌;·社會科學Ⅱ輯·民族學;

文獻來源: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資料庫 2010.10

<期刊>·社會科學Ⅱ輯;·哲學與人文科學·中國古代史;

·【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4年.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