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国风

我国道教历史上的南北天师道

2024-09-19国风

南北天师道是魏晋南北朝时期道教的两个主要分支,分别由陆修静和寇谦之改革形成。这两个教派在教义、组织形式和宗教活动上都有显著差异。

南天师道

南天师道由道士陆修静在南朝初期进行改革而形成。他整顿了道教的组织形式,健全了三会日制度,并完善了道教的科仪规戒。

陆修静对道教名籍混乱状况进行了整顿,加强了宅录制,禁止道官各自自行拜署,健全了道官按级晋升制。

他依据灵宝斋法及上清斋法等,制定了一套比较完整的斋醮规仪,使道教的斋醮仪式初具体系。

陆修静对道教经典进行了分类整理,编撰【三洞经书目录】,这是中国道教史上第一部道经目录。

经过陆修静的改革,南天师道在南方获得了进一步发展,成为江南道教的统领。

北天师道

北天师道由北魏道士寇谦之在魏太武帝和宰相崔浩的支持下进行改革。他自称奉太上老君的意旨,「清整道教」。

寇谦之废除了原来祭酒等道官私授教职的做法以及天师道一些教职的世袭制度,要求「唯贤是举」,并重新制定了有关宗教活动的规章。

他制定了一套戒律轨仪,从组织上进行清整,革除早期道教和国家争租税的经济措施。新天师道所传【云中音诵新科之戒】,宣讲【新科】等大道清虚之道。

北天师道受到北魏朝廷的重用,甚至北魏的皇帝即位时都会去他们的道坛接受封命。后因北齐举国崇佛,道教在北齐成为异教,高洋下令废除道教,北天师道因此消失。

南北天师道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分别由陆修静和寇谦之进行改革,形成了各自的特色和体系。南天师道注重组织形式的整顿和经典的整理,而北天师道则强调教义的清整和宗教活动的规范。两者共同推动了道教的发展,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