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国风

汾阳家的春节习俗从腊月初一就开始了。

2024-01-13国风

中国地大物博,各民族众多。而中国有句俗话;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因此,各地的春节习俗也是不尽相同。

过年,是一种习俗,也是一种文化。

汾阳人过年,追求体面、喜欢排场,内涵丰富、形式独特,无论贫富贵贱、男女老少,他们都会在饮食、穿戴、礼仪等方面精心讲究、细心运作。

汾阳人过年,既有其它地域人群所共同沿袭的中华民族几千年传承下来的许多风俗习惯,也有缘于特殊的历史渊源和地理环境(特别是受州府文化影响)而多年逐步形成的独一无二的乡土特色,它其实体现的是一种饮食文化、宗教文化、伦理文化,甚至体现一种政治文化、精神文化、文明程度,它包括上层的和民间的物质取向和意识形态两个方面。究其原因,主要的还是应该与汾阳几千年的社会发展历史有关。

尤其是明朝庆成王和永和王,设王府于汾,更是把皇家的衣着、饮食、礼仪等讲究以至饮食品种、制作方法带到汾阳,所以直接影响到汾阳民间,继而影响到汾阳人过年的习俗。

腊月初一

腊月初一「咬炒」,「咬炒」就是晌月(我们那里管农历11月为晌月)二十九或者三十日,将黄豆或者玉米在沙鏊里炒出来,预备在腊月初一「咬炒」。

人们为了好吃,在早一天就将黄豆泡发起来,在房屋外边冻上一夜,再用沙鏊炒出来,又香又脆非常好吃。将今年的新玉米粒晒干,也是在沙鏊上急火炒出来(那时候我们当地农村还没有爆炒花机器),就是香喷喷的爆玉米花了。

关于「咬炒」我们那里有几层意思;一种「咬炒」,指的就是咬贫,咬穷,将一年来的贫,穷通通咬烂,吃到肚子里,期盼来年运气转来,富贵临门。

二一个「咬炒」指的是;咬去疾病,灾难,将一年来的疾病,灾难也是通通咬烂,吃到肚子里,也是期盼来年时来运转,通通顺顺。而且,一直要咬到初七,谓之「咬七不咬八」,咬去贫穷,咬去疾病,咬去灾难。

网图

谓之「咬七不咬八」,咬去贫穷,咬去疾病,咬去灾难。

前两个「咬炒」是人们普遍的期盼,美好的愿望。

而后一个「咬炒」就是有点相反的了。它指的是穷人们一年里最不好过的日子的开始;因为「年关」快到了,以前人们普遍日子不富裕,差不多穷人们都要借钱借债过日月,特别是还要借高利贷。那时候,一到腊月,也就是吃了炒花以后,债主就开始要债了,因此,穷人们的日子就开始不好过了,谓之年关到了。

那时候,我们当地有一个风俗谚语;「得病的炒花,加病的粥(指腊八粥),要命的粞瓜(指腊月二十三供奉灶马老爷的供品),救命的角儿(我们当地指饺子,这里是指过年的饺子)。」这个也有几层意思;主要就是以前一到腊月年关将近,债主也就是富人有钱人,就开始向穷人们要债了,因此,穷人们的日子就开始不好过了,也就是得病的「炒花」:到了吃腊八粥的日子,有钱人就加快了要债的步伐,因此就成了穷人们加病的「粥」了;一到了腊月二十三,离过年剩下七八天了,有钱人就更加加紧变本加厉的要债了,因此就更加成了穷人要命的「粞瓜」了;但好像是约定俗成,或者还是潜规则什么的,反正是一到腊月三十吃过「翻身火烧」以后,吃过年的饺子开始以前,不管欠多少钱,有什么原因,都不能再要债了。可能是历来人性化的一个规则吧!

加病的粥(指腊八粥)

不管怎么样,你总得让穷人们也过一个平安年哩吧!谁也不想把事情做的太绝,况且,还都是乡里乡亲,明年再说。所以,盼到吃角儿的时候,就可以松一口气了,今年的年关就可以过了。因此这就是「救命的角儿」。你看吧!多么形象贴切的比喻,真正是耐人寻味,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