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国风

骋怀观道,清凉自在|老子之「道」究竟在讲什么?

2024-02-18国风

「 冯远作品 |「先贤图」篇 |

【诸子图之老聃】」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春秋末期人,生卒年不详,据【史记】等多部古籍记载,老子是春秋时期的陈国苦县人(今安徽涡阳县)。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与庄子并称「老庄」,后被道教尊为始祖,称「太上老君」。在唐朝,被追认为李姓始祖。曾被列为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老子曾担任周朝守藏室之史,以博学而闻名,孔子曾入周向他问礼。春秋末年,天下大乱,老子欲弃官归隐,遂骑青牛西行。到函谷关时,受关令尹喜之请著【道德经】。

老子思想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其思想核心是朴素的辩证法。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不言之教。在权术上,讲究物极必反之理。在修身方面,讲究虚心实腹、不与人争的修持,是道家性命双修的始祖。

老子传世作品【道德经】(又称【老子】),是全球文字出版发行量最大的著作之一,和【易经】【论语】被认为是对中国人影响最深远的三部思想。

老子思想的提出代表着道家思想成为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老子是最早将「道」作为最高哲学范畴的代表,在他的理论体系中,道不仅是天地万物的本源,而且也存在于天地万物之中,通过天地万物的现实活动表现。

他根据天地自然万物自身存在和发展的变化之道,进行研究和思考,他以「天道」 来解释天地万物的变化规律。老子认为,天地万物只是按照自身的本性生存和发展,并不存在人类的情感杂糅,公正无私,不偏不坦。故此,老子思想的发展都是从「道」论出发,遵循「天道」。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第二十五章),是老子所强调的道法自然与天地一体;「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老子】·第五十一章),是老子所强调的尊道贵德,知足寡欲;「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国观国,以天下观天下」(【老子】·第 五十四章)。是老子所强调的以天下观天下。

「道」无所不为,是自然万物和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冯远诗意图-「先贤图」篇

冯远作品【先贤图】

驰怀观道,清凉自在

——冯远【诸子图之老子】画意

冯远作品【诸子图之老聃】

冯远创作的【诸子图之老聃】采用竖幅构图的形式,人物形象处于画面的下方,老子的主要思想以文字解说的形式矗立于人物形象之上,使文字构成与人物形象的组合之间产生一种纪念碑式的观看效果,并且使画面中文字解说和人物形象之间建立起一种均衡而平等的存在关系,形成图文一体的稳定且坚固的画面构成关系。

纪念碑式的画面观看效果的营造,在绘画表现中一般具有两个显著的特性,一是制造稳定的情感认同,二是呈现向上的力量趋势,而不论是稳定的情感,还是不断向上的力量呈现,都是先贤图系列作品所要传达的核心价值,也是中华民族思想先贤亘古不变的精神意义。

画面中,老子闭目端坐着,双手握于胸前,面前摆放着展开的竹简,竹简上是密密书写着的文字,这时候,他已经沧桑老矣,灰白的胡子茂密的生长着,遮盖了眼前的衣襟,也逐渐遮盖掉了那些过去的岁月,他不再书写,像是在思考着,也像是在回忆着。

宽大的衣袍舒展的包裹着他,层层叠叠,松散而温柔,似一种不断向四周延伸的力量,缓慢的,弥散的,但是坚定的,不容置疑的。又似一种自然而然的存在与构成,不刻意,不雕琢,天然的散落着,又自然的向外扩展着。

而这种力量,恰好来源于那个闭目思考的老者,他不急不躁,淡然的端坐于这尘世之中,他不慌不忙,自带一种宏大的、深刻的、雄浑的精神力量,自信而稳定的徜徉于自我的精神世界中。看似游离于世界之外,却又时刻徘徊于混沌的自然之中,看似独立着,屏蔽着,却又时刻游走于有无之间。

这就是老子所建立起来的强大而包容的精神世界吧,那里的一切顺其自然,那里的美丑、善恶、有无、难易、长短都相互依存,有此有彼,有无相生,那里平淡自然,无为而无不为,那里素朴稚拙,「处其实,不居其华」。

那里始终有着放松而恬淡的心灵归处,是涤除嘈杂后的朴素真实,也是放下过往后的澄明真切。立于世间而始终保有心灵的净土,来往于世俗而能无为而为。

我沉迷于这样的干净与纯然,也沉醉于这样的自信与强大。

是思想的内核太过于稳定了,也是思想的境界太过于澄净了,更是跨越千年仍然可以持续而恒久的生发着、演变着,所以,老子在闭目之间,早已对这世间的更迭了然于胸,在沉思之际,早已与那纷争的过往握手言和。

所以,画面不着色彩,也不求辅助,仅以线条的扩展与弥散构成老子自我的精神世界,并在大量留白的基础上,形成一种精神的辽阔与思想的宏大,好似那些留白的空间,也始终承载着老子自然朴素的思想内涵,是自然而然朴拙无为的象征,也是老子不断向内寻找精神供养的苍茫所在。

而这种自信与强大,澄净与无为,更是老子自我打磨棱角的过程吧。他端坐之下,闭目之时,思绪之间,圆润而饱满,那些随着衣襟游走的线条,那些包围之间的环绕,在铺开蔓延的同时,更带来了不尖锐、不粗糙的整体包裹。所以,我始终觉得,这是老子内心精神世界的外延表现,是他自然而然思想塑造的外在面貌,他在与自我和解的同时,在与混沌的世界沟通的同时,始终保持着平和自然的心态,始终保持着天然的本我与纯粹的本真。

也因此,他入定的端坐身姿,他摒弃纷扰的寂然状态,才能在画面整体构建纪念碑式观看方式时稳定的充当那个纪念碑的底座,稳定的并且源源不断的向上奔涌着思想的源泉,向外扩散着思想的光芒,如那环绕着的衣纹线条,有力的向内聚集着,在波澜起伏中始终涌动着,始终挥散着,也始终不息的生发着,升腾着,热烈并且内核平稳的供给着。

至此,我也能朝着老子所建立起来的那个道法自然和无为而为的境界更加坦然的迈进了。因为我终于掀开了一个口子,惊艳的看到了老子静坐背后所隐藏着的对平凡自我的接受。

老子思想的核心是朴素的辩证法,因此,在政治上,他主张无为而治、不言之教。在权术上,他讲究物极必反之理。在修身上,讲究虚心实腹、不与人争的修持。而这些,终归都回归到了对平凡自我的接受。

无为而治、不言之教,带来的是平等的表达与接受,不强制,不过度,从自我出发,善待所得。

月满则亏、器满则盈,物极必反让我们懂得适可而止,懂得寻找生命的平衡所在。

虚心实腹、不与人争,向内的不断探索和自省,不断的自我成长与自我打磨,带来的是人的原始的自然与淳朴。

也由此,老子为我们带来一种平淡之美,不过分矫饰,不突出华艳,计白当黑,虚实有序,朴素中大方自然,恬淡中大巧若拙,自然而然之中充满了古朴与稚拙。因此,我们在冯远画面中,也看到了这样的平淡之美,不需要过分的附加内容刻画,也不需要过度的人物形象雕琢,只在大块面的留白中,在稳定的人物姿态里,在真实的自我回归间,表达着无尽的思想深度和精神价值。

所以,他才能在纷纷扰扰中,回归本我,甚至都不再睁眼看看这世间,因为那些多彩与绚烂,也最终都归于沉寂了,那些繁华与热烈,也终究走向了平淡。

所以,他才能放得下,放得下尘世,放得下喧哗,骑着青牛,走向了关外,走向了无尽的「道」。

我想,那里一定有他精神世界中的平淡之极,但那却始终不是他的终点,因为,他一直在路上,一直在那空茫混沌的道之中。

艺术家简介

艺术家冯远

冯远,画家、教授、公务员、文化学人,1952年生于上海。1980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研究生班,师从方增先先生。1996年起历任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国家文化部教育科技司司长、艺术司司长、中国美术馆馆长、中国文联副主席、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兼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名誉院长、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馆长、上海美术学院院长、中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等职务。

作品多以反映历史题材和现实生活为主,造型严谨生动、生活气息浓郁,绘画形式新颖,尤以擅长创作大型史诗性作品和古典诗词画意作品。代表作品有中国画【长城】【星火】【母子图】【屈原与楚辞】【世纪智者】【逐日图】【世界】等;主要论著有【东窗笔录】【重归不似之似】【回到单纯】【人的艺术和艺术的人】【水墨人物画教程】等150余万字;出版画集画册10余种。从艺四十余年来,曾多次赴欧美亚多国举办个展、巡展,并做演讲授课,作品被国内外多家博物馆、美术馆收藏。曾获国家优秀教师和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

作者简介

作者、策展人陈远志

陈远志,资深媒体人、出版人、策展人。北京华夏思想者品牌管理公司总经理、中粮长城文化研究院院长。曾任【艺术镜报】、【静雅艺术网】总编辑;【新华月报】总经理,创办【人民艺术家】杂志。2006年至今在国家博物馆、中国美术馆、军事博物馆、恭王府、中华世纪坛、李可染画院、安徽省博物馆、亚明艺术馆等场馆策划并实施众多有广泛社会影响力的文化艺术大展。代表性展览如下:【艺术镜报】一、三、五、七周年纪念展、日出东方—马克思在中国暨人民出版事业90周年纪念展、「锦绣中华——当代新徽派版画作品展」、新时代、新徽派安徽书画40年精品晋京展、‘日用即道’华夏思想者品牌启动仪式暨全国名家书画展」、「干杯-华夏思想者生活艺术展」、「共融-华夏思想者青年艺术家联展」、「共生-观沧海-吴雪书法生活艺术展」等。

画意系列

本系列是以冯远老师所创作的画作为基础,囊括「诗经画意」篇、「先贤图」篇、「竹林七贤图」篇、「王维诗意」篇、「诗贤」篇、「尊者」篇、「古贤圣迹」篇。

本系列的主旨在于以最忠实的方式呈现冯远老师作品中所蕴含的深意和情感。通过将绘画、诗词和文学的元素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以期创造出一种全新的艺术体验。每一期都将呈现一个特定主题的作品,展现冯远老师的创作风格和艺术追求。

本系列预计连载58 。欢迎各位同行、藏家与艺术爱好者的参与与关注。

下期预告

冯远老师作品画意——「先贤图」篇

【诸子图之庄周】

作品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