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国风

【智慧的探索:中国与世界哲学体系】第四章 近现代中国与世界哲学

2024-07-18国风

近现代东西方哲学

公元1500年至1800年这一时期,通常被称为近代早期或早期现代时期,世界各国哲学发展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明清时期的东方哲学:

中国儒家哲学:

宋明理学(约960-1644年):

宋明清以程朱理学为主流,强调「理」(宇宙的道德法则)和「气」(物质力量)的关系。

王阳明的心学:

提出「心即理」,主张通过内省和直觉来认识世界。

强调「知行合一」,认为知识与行动不可分割。

代表人物:王阳明。

明末清初的哲学(约1600-1800年):

出现了对传统儒学的批判和反思,强调实用主义和经验主义。

代表人物有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

佛教哲学:

禅宗继续发展,强调直接体验和顿悟。

净土宗也在中国广泛传播,强调念佛求生净土。

道教哲学:

道教在民间继续流行,强调长生不老和内丹修炼。

中国代表人物

儒家代表人物

王阳明:明代著名哲学家,提出「心即理」、「知行合一」的心学思想,强调内心自省和实践的重要性。

黄宗羲:明末清初的思想家、历史学家,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对君主专制提出批判。

顾炎武:明末清初的学者,提倡「经世致用」,强调学问应服务于治国理政。

王夫之:明末清初的哲学家,提出「性即理」、「情即气」,对理学和心学进行了深入的批判和反思。

佛教代表人物:

憨山德清(1546-1623):明末四大高僧之一,对禅宗有深刻的影响,提倡「一心念佛」。

紫柏真可(1543-1603):明末佛教改革者,强调禅宗的实践和教义的纯粹性。

蕅益大师(1599-1655):明末清初的净土宗高僧,推动净土宗的复兴和发展。

道教代表人物:

张三丰:虽然其生平具体年代不详,但传说中张三丰是明代著名的道教内丹修炼大师,被尊为武当派的祖师。

王常月(1520-1585):明代全真道龙门派的重要人物,对道教的内丹修炼和道德修养有重要影响。

黄元吉:清代道教学者,对道教的哲学和实践有深入的研究和贡献。

刘一明(1734-1821):清代道教内丹学家,对道教内丹术和道德修养有重要影响。

日本哲学:

儒家思想:

儒家思想在日本得到广泛传播,特别是在德川幕府时期。

强调忠诚、孝道和道德修养。

禅宗哲学:

禅宗在日本发展出独特的流派,如曹洞宗和临济宗。

强调禅定和直接体验。

武士道哲学(我单开了一篇单讲)

武士道是日本封建时代武士阶层遵循的一种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其哲学核心可以概括为「忠、义、勇、礼、诚、名誉、忠恕」。

印度哲学:

吠檀多哲学(Vedanta):

强调个人灵魂(Atman)与宇宙灵魂(Brahman)的统一。

代表人物有商羯罗( Adi Shankara)等。

佛教哲学:

佛教在印度继续发展,特别是在藏传佛教中。

强调因果律和轮回。

耆那教哲学:

耆那教强调非暴力和灵魂的永恒。

伊斯兰哲学:

苏菲派哲学:

强调神秘主义和个人与神的直接关系。

代表人物有鲁米等。

伊本·赫勒敦的哲学:

强调历史循环论和文明的兴衰。

其他亚洲国家:

越南哲学:

儒家思想和佛教在越南广泛传播,影响了当地的文化和社会。

朝鲜哲学:

儒家思想在朝鲜半岛占据主导地位,强调道德修养和社会秩序。

西方文艺复兴与近代哲学

以下是一些关键哲学流派和思想家:注黑格尔在1800年至今

文艺复兴哲学(大约1350-1650年):

强调人文主义、个人主义和对古典文化的复兴。

代表人物包括埃拉斯谟、莫尔、马基雅维利等。

宗教改革哲学(16世纪):

马丁·路德和约翰·加尔文等宗教改革者对宗教权威和教义提出挑战。

科学革命哲学(16世纪末至17世纪):

强调经验主义和科学方法,对自然界的探索。

代表人物包括弗朗西斯·培根、伽利略·伽利雷等。

理性主义(17世纪):

以笛卡尔为代表,提出「我思故我在」,强调理性和逻辑分析。

莱布尼茨的单子论也属于这一时期。

经验主义(17世纪):

约翰·洛克、托马斯·霍布斯等哲学家强调经验对知识的重要性。

启蒙运动(18世纪):

强调理性、自由和进步,批判传统权威和迷信。

代表人物包括伏尔泰、卢梭、孟德斯鸠等。

道德哲学:

大卫·休谟等,探讨因果关系、道德感和人性。

怀疑主义:

皮埃尔·贝尔等哲学家对知识和信仰提出质疑。

康德的批判哲学:

伊曼努尔·康德提出先验哲学,探讨知识、伦理和美学。

神秘主义:

圣女大德兰和圣约翰·十字等,强调个人与神的直接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