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国风

李白坐船去扬州,途中写诗记录,短短4句,引人入胜

2024-06-06国风

昔日,李白登上黄鹤楼,极目远眺,胸襟开阔,一时间诗兴大发,便要提笔蘸墨,谁料抬头时却见崔颢的诗赫然在上。

当李白从「昔人已乘黄鹤去」读到「烟波江上使人愁」后,不禁被其中才华所惊叹,只好自愧不如道:「一拳捶碎黄鹤楼,一脚踢翻鹦鹉洲。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自此,崔颢题诗李白搁笔的故事流传开来,就连黄鹤楼旁也建起了一座「搁笔亭」。

不过,李白当日虽遗憾离场,但与黄鹤楼的缘分却未曾停止。

公元727年,27岁的李白东游归来,寓居安陆十年之久,并结识了长他十二岁的孟浩然。

后来听闻孟浩然将去往扬州,李白亲自相送,提笔写下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曾经搁笔的无奈终于补全,又在转瞬之间为生活落下一笔向往与追寻,正是诗情画意的扬州。

或许是因为扬州有少年漫游的青春记忆,又留下了故友亲临的旅行足迹,故而一向狂放的李白,就连笔下的扬州之行都多了些温柔与惊艳,每每读来,总令人陶醉其中。

【夜下征虏亭】

唐·李白

船下广陵去,月明征虏亭。

山花如绣颊,江火似流萤。

征虏亭是东晋时征虏将军谢石所建,当时乃金陵的一大名胜。李白便是从此处出发,前往扬州。

关于诗作的创作年代,有人说是公元726年,26岁的李白在春日下扬州时所写。也有说人是公元761年,已过六十的李白途中所写。其实不论是年轻时的意气风发,还是年老后的沉稳从容,都不难从诗中看出,彼时的李白心情愉悦神清气爽。

起笔从当下所行写起: 「船下广陵去,月明征虏亭。」 李白坐在船中,顺着江流前往扬州,回身望去,可见高高的古亭在月光的映照下,清辉流转,轮廓分明。

短短两句,既写明起点与终点,又以明月为引,顺其自然的带出一路之景:

「山花如绣颊,江火似流萤。」

顺江而下,在朦胧的夜色中,得以望见如少女般天真烂漫的山花,伫立江头,随风飘摇,好似送别。还有那江上的渔火与江面的灯火,交相辉映,汇聚成无数萤火,点缀着烟火繁盛的人间。

绣颊,本指涂过胭脂的女子面颊色如锦绣,此处李白借此形容山花娇艳,不知觉便为江面平添了无限的生气与活力。又因他在船中顺江而流,所见之景瞬间多了些动态与生机。

从轻舟、明月到山花、江火,短短四句,已然勾勒出一幅令人沉醉的月夜美景图。

恰逢处暑将至,李白这首夜游小诗甚是应景。其中既有李白的所见所闻,又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与古贤共鸣,一同在山川之中寻得静谧,为燥热的岁月送来一抹清凉。

人生匆忙,闲暇时总需几笔诗意充盈,它们或许是简短精辟的金玉良言,亦可以是清新雅致的笔墨山水。纵使光阴易逝,山高路远,却仍能在纸笔之中看到方圆之外的世界。

诗意的描摹,总能抵挡万千现实的消磨,为浮躁的生活带去万古的温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