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国风

【道德经】第二章:到底什么是无为?

2023-12-13国风

原文: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译文:

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是因为有丑的存在;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是因为有不善的存在。所以,有和无相互生发,难和易相互转化,长和短相互对应,高和下相互映衬,音乐和噪声相互衬托,前和后相互跟随,这些都是恒定不变的。因此,圣人以无为的态度来处理世事,以身体力行的方式来教化万民。就像天地任由万物生长而不加干涉,生养万物却不占有它们,培育万物却不自我炫耀,成就万物却不自居有功。正是因为圣人不居功,他的功名才不会泯灭。

我的理解与感悟:

在这一章当中,老子为什么要以美与恶、善与不善引入话题?

要理解这一点,就要深入了解当时的生活背景,老子是一个语言大师,善于用最通俗的最接近生活的语言和现象来表达他想要表达的思想。

从说文解字来看,「美」从羊从大,羊是当时人们膳食中高档的食材,羊大则肥美,人们看到大羊的第一感觉就是「美」。

「恶」,从心从亚,次一等的东西称作「亚」,「亚」也有丑陋之意,人们看到丑陋的东西心里的感觉是不舒服的,不舒服就是不美,不美就是「恶」。

「善」,从言,从羊。人们吃过肥美的羊肉以后,什么感受呢?当然是说味道鲜美,好吃,好吃就叫作「善」,不好吃就是「不善」。

由此可知,美与恶,善与不善,都是老子那个时代人们最普遍的生活感受或日常用语,老子由此引入话题,究竟想要传递什么思想?

美与恶,善与不善,都是相比较而显现,相对应而依存的,大家看到大羊、吃到羊肉感觉很美、很善,是因为吃糠咽菜感觉很不美,这种不美的感觉,就像看到丑陋的东西,感觉很不舒服。区分有和无、难和易、长和短、高和下、音和声、前和后,也只有把它们放在一起对比才能得出结论。

有对比才有区别,但这种区别并非一成不变,也没有绝对统一的标准,一千双眼睛里有一千个世界,每个人的认知都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

就像在考场上,面对同一张试卷,有的考生感觉容易,有的考生感觉很难,有的考生可以考满分,有的考生连及格也达不到。同一件事,当时做起来很难,过一段时间再去做,可能就会容易得多。可见难和易是相对而言,因人而异、因时而异的。

同样的,美与恶,善与不善,有与无,长与短,高与下,音与声,前与后,甜与苦,硬和软,重和轻,福与祸……它们都是相辅相成,既相互对立,又可以互相转化。

这种相互依存、相辅相成、既相互对立又互相转化的对立统一的关系,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当代哲学家进一步告诉我们,这种对立又统一的关系,无论在什么领域、任何事物以及事物内部以及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这种关系,叫做规律。

老子清楚地认识到规律的存在,并通过天之道、圣人之道来告诉世人如何遵循规律去做事。

天之道,就是任由万物生长而不加干涉,生养万物却不占有它们,培育万物却不自我炫耀,成就万物却不自居有功。

圣人之道,就是「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以无为的态度来处理世事,以身体力行的方式来教化万民。

「无为」不是不作为,不是逆势而为,不是放任不管,不是彻底躺平,更不是胡作为、乱作为、强作妄为。

无为而无不为,真正的无为是按规律办事,是为了把事真正办好,恰恰是一种真正科学的作为。

想吃大羊,就在养羊喂羊上下功夫,把羊圈建好点,让小羊多吃鲜嫩的草料。给羊喂肉可以吗?肯定不行。去偷别人的羊行吗?容易被打死。

想让考试变得容易些,就在学习上下功夫,认真听,认真记,提高课堂效率,没有捷径可走,寄希望于老师每次都把题出容易些,或者弄虚作假,都是不现实的。

想让孩子发展得好,就让孩子按照他内在的需求、依据他的天赋和兴趣去成长,家长只需要做好陪伴、做好保障、做好引导、做好支持就好了。如果家长非要让孩子按自己的思路、自己设计的路子去走,一旦偏离或达不到自己的预期,就对孩子指责抱怨,这个孩子十有八九会出问题。

人类社会争端的根源,就在于人与生俱来的占有欲和控制欲。

老子提倡「无为」,主张「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就是要让人克制自己的占有欲,让每一个人发扬自己的个性,去努力,去创造,去做出自己独特的贡献。

天地间,万物欣然兴作,各呈己能;圣人治下,民莫之令,而能自均。天地也好,圣人也好,都只是在一旁辅助,任由万物凭着各自的生命开展其丰富的内涵。

如此,才成就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

最后,如果你是正为孩子的教育而苦恼的家长,我送你一首黎巴嫩裔著名文学家纪伯伦的哲理诗,诗的名称是【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

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

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

他们通过你来到这世界,却非因你而来,

他们在你身边,却并不属于你。

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想法,

因为他们自己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庇护的是他们的身体,却不是他们的灵魂,

因为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属于你做梦也无法达到的明天。

你可以拼尽全力,变得像他们一样,却不要让他们变得和你一样,

因为生命不会后退,也不在过去停留。

你是弓,儿女是从你那里射出的箭。

弓箭手望着未来之路上的箭靶,他用尽力气将你拉开,

使他的箭射得又快又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