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文化

你咋还不信中医-续1:【伤寒杂病论】书名考

2024-04-13文化

【你咋还不信中医】系列发表后,关注者甚众,有一期(第9期)点击率突破20万。

私信中自然少不了「表扬与自我表扬」的内容,但也有人怀疑我有「造神」的嫌疑。

虽然现在的网红,往往会穷极一切手段博取眼球,但我还没有这个嗜好,至今不知如何开抖音。

刘宝义先生推崇孔子的 「述而不作 」思想,虽然观点独到,也只是讲讲,很少整理成文。我觉得不加宣传怪可惜的,就把一部分零言碎语整理后放在公众号或者著作中了,我又不能把这些观点据为已有,也会提及刘宝义的名字,决无宣传之意。

我在2018年曾出版过一本书,【身边的中医智慧】,其中有的内容是根据刘宝义先生的观点整理而成。下面就是其中一篇,是关于【伤寒杂病论】这个书名的推测。我找出原稿,一字不改,附在下面:

【「伤寒杂病论」书名考】:

这是郝万山教授整理的【伤寒论】的序,也是目前流行的版本。 【伤寒卒病论集】 ,这个名字是不是有些奇怪?

在这个序言的后面,又提【伤寒杂病论】,「卒」成为了「杂」,后面的「集」没有了。并且 ,「若能寻余所集,思过半矣。」 意指前面有「集」。

通过研究一下这几个字的演变过程,希望可解开这些的疑问。

「集」的繁体写法是「雧」:

羣鸟在木上也。引伸为凡聚之偁。汉人多假杂为集。从雥木

百度一下「集」:康熙字典的解释:

「【戌集中】【隹字部】集·康熙笔画:12·部外笔画:4〔古文〕雦【唐韵】【广韵】【韵会】【正韵】秦入切【集韵】【类篇】籍入切,$音箿。【说文】本作雧。羣鸟在木上也。【诗·周南】集于灌木。

又【广韵】就也,成也。【书·武成】大统未集。【传】大业未就。【诗·小雅】我行旣集。【笺】集,犹成也。

又【韵会】杂也。【孟子】是集义所生者。【注】集,杂也。」

大致明白了,古代的「杂」有两个版本,多种树木的「杂」和多种布片聚成衣服的「雜」,而 后一个「雜」与「集」很相似 ,古人假「杂」为「集」,这在汉代是共识,二者通假,在传抄的过程中, 「集「就成了 」杂「。

那么为什么又成了」卒「呢?

「杂」繁体是这样的:

「杂」的本意是有很多种的木头。其繁体「雜」就指有多种的碎布片,缝在一起成为衣服。即「大杂汇」。

【伤寒杂病论】本来是 【伤寒集病论】 ,在传抄的过程中, 集成了「雜」(杂) ,而「雜」又 丢掉了右边的「隹」,成了「卒」。

所以在序言中,是「卒病论」,正文中是「杂病论」,这么一想就不乱了。

但为什么是 【伤寒卒病论集】 ,多了一个」集「呢?古人微言大义,不会说废话的。

凡事就怕琢磨。按照刘宝义先生推测,这是断字的失误,千百年来,一直没有人深究。

【伤寒杂病论】 应该是分为两部分,即 【伤寒集】和 【病论】 ,其中的【病论】部分即【金匮要略】。

现在流行的明 赵开美版的【伤寒论】,其序言应该这样断句:

「【伤寒集】【病论】

【集】【论】曰:余每览越人入虢之诊望齐侯之色,未尝不慨然叹其才秀也…….」

【集】、【论】分别代指【伤寒集】【病论】。后文中的「若能寻余所 ,思过半矣。」 其中的「集」。就有所指了。

也有些奇怪, 【伤寒卒病论集】 ,仅仅是隔了两个字,前一个谬传不止,「集」竟成了「卒」,后一个却保持了原貌。

梳理一下思路:(补)

【伤寒论】本来名为 【伤寒集,病论】 ,由于「集」的繁体是「雧」,「杂」的繁体「雜」,有些类似,传抄过程中,就成了【伤寒雜病论】,后来在「谬论误传」的过程中,把繁体「雜」,直接就写成了「卒」,还把正文的第一个字也划拉进来。这就是 【伤寒卒病论集 】的由来。

我们可以想象,【伤寒论】在历史长河中颠沛流离,无数次的传抄,长期 孤本流行 。如果是版本众多,也不至于谬论误传至此。如同「 十世单传 」的婴儿,【伤寒集病论】也以其顽强的生命力,挣扎着延续到了今天,摆在你我的案头,我们有什么理由不捧起来读一读呢?点一柱香,静一静心, 怀着对古人的敬意, 暂别一下抖音八卦,与医圣(张仲景)的灵犀来一次 时空互应

【伤寒集】【病论】分述,这是一种较为合理的推测,并没有多少实物考证。希望某一天,从地下能挖到一堆汉代的竹简,以佐证上面的这个推断 。

---【身边的中医智慧】2018年

(山东科技出版社)

这只是一个书名的见解,刘宝义先生对于【伤寒论】内容的理解,更加的深入。

【伤寒论】是2000年前张仲景为了应对「瘟疫」而编写的一本「速查手册」,出现什么情况,应用什么经方,一查便知。 「伤寒」,就是「伤于寒」 ,受寒所伤导致的病,其实就是针对当年的「新冠」这类疾病的。

然而,刚刚过去的三年疫情期间,先后共十版的【新冠诊疗指南】,有大篇幅的中医内容,却不曾体现【伤寒论】的思想,平时滔滔不绝的伤寒论大家们,无一出来振臂一呼,按照六经辩证的思维,挽救众生。每思至此,不免想起「滥竽充数」的故事,千载难逢的宣传【伤寒论】的好时机,却在关键时候掉链子。任凭「清瘟莲花」一类的盛行。

如果把【伤寒论】比作一台发动机,好多的「伤寒论大家」,对于发动机的性能参数了如指掌,就很难得了,而刘宝义则是对内部的每个零部件的作用机理都熟悉。他认为【伤寒论】是一套严密的整体,每个字,每句话都不可或缺。更难得的是,做为西医出身的医生,他能用现代的病理生理学知识,解释古人的意图。例如,【伤寒论】提到的「 通脉四逆加猪汁汤 」,其实就是相当于 「口服补液盐 」,对于大汗,液体量不足,休克的病人当然有用了。还可利用猪胆汁的高渗,起通便作用。

如有机会,以后或许会把刘宝义先生版的【伤寒论注解】结集付梓,公诸世人。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

王光强 2024.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