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文化

什么是中庸?大部分人都把中庸之道理解反了!

2024-06-14文化

【三字经】写道 「作中庸,子思笔。中不偏,庸不易。」

简单十二个字,介绍了【中庸】这本书。

中庸这个词我们经常听,很多人也经常讲,有些人还讲得头头是道的,不过我估计很多人没读过【中庸】这本书。

我们听这十二个字,首先它介绍了这本书的的作者?说【中庸】是子思写的,这个子思是谁呢?就是孔子的亲孙子、孟子的亲老师孔伋。

孔伋字子思 ,古人常常以字来称呼一个人。

介绍完作者之后,【三字经】用六个字介绍了中庸这两个字的意思,也就是 「中不偏,庸不易」,中是不偏不倚,而庸不易,易这个字的意思是变化,庸不易,庸就是永恒不变。

这么一说,估计大家还是不太清楚中庸这个词的意思。我们先不说这个词的意思,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中庸】这本书的写作背景。

孔子的孙子孔伋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中庸】呢?

说起来还挺有意思的。说是孔伋有一次去宋国,和宋国大夫乐朔探讨学问,谁知孔伋也是个血气方刚的人,两人话不投机,谈着谈着就争论起来了。这个乐朔不管怎么说,在宋国也是个有头有脸的领导干部,被孔伋怼得很不高兴,转身之后就派人去围攻孔伋,把孔伋给囚禁了起来。好在事情后来被宋国的国君知道了,亲自去救出了孔伋。

孔伋被救出之后,手里多了一本书,这本书就是【中庸】。

孔伋写这本书的动机是这样的,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当初周文王被困的时候写了【周易】,我爷爷孔子被困在陈国和蔡国的时候编了【春秋】,那我被困在宋国,怎么能没有作品呢? 于是被困的时候,就写下了【中庸】这本书。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能看出孔伋这个人其实比较轴,是一个不会抹稀泥,非常有原则的人,否则,他也不会到了人家宋国,还怼得宋国的干部乐朔气急败坏,以至于要囚禁他,更关键的是,他被困的时候一点也不妥协,干脆直接写本书出来,这是赤裸裸地和乐朔叫板,一点也不肯退让啊。

孔伋不是个圆滑的人,甚至可以说是个有棱角的直男,了解了这个情况,我们就知道【中庸】这本书的气质。

今天,有人说中庸之道就是折中,就是去掉一个最高分,再去掉一个最低分,取中间那个分,有人甚至洋洋得意地说,自己是个中庸之人,能左右逢源和稀泥,谁都不得罪,其实,这都是误解了中庸的意思,至少是误解了中庸之道最本质的意思。

那么中庸之道最本质是什么意思呢?

还得从这两个字本身的意思去琢磨,首先我们来看这个「中」字, 什么是「中」呢?这个中不是折中,而是正中 ,就好比我们打靶的那个靶心,就是「中」,打靶打到靶心才是中。

从这个角度说,中庸的中是满分是完美主义,而庸的意思是永恒不变,看到没有? 人家中庸之道不仅要完美主义,而且要永恒不变的完美。

换句话来说吧,中庸之道根本不是什么走中间道路,也不是什么抹稀泥两头谁都不得罪,而是追求极致的完美,是恰到好处,做人做事极端认真,一点都不出差错,打靶总打靶心,考试总得满分。

举个例子给大家,古人在描述一个姑娘身材好的时候,经常这么说,说她「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这既不长又不短,是不是折中呢?当然不是, 这不是「中等身材」,而是「中庸身材」, 也就是人见人爱的魔鬼身材。

这么一说,大家就应该懂得所谓的中庸之道,其实是精益求精,而且是一直精益求精的完美主义。

当然了,这境界特别高,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就连孔子也说了:「中庸不可能也!」他自己也做不到。

做不到没关系,心里知道有这个标准,经常警醒自己努力去做就是,但是千万别被有些人给带歪了,觉得中庸之道是差不多就行了, 那可就太对不住老祖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