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文化

小暑在尾,七月大水;小暑在中,伏里大风;今年小暑在头,啥预兆

2024-07-02文化

每年公历的7月7日或8日,当太阳到达黄经105°时,便是小暑。从字面意义上来说,「暑」即「热」,这表明小暑期间的气候十分炎热。历书中记载:「斗指辛为小暑,斯时天气已热,尚未达于极点,故名也。」 也就是说,尽管这个时候天气已经很热,但还未达到最热,因此被称作「小暑」。

我国古代将小暑分为三个时段:「一候温风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鹰始鸷。」 在小暑时节,大地上已经没有凉风,所有的风都夹杂着热浪;由于天气炎热,蟋蟀离开了田野,躲到庭院的墙角避暑;老鹰则因为地面温度太高,则活动在清凉的高空中。进入小暑,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即将结束,随之而来的是盛夏的高温和伏旱期。而在华北和东北地区,则开始多雨季节,热带气旋频繁活动,登陆我国的热带气旋数量增多。小暑节气体现出了天气炎热,降雨增多的总体气候特点。

小暑在尾,七月大水

农谚说:「 芒种后逢丙入梅,小暑后逢未出梅 。」 我们可以通过未日的时间来做出判断:如果小暑日期接近未日,那就是早小暑;如果小暑日期远离未日,那就是晚小暑。

这很容易理解,因为未日离小暑较远,意味着出梅时间会推迟,雨水会持续更长时间,所以即便是七月依旧会有持续的降雨。相反,如果小暑接近未日,出梅时间较早,炎热天气也会提前到来。

小暑在中,伏里有风

顾名思义,古人认为如果小暑当天正值农历月中,则预示着三伏天里会有秋风送爽不会太过炎热,正如唐朝诗人李频所写的那般「四时无夏气,三伏有秋风」。

小暑在头,热死水牛

今年的小暑在农历六月初一,从干支历中可以看到,这是甲辰年辛未月辛未日,这正是早小暑的典型例子。

俗语很形象地体现了「小暑在头」的气候特征,由于今年出梅时间较早,接下来三伏天也会提前,我们将很快迎来炎热的天气。因此,需要提前采取防暑措施,以防止中暑的发生。

小暑一过,就是「三伏天」的头伏热浪。北方人有在小暑这天喝粥的传统,主要是为了清热防暑和调理肠胃,而他们的首选小菜就是炒绿豆芽。小暑时节愈发炎热,许多地方有吃藕的习俗,因为藕有开胃的功效,是夏季理想的食物。冰镇西瓜几乎是酷暑中的唯一解药,诗人苏东坡将西瓜称为「冰浆仙液」,吃下后就能让人感到心神清凉,透彻心扉。

过去,民间在小暑时有「食新」的习俗。人们将刚收获的米、麦磨成粉,制作成各种面饼和面条,与邻居和乡亲们一起分享,以表达对丰收的期盼和祝福。此外,这些新收的粮食还会用来祭祀祖先,以祈求保佑风调雨顺。

尽管小暑还不是一年中最炎热的时节,但紧随其后的大暑便是真正的酷暑。民间有句形象的俗语:「 小暑大暑,上蒸下煮 。」天气将变得愈发闷热潮湿,灼热感无处不在,让人避无可避。从小暑开始,人们便开始为迎接即将到来的酷暑做好准备。

尤其是中国南方大部分地区,这段时间将成为雷暴最频发的季节。雷暴是一种强烈的天气现象,常伴随着大风、暴雨,有时甚至夹杂着冰雹,极易引发灾害。在小暑之后,华南东部由于常受副热带高压的影响,天气持续晴朗高温,逐渐进入伏旱期。俗语虽然并不准确,但却能提醒人们相应节气的到来应当有相应准备。#图文夏日征集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