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文化

管人治理以德为先,人生修行从心开始!

2023-12-13文化

原文: 【道德经】75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

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

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

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

大意:

民众之所以忍饥挨饿,是因为上层赋税过重过多,所以才陷于饥饿。

民众之所以难治,是因为上层违背了无为的原则而刻意作为、政令繁多所致,民众无所适从,所以才难治。

民众之所以不怕死,是因为上层过分贪图享乐、奢侈无度,民众不堪重负,生不如死所致,所以才这样看轻生命。

只有那些恬淡自然,不追求奢侈生活的人,比刻意养生保命更高明。

老子在上一章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刻分析了民之饥、民难治、民轻死这三大社会问题及成因。

民生是永恒的话题,对民生认识的深度和重视的程度往往决定着国家的存亡兴替。「民生」一词最早出现在【左传】,所谓「民生在勤,勤则不匮」。这里的「民」就是百姓的意思。【辞海】对「民生」的解释是「人民的生计」,是一个带有人本思想和人文关怀的词语。民生话题始终是古今思想家与政治家们所关注的头等大事。老子认为,老百姓之所以会生不如死,民不聊生,直至铤而走险,犯上作乱,不是天灾而是人祸,完全是治理者赋税太重、胡作妄为、贪图享受太过所致。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老百姓为什么会闹饥荒?是因为收取的税负太重。这里面有两层含义:第一,吃俸禄的人员越来越多,需要的财政开支就越来越大,只能向老百姓多收取税金;在封建社会制度下,统治者统治的时间越长,吃俸禄的人就越多,王室的子子孙孙要吃俸禄,被封爵的大臣们的子子孙孙也要吃俸禄,官吏们也要吃俸禄,也就是说吃闲饭的人越来越多,老百姓的负担就自然越来越重。第二,上级阶层穷奢极欲,挥霍无度,老百姓生产出来的粮食多被他们消耗了。历朝历代都有开明的帝王颁布「禁酒令」,其目的之一就是节省粮食。

「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老百姓难以管治,是因为上层胡作妄为,所以老百姓才不服从他们的管治。「有为」,是指统治者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强制做一些事情的行为,比如秦始皇,他不仅嫌自己的宫殿小,花费大量钱财去修建供其活着的时候享用的阿房宫,而且修建了供他死后享用的地下宫殿,即现在发现的秦始皇陵。

整座陵区总面积为56.25平方千米,是世界上第一大的地下皇陵,虽然这座陵园被列入了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目录,但人们绝对不能忘记这是由多少百姓用血汗、甚至是生命换来的结果。据考证,修建这个陵园历时38年,据说还没有完全修建好,而用人最多的时候,有72多万人在现场同时劳动,这其中还不包括在外地伐木和搞运输的劳工。这种劳民伤财的举措,恐怕确实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

像他这样折腾老百姓,老百姓安有好日子可过?可见,这不是民之难治的问题,而是统治者的统治不得民心的问题。现在也有一些人,置民生于不顾,不考虑实际需要,不考虑国家财力,热衷于「政绩工程」,企望「留名青史」,那也是非常危险的,到头来会竹篮打水一场空。

「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老百姓不怕死,敢于起来反抗,是因为上面的权贵阶层太贵己生,轻民生,追求纸醉金迷的生活,而老百姓无以为生,穷困潦倒,这叫官逼民反。李自成一句「迎闯王,不纳粮」的口号,河南几十万饥民起而响应,终于推翻了大明王朝。

「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这是说:只有不为求生之厚而作为的人,才真正懂得生命的价值。俗话说:「蝼蚁尚且偷生,何况人类?」所以「贵生」是人的天性。什么是真正的「贵生」?就是「不以贵己生,而以贵民生」为己任的人,即少私寡欲,轻徭薄赋,实行仁政,让百姓休养生息,无衣食之忧的圣君、明君,才算上尊重生命的贵生之人。能做到这样的人,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 解决了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问题,是真正明白人生真谛的人。

什么是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呢?根据系统理论的观点, 系统内部的各个元素之间都是存在内在的、本质上的联系的,各个元素在理论上的价值几乎是一样的,它强调个体价值与整体价值相统一, 如果破坏别人的价值,就是破坏整体价值,并最终得到整体的惩罚,而使自己的价值丧失。所以,贤明的君王都应该认识到「人民群众才是国家的真正主人」,如果让大多数人觉得自己没有价值了,那就很危险了。

「贤于贵生」者把生命看成系统概念,因而能认识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整个系统内元素之间「相生相克」的关系,个人的存在是以他人的存在为支撑的,不管你是君王,还是百姓,同样都是如此。因此,对于君王们来说,他们的思想观念应以国家全体成员的生命为重,如果他们的一切行为都以自私自利为核心,那么,百姓的思想观念又如何做到以集体、以国家为重呢?

对管理者来说,讲求德治即守道;对于个人而言,人生之路就是修行,修行从心开始,修心即顺道修德。 只有「存天理,灭人欲」,才能做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