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文化

【周汝昌师友书札手迹】出版,星光熠熠,堪称一部书信体的学术史

2024-03-29文化

2023年底,中华书局出版了【周汝昌师友书札手迹】一书,收录张元济、胡适、吴宓、 顾随、俞平伯、张伯驹、钱锺书、启功、徐邦达、黄裳、唐德刚等现代学者、作家的书札、诗笺等墨迹近三百通(件),按原貌四色影印,并附人物小传与释文。

这批文献资料系毕生致力于红学和古典诗词研究的周汝昌先生(1918—2012)之遗藏,是周先生学术历程与师友往来的见证,也是二十世纪后半叶中国学人的学问、风度、性情与修养的写照,星光熠熠,蕴藏着丰富的文化与学术信息,堪称一部书信体的学术史,历经风雨,极为可贵。

下文为编者周伦玲女士为本书所撰后记。

本书共收录了父亲一百零二位师友写给他的书札、诗笺及赠画等近三百通(件),可以想见这批资料内容的丰富以及编集整理的繁难与不易。

一百零二位师友中,以诞于一八六七年的张元济先生和一八七一年的汪鸾翔先生为最年长,而顾随先生一九四二年的三通致函和胡适先生一九四七年十二月的致函则时间最早。

顾随「卅一年小除夕」(1942年12月30日)札


胡适致周汝昌的第一封信


这些信札,多为父亲在求学、教书期间,尤其是进入学术研究领域后六十多年间所结识的多领域多界别的大师名儒、诗人词宿、学者作家等与他交往的记录,其中既有师辈的教诲鼓励,又有友朋的情谊关怀,可以说每一通都包含着一段动人的故事、一幕学人往来的情景。可能父亲的去函早已毁佚,但从来札中仍能品味出其间往来交流的内涵,窥见父亲每一阶段文化学术历程的轨迹。

父亲一生艰辛,家境窘迫,没有条件和别家相比,比如藏书,比如文玩……但他十分珍视往来信件,皆视为宝贵之文献。早在一九四七年十二月,得以重入燕园读书的父亲就给他的哥哥周祜昌写信,叮嘱「将家中所有诸人信件尽量收齐,依信封邮戳注明年月,依次编排」。父亲还拜托哥哥说:「此乃极可宝贵之文征,早年已毁无法矣,现时应立着手,不可再毁,此事大重要,有望于兄……」

周汝昌先生


这也就可以明了父亲为什么能够妥善保存下恩师顾随先生一百多通书信、大学者胡适先生「手书六通」,以及词家张伯驹、历史学家缪钺、文献学家吴则虞、书画鉴定家徐邦达等先生众多珍贵墨迹的真正缘由。

本书虽曰「书札」,却不乏小幅书法与画卷,汪鸾翔先生精绘的四幅「周氏家园图」、徐邦达先生贺家父六十寿的【翠竹卧石图】、潘素先生为纪念曹雪芹逝世二百周年而作的【黄叶村著书图】、贺翘华女史的【红楼梦断图】,以及多位先生的法书诗文,除令人赏心悦目外,更有其独特的历史与文物价值。

汪鸾翔绘「周氏家园图」之一


张伯驹【定风波·摩诃池】手迹


当代学术史上的某些重大事件和论争,比如一九五四年【红楼梦】研究大批判、【兰亭叙】的真伪、恭王府之建筑年代、曹雪芹画像之册页等,以及一九八〇年美国召开首届国际【红楼梦】研讨会的出席名单,本书都有所涉及,为难得的学术史史料,弥足珍贵。

需要说明的是,本书所收录者并非父亲遗留的全部,而只是择取捐献于恭王府博物馆中的一部分和现存我们手中的零散碎件。未收入的数量还非常之多,如徐邦达先生、张中行先生、黄裳先生、许政扬先生……都是可以单独成册的,这些只好留待来日整理了。

二〇一三年父亲所藏书信等资料捐献恭王府博物馆时,并未想到今日能够汇集出版,当初只由建临弟随意拍照了一部分,若干图片效果差的,只能割舍,也是一大遗憾。后来恭王府博物馆提供了一部分照片,在此应表出并致以谢意!

感谢中华书局的鼎力支持,感谢编辑李世文先生的策划建议,感谢赵林涛等先生作小传与释文,感谢美编诸位的辛勤劳作,在此一并致以深深谢意!

今年恰逢父亲诞辰一百零五周年,值此之际,出版本书以为纪念。

周伦玲 癸卯三月谷雨节

【周汝昌师友书札手迹】

周伦玲 编 赵林涛、赵大海 释文

布 面精 装 函套 大 16 开

978-7-101-15590-7

680.00元


内容简介

周汝昌先生(1918—2012)早岁两度就读于燕京大学,后执教于成都华西大学、四川大学。一九五四年返回北京,历任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等职。自二十世纪四十年代至新世纪之初,周先生不仅撰写了包括【红楼梦新证】、【诗词赏会】等在内的大量学术论著与随笔、诗词,参与文学古籍的整理和编辑工作,还妥善保存了一批珍贵的文献资料,这就是数量极为丰富的师友翰札与书画墨迹。这批文献资料藴含着丰富的文化与学术信息,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文物价值。有鉴于此,中华书局编辑部特约请周伦玲女士编选本书,将周先生师友翰札及诗笺、画作较有代表性者按原貌影印刊布,并附参考释文,俾可嘉惠学林,以为相关研究的参考。

目 录

滑动查看本书目录

内页欣赏

(统筹:一北;编辑:思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