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文化

6年前买的白茶饼,年份真实,为什么会像做旧茶一样变黑?

2024-04-04文化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一点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先让时光回到2018年。

那一年冬天,也是快到年底的时候,张茶友在网上买了一饼白茶。

料子据说是当年的三级白牡丹,叶片比寻常的寿眉要更细更嫩些。

刚收到那会儿,他拆开检查了一遍。

仔细看了圈芽叶原料,确认是春茶压的。

芽头细长,叶片略嫩,外表品相算是中规中矩。

凑近闻了几下茶香,香气印象倒不甚深刻,只感觉里面花香较为明显。

拆开检查后,茶友就原样包了回去。

沿着饼纸的折痕印迹,尽量复原,然后放在抽屉内保存。

当时心里想着,反正近期不缺茶喝,这饼茶还比较新,多存几年再泡开喝。

于是这一放下,就过了足足五、六年。

【2】

近期在收拾整理杂物时,张茶友重新翻出了这饼茶,正好试试六年陈老白茶的味道。

简单清理,将席面布置一番后,烧水试茶。

兴致勃勃,满怀期待。

不知手上这饼存了这么多年的老茶饼, 会是怎样的滋味?

再次拆开饼纸,露出整饼茶的真容后,茶友愣了半秒。

原因是, 这饼茶存出来的颜色有些偏深。

记忆中,那饼茶在新茶刚收到时,整体是偏绿的。

芽头是白的,叶片是绿的。

没有半点咖色、褐色存在。

怎么到了现在,突然发生这么大转变?

转念再一想,对比之前买的2017白露饼、2018春寿眉饼,手上这饼2018三级白牡丹饼仿佛在它的「同龄饼」当中,略微显老。

但茶友没有多想,拆都拆了,索性直奔主题,先试喝看看茶味表现。

泡茶时,还是照着老规矩。

用白瓷盖碗泡茶,撬开了5克茶饼放进盖碗内,冲入刚烧开的山泉水。

注水完毕,合盖出汤。

将茶汤冲入公道杯后,汤中茶毫数量不少,汤色呈现为淡淡的黄绿色。

先揭盖凑近闻了闻,茶香偏淡。

接着,顺势端起盖碗,闻了遍叶底。

从叶底上也没能闻出什么茶香,花香、药香、陈香等香型,一个都没有。

另一边值得庆幸的是,也没有闻出古怪气味。

既不酸,也不闷,更没有臭味。

最后,将茶汤倒入主人杯里,小口试喝。

实话实话,这款茶饼的味道不难喝。

没有任何苦涩刺激,入口还算顺口。

古怪之处是,茶味真淡,又淡又薄,没多少滋味。

思来想去,张茶友意识到事情不大对劲。

奇了怪了,老白茶的甘香醇厚,都到哪里去了?

【3】

带着疑惑,张茶友把这块饼的实拍图,发到了茶友群里。

看看有没有懂行的人,帮忙解惑,这款茶到底怎么了。

结果收到的回复,让张茶友越看越糊涂。

路人甲:「这不算白牡丹饼,只是普通的寿眉,而且还做旧。」

路人乙:「你买的这饼茶多少钱? 看了下,这叶片也太黑了,做旧太假了。」

路人丙:「老兄你买茶又被骗了啊,这就是做旧茶啊,整体又黑又暗……」

面对异口同声的「做旧」二字,张茶友感觉苗头不对。

因为这块饼是自己亲手存出来的!

平时就固定放在书房柜子的抽屉里,相当于亲自在眼皮子底下存出来的,为啥还被判定成做旧?

大家评评理,2018年底买的茶,商家要是做旧的话,生产年份还会老老实实标上2018年吗?

这的确不合常理。

人家既然是冒着制假造假的风险,生产做旧茶,对外标出来的年份肯定是假的。

将四处收来的便宜茶青,通过各式做旧手段(厚堆渥堆、高温暴晒、暴力烘干、又渥堆又暴晒等),经历一番做旧破坏,将新茶原料内部的天然色素物质(叶绿素为主)大量摧毁后。

做旧速成出来的茶叶,外观看着就颇为苍老,老气横秋,整体往往黑褐、深褐一片,缺乏自然过渡。

等到需要上架时,肯定是一不做二不休。

人有多大胆,茶有多高龄。

动辄凭空虚造出十几年陈、二十几年陈的虚假年份,从而博取大量关注,卖上高价。

再不济,生产做旧茶的人也要将这块饼的生产年份,提前六年、七年、八年等,以便牟利。

断然不可能,直接将真实年份对外亮出来。

不然,何谈做旧二字?

【4】

最后,那位茶友在私信里找到我们。

打算问清楚,围绕在那饼2018白牡丹饼身上的谜团。

一次性留了不少问题:

「这饼茶算白牡丹饼,还是春寿眉饼?」

「这饼茶应该不算做旧吧?」

「亲手存的老茶饼,年份真实无误,为什么叶片也转成深色?」

先说这饼茶的真身归类。

仔细看了一遍茶友发来的原图,饼面上除了少数个别叶张略大外,大部分的接近三级白牡丹的等级。

放在白茶白牡丹的梯队里,勉强能排在末尾。

白牡丹,采茶树嫰梢一芽一叶、二叶制茶。

到了三级白牡丹,基本是两叶一芽。

但和春寿眉比,三级白牡丹的叶片数量会更少,芽头更显。

同时,建议紧盯一个细节——看叶间距。

如果是一级寿眉,叶片与叶片之间,距离会更长些。

第一叶与第二叶当中,空出一截茶梗。

而叶片自然向两侧舒张,看着更圆些。

而茶友手中的茶饼,叶片与叶片之间相距较近,茶梗比寿眉短。

论划分等级,比一级春寿眉稍高。

定成三级白牡丹饼,也算恰如其分。

至于叶片颜色偏深色系,比同龄白茶饼更显老的原因,是因为存坏了。

仓储不当,茶饼跑气。

受到过度氧化影响,让整饼茶彻底面目全非。

【5】

一听到「存坏」二字,张茶友很不理解。

这饼茶明明是原样密封保存起来了,期间都没有再拆开过,怎么会存坏?

于是,请他仔细描述存茶经过。

结果得知,他在存这饼茶时,根本没用三层包装法。

最初,商家发货过来时,是一个普通快递箱。

包了饼纸的茶饼,装在密封袋内寄了过来。

收到货后,先扔掉快递运输过来的脏兮兮外箱。

然后,轻轻扯开密封袋,打开茶饼检查。

看了几眼,将饼纸原样包好,再仔细捏紧密封袋的封口,就放在书房抽屉。

里面既干燥,又密封,这饼茶怎么就会存坏了?

因为, 密封袋的防潮密封性能不足。

在没有频繁打开的前提下,短期放半年左右,尚且无虞。

但一放就是漫长的五、六年,期间变数太多。

单独一层密封袋,不足以抵御外界干扰。

哪怕在捏合时,不小心遗漏的再微小的缝隙,也会导致这饼茶不断跑气。

时间一长,随着跑气情况持续加剧,会让茶香逐渐变淡,直至消失。

同时,整饼茶暴露在过多氧气的环境,也会提前氧化。

茶饼内部的天然色素物质、茶味物质等,一概被悄然侵蚀。

存到最后,自然是叶片颜色转深变暗,茶味变薄,水味出现,一点不耐泡……

【6】

长期储存白茶饼,不是装在密封袋后放进抽屉就能高枕无忧。

稳妥起见,少不了三层包装密封。

用瓦楞纸箱、食品级塑料袋与铝袋,分层密封。

杜绝外界氧气、水汽、异味入侵。

而茶饼自身的后期陈化,仅需依靠包装袋内少量的微弱氧分子,足矣实现良好陈化。

单饼茶,如此。

成提成批的同款茶饼,储存方式也不例外。

做好储存细节,才能妥善呵护一款好茶的成长。

到最终,跨越漫长岁月长河后,本色依旧不减。

甘香悠扬,醇厚绵柔,风味绝殊!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