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娜
陕西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从文化大省到文化强省,塑造了一大批文学家、艺术家、科学家等。当代著名作家、文化学者、陕西省散文学会会长陈长吟先生就是文学事业上的创作者、推动者。
文学上的创作者、推动者
陈长吟早年就读于陕西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分配至安康地区文艺创作研究室工作,为了寻找写作素材,他走遍了秦岭、巴山、汉水的各个角落,跑遍基层乡镇。这十多年深入生活的行走体验,先后出版了【山亲水亲】【山梦水梦】【山韵水韵】等散文集。
他的作品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关注,以及对人性的深刻洞察。记得在一篇文章中读到:我们不要刻意去追求什么,尽心尽力把当下的事情做好,至于能有多少收获,那是命中注定的事儿,不必多想也不必去强要。
宁愿十年挖一口井,也不要一年挖十个坑。要想干成一件事情就要坚持守心,陈长吟的整个人生,就是长期从事散文事业,从编办月刊【美文】杂志,到后来创办散文学会、散文研究所和散文网。他说:「创办的初衷主要就是为了推动散文的创作和研究,并为文学青年提供一个展示和交流的平台。希望通过这些机构,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参与到散文创作中来,同时也可以培养更多的文学新人。」此外,他还希望通过散文网这个平台,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散文的魅力和价值,同时也能够提高文学青年的文学素养和文化水平。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器欲尽其能,必先得其法。写作也是讲究技巧和方法的,陈长吟先生说:「年轻写作者,需要有敏锐观察生活细节与情感的能力,采用自然、流畅的散文叙述方式,注重层次、节奏及情感表达。细节描写能增强感染力与可读性。此外,需不断阅读、借鉴优秀作品的技巧与方法,避免学生腔、公文腔、新闻腔、老干腔,使语言清淡通畅、内容丰富有价值。这样才能不断提高散文写作水平」。
「文人摄影」 独辟新径
陈长吟先生喜欢平淡的生活,平时应酬很少,除了读书、写作、上网,再就是喜欢外出旅行和摄影,而且摄影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他的摄影作品已在各种报刊发表数百幅,部分作品在日本、韩国、新加坡展出并被收藏。他倡导、提出的「中国文人摄影」的理论和流派,受到国内外艺术界的重视和研究。
文学与摄影爱好,都起源于他父亲的影响,他的父亲喜欢照相,渐渐的陈长吟也对照相感兴趣。
有一次陈长吟到云南出差,红土高原的自然风光,不光令他心旷神怡,在石林、西双版纳,他还拍了不少风景照片。回到西安后,被【陕西画报】社的朋友,拿到报刊上发表了,而且获得了读者的好评。还有些刊物开设专栏,发表陈长吟写的散文,配的图就是他自己拍的。
他说:「摄影就是必须要走到大千世界中去,融入风景中,走到人群中,感受世界,用镜头记录人世间最美的风景,把光、影、色彩、图片留在胶片上。坐到房子里,肯定拍不出好的作品来」。为了搜集到更好的素材,拍到理想的作品,他开始不断的去旅行,曾经带了一大袋子300多个胶卷到西藏采风,云南、四川、青海、甘肃、新疆等地都留下了他的身影。
陈长吟在谈到摄影与散文文学之间的关联时,认为两者之间,在表达自我、展现瞬间和场景、互相借鉴和启发等方面具有相似之处。
他说:「通过摄影和文学,人们可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和体验,将内心的感受传达给他人,都具有强烈的视觉感和叙事性。摄影作品是,通过画面展现瞬间和景象,而文学作品则通过文字描绘场景和情节。比如通过摄影的瞬间捕捉,来启发文学的叙事方式,或者通过文学的描绘来丰富摄影的表现力」。
陈长吟先生的很多文学作品都与摄影有关,这种画面感很强的散文风格也受到了摄影的影响。他的摄影作品,与其他摄影家有所不同的是,被称之为「文人摄影」。他说:「文人摄影就是,强调摄影师艺术个性的充分发挥,在平凡的环境中捕捉新意,透视景物画面的深层结构,反对镜头的媚俗表现」。
他的作品就是:「文如其人,影如其人」。摄影风格,都强调的是对细节的捕捉和发现。例如,陈长吟在江边拍摄渔民捕鱼的场景,以及在陕北拍摄的照片中,通过运用长焦镜头,和特殊的拍摄角度,展现出了陕北黄土高原的独特魅力。这些作品虽然看似平凡,但其中蕴含着深刻的内涵和主题。
在拍摄人物时,陈长吟也注重对人物神态的捕捉。他拍摄著名作家陈忠实、贾平凹、流沙河等人的照片,不仅记录了他们的外貌特征,更展现了他们的个性和精神气质。而且每张照片背后,都有一些有趣的故事和经历。拍摄的贾平凹的一张照片,是在陕南山里,他穿着护林员的衣服,旁边站着一位朴实的女性,好多人误以为是贾平凹的妻子,说起来也是妙趣横生。
还有一张照片是著名作家余秋雨、贾平凹和龙应台的一张合影,后来,他们还分别为照片各写了一段文字。
除此之外,陈长吟还注重摄影技术的运用和创新。尝试不同的拍摄角度和光线运用,以创造出更具艺术感和表现力的作品。同时,他也会借鉴其他摄影家的经验和技巧,从他们的作品中汲取营养和启发,不断提升自己的摄影水平。
摄影也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经常需要熬夜处理和后期制作照片,以保证作品的质量和表现力。虽然这些工作很辛苦,但当他看到自己的作品,被更多的人欣赏和认可时,所有的付出都变得值了。
对收藏老相机情有独钟
陈长吟喜欢摄影的同时,也喜欢收藏相机。由于工作涉及到全国各地的组稿和文学活动,这为他收藏相机,也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提起相机陈长吟如数家珍,在他的工作室陈列着不同品牌的老式相机:国产青岛相机、幸福牌相机、红梅相机等。其中有他父亲留下的柯达方盒子相机,也有他自己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购买的第一台相机。那是他大学刚毕业工作时,单位组织到武当山旅游。当时,比较流行的入门级的中国红梅相机,也要六十多元一台,而他的月工资只有43块钱,为了购买相机,他就降低生活标准,把这台相机拿了。后来,他经常利用出差的机会,到旧货市场寻找和购买老相机,也会通过网络、与摄影藏友之间的交换、或出售等途径获得相机。
他的相机藏品数量较大,足有两百多台,可以搞个展览馆了。最早的一台相机可以追溯到二战时期。随着电子产品的迅速发展,在市面上根本见不到这种老式相机了,即使在博物馆也未必能一睹风采。这为将来研究老相机,会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陈长吟收藏的老相机,以国产胶卷相机为主。他说前几年台湾出版过一本介绍国产相机的画册,还没有他的藏品全面。他说相机制造显示着一个国家的工业文明进程,有其历史价值。他说现在市场上假货多,但相机收藏却没有水份,因为精密难仿,并且小众。他说这些藏品相机背后,还带着很多小故事,那是人生经历的内蕴。
陈长吟先生的作品,不仅在文学界,也在摄影艺术领域中产生了深远影响。他表示:将来会继续进行散文的创作,并且建设文学艺术馆,把自己文学方面的知识经验,传播给更多的人,进而回馈社会。
人物简介:
陈长吟先生从事文学艺术创作多年,在文学方面有深厚的造诣。现为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陕西省散文学会会长,西北大学现代学院文学院院长、中国散文研究所所长。曾任【美文】杂志副主编、西安作协副主席、陕西社科院文学所负责人。
1973年开始文学创作,1990年3月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已在【人民文学】【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全国各种报刊发表作品近千万字,出版文学专著【散文之道】【文海长吟】【行者的风度】等20余部。
曾获海内外首届旅游文学奖、中国散文三十年突出贡献奖、第四届全国冰心散文奖以及全国乡土文学奖、炎黄文学奖等。部分作品被翻译成外文。多篇作品被选入某某排行榜、精选集和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