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文化

一身鱼皮衣,六小民族情,赫哲族的千张网之外,异域风情迷人眼!

2024-01-10文化

「你穿过可以吃的衣服吗?」赫哲族的「鱼皮衣」,既是渔猎智慧的展现,也是我国独有的东方美学。

哈尔滨的一句话,将56个民族中 「六小民族」 之一的赫哲族从饶河拉上了岸。

「乌苏里江来长又长,蓝蓝的江水起波浪,赫哲人撒开千张网,船儿满江鱼满舱......啊朗赫拉赫呢哪雪呀!赫啦哪呢赫呢哪!」这首被传唱了半个世纪的【乌苏里船歌】,曾经只在书本上看到过,如今成了现实。

年幼的我们只知道中国有56个民族,除了汉族,其他55个都是少数民族,却从来没机会去了解过其他55个民族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承,借由哈尔滨火了的机会,我们才算是从现实中看到各民族的精神延续......

赫哲族 ,55个少数民族中的 「六小民族」 之一,2020年统计人口仅有5373人,居住在我国的东北的东北饶河,自古就生活在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流域一带,在江边打鱼、吃鱼肉、穿鱼皮衣、使用桦皮制品、说唱伊玛堪、信仰萨满教等是他们的生活特色。

赫哲族是最早迎接太阳的民族,因此得名 「太阳的子民」 ,也是世界上唯一一个以鱼皮作为服装的少数民族。

赫哲族人显眼的 「鱼皮衣」 成了外人容易辨别的徽章,据说 「鱼皮衣」 的来源还大有讲究,因为早期的北方不适合种植棉麻等植物,或者是没有条件生产棉麻织物,世代居住在水边的赫哲族先民,便学会使用兽皮和鱼皮制作衣物,为遮挡阳光和避寒之用,沿用至今未曾失传。

制作鱼皮衣的工序复杂繁琐,制作成本十分昂贵,一件成年人的 「鱼皮衣」 需要80多条10斤以上的大马哈鱼(胖头鱼)才能制成。

制作流程很复杂,简而言之就是几个步骤: 用木刀将鱼皮从鱼身分割下来,然后放到门板上晾晒,晒干以后在鱼皮上铺上一层玉米面用木铡轧,经过反复的轧制,再将鱼皮反复揉搓,待其逐渐变软以后,就可以用来制作「鱼皮衣」 了。

说起来简单,但是做起来却没有那么容易,随着多民族的文化相融,这种先民传承下来的古老技术在科技迅猛发展的洪流中逐渐被埋没了,随着老一辈的逝去, 「鱼皮衣」 的制作技术很有可能会面临失传!

有网友就要问了: 「鱼皮制作的衣服,它没有腥味吗?」

答案是没有腥味!

因为他们将晒干后的鱼皮撒上玉米面,放到木铡里面反复碾压和揉搓,让玉米面将鱼皮内的油脂和腥味尽数吸收,闻不到一点腥味。

也有网友问到:「穿着那么薄的鱼皮衣,赫哲族人不会感觉到冷吗?」

答案是不会的。

因为制作好的 「鱼皮衣」 看似很单薄,但是它具有保温的效果,而且还能隔水的作用,赫哲族人穿着 「鱼皮衣」 打渔,效果非常好,经过脱脂后的鱼皮衣,可以保持百年不变。

这个生活在中国最东方的城市,是乌苏里船唱响的地方,与大俄仅有一江之隔,有着中国乃至亚洲唯一的国家级蜂种保护区,到了饶河,不仅可以品尝到江鱼的鲜,尝到蜂蜜的甜,还能感受到古老民族的神秘文化,体验中俄的特色风情。

哈尔滨对「小土豆们」的宠爱真的是到了天花板级别的了,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 「鱼皮衣」 ,曾经是摆在博物馆里「只可远观,不可亵玩」的存在,如今竟然因为南方「小土豆们」的到来,哈尔滨深入东北饶河,将世代居住在江边的赫哲族邀请上了岸,让南方「小土豆们」一睹少数民族的风采!

56个民族,从小就被告知除了汉族以外还有55个少数民族,一直以来只是留存在记忆中的碎片,从来没机会将它们拼凑起来,本以为终此一生都无缘与其他的少数民族同胞接触,谁曾想,因为南方向北方的「过冬」旅游,竟然将这「蓄谋已久」的富贵给接住了,让未曾见过大雪的南方人肆意撒泼在北方的银装素裹中。

「共和国长子」 将大哥的角色扮演得很好,对男方的弟妹们极尽各种恩宠,不仅为游客同胞们打造了童话里的「冰雪世界」,还建造「冰马俑」和辽宁「冰舰」,刷新了南方人对冰雪的认知!

如果玩乐让远道而来的游客慌了神,那将素不出世的少数民族请出来让游客感受独特风情,加深对中华各民族文化的了解,远道而来的游客们,接得住这漫天的宠爱吗?

在我看来,此次的哈尔滨大火,火的不只是哈尔滨,而是将沉寂了30多年的东北一并带火,这个承受了最多伤害的 「共和国长子」 ,却似乎从来没有受宠过,如今全国各地的弟妹们都来慰问老大哥,以心换心的热情,熔成了冬日里的火,星星之火燎亮了中国的草原,聚成了一团欣欣向荣的火!

哈尔滨,你接住了这泼天的富贵,以后,年年皆得富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