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文化

中国名塔(4)虎丘塔

2024-07-29文化

虎丘位于苏州城西北郊,有「吴中第一名胜」之称。

古称海涌山,传说是远古时代的一座随着海潮时隐时现的小岛。(前496年)吴王阖闾葬于此,葬后三日有「白虎蹲其上」,山遂改名为「虎丘」。

虎丘占地三百余亩,山高仅34.3米,却有「江左丘壑之表」的风范,绝岩耸壑,气象万千,有三绝九宜十八景之胜,其中最为著名的是虎丘塔和剑池。

虎丘大门外是一个广场,上有书写着「吴中第一山」与「虎丘名胜」的三檐四柱的牌坊,旁边有刻着「海涌」的石刻。

远望,即是虎丘塔,如柄利剑,刺向青天。

虎丘的头山门,黑瓦黄墙,门上方挂着「古吴揽胜」的牌匾,两侧是「山清」,「水秀」匾。

内侧挂红底金字的牌匾「虎阜禅寺」,为清康熙皇帝御题。

山门之后沿路全是碑刻,记载了许多历史典故,历史内涵非常丰富。

「吴中第一山」牌匾,由建筑大师贝聿铭题写,这里目前是景点的正门。

二山门建于元至元四年(1338年),其结构上承袭了宋代建筑的特色。正中主梁为两根原木拼接而成,故称「断梁殿」。

全殿无一金属构件紧固全为竹木钉,历经六百多年不倒。殿内有四块石碑,上面记载着虎丘的历史和云岩寺塔的修建情况。

二山门精致秀美,这里连工作人员都穿戴古装服饰,给人的怀旧感相当强烈。

在山门的西侧有座「拥翠山庄」,总平面呈长方形,此园依山筑屋,层造而上,各建筑之间点缀峰石花木,有小园林之胜。其外墙的二边刻有「龙、虎、豹、熊」行草大字石刻四方,苍劲有力。

山庄北面是冷香阁,是品茶观景的最佳场所。在其庭中植梅三百株,阁之上下都是五楹,东、西、南三面环以廊,高爽幽静。

虎丘的茶与泉都是上品,有闲可以品尝。

顺着主道沿石阶而上,一路上小景点不断,每一处都是一个传说。

如纪念梁代僧人憨憨法师掘井治眼的憨憨泉,干将、莫邪夫妇为吴王试剑的试剑石等等,其故事内容非常传神,为景点平添几分色彩。

经试剑石向上,右侧紧依岩壁建有一亭,是「古真娘墓」,真娘本名胡瑞珍,唐安史之乱时南逃苏州,被骗沦落风尘,自尽离世后,书生王荫祥为其建墓。

为风尘女子立碑在江浙一带不少,西湖湖畔的「苏小小」墓便是如此,自古才子佳人的浪漫故事让人回味无穷。因此即便是风尘女子也不例外,要知道这个古真娘墓的墓志铭竟然还是大文豪白居易所写。

真娘墓的左侧是各种风格的建筑群,其中比较有特点是「古石观音殿」。

殿内布局小巧精湛,古意盎然。在苏州,园林的建筑艺术几乎随处可见,各有韵味,比起那些大型园林也不逊色。

石观音殿旁边有一个月洞门,上书「第三泉」。

入门只见一狭长池潭涵于丈余绝壁间,一亭窈然其上。亭下,泉水从石麓中渗出,幽深盎然。四周石壁陡峭如削,浑然天成,后人称其为「铁华岩」。

第三泉是山间天然泉水,相传为唐代陆羽所评定,所以又名「陆羽井」。

在上山路的尽头,是虎丘的主景区。

主景区有巨型石头平台,叫做「千人石」。传说是近代的高僧竺道生,人称生公。在法堂之外讲经,有上千人在巨石上列坐听讲,因此得名。

旁边有孙武亭,著名的成语「三令五申」就是出自此亭。

千人石的正面就是最神秘、最吸引人的古迹:剑池。

首先看到的是「虎丘剑池」四个大字,每个字的笔画都有三尺来长,笔力遒劲。

据记载,原为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所书,后因年久,「虎丘」两字断落湮没。在明代万历年间,由苏州刻石名家章仲玉照原样钩摹重刻。所以在有「假虎丘真剑池」的谚语,也有人说这句话是指阖闾之墓的秘密。

「虎丘剑池」墙的右边有「二仙亭」一座,原来是宋代建筑,重建于清朝嘉庆年间。据说这里曾是吕洞宾和陈抟在虎丘相遇对弈之处,亭内还刻有相关记载的石碑。

进入「别有洞天」圆洞门,气象为之一变。两片陡峭的石崖拔地而起,锁住了一池绿水。池形狭长,南稍宽而北微窄。拱形的石桥高高地飞悬在半空,显得十分奇险。透过高耸的岩壁仰望塔顶,有如临深渊之感。

这就是名闻中外的古剑池遗址。

圆洞内石壁上另刻有「风壑云泉」,传为宋代四大书法家之一米芾所书。崖左壁有篆文「剑池」二字,传为大书法家王羲之所书。

「池暗生寒气」,剑池广约六十多步,深约二丈,终年不干,清澈见底,可以汲饮。据方志记载,剑池下面是吴王阖闾埋葬的地方。之所以名为剑池,据说还因入葬时把他生前喜爱的「专诸」、「鱼肠」等三千宝剑作为殉葬品,同时埋在他的墓里。

这里据说就是吴王陵墓的入口。

历史上曾多次在剑池下发现「墓道入口」,剑池很可能是为了掩护吴王墓而设计开凿的。为恐影响上方云岩寺塔的安全,未深入发掘,入口随即封没。

但是吴王墓是否即在其中,在未经考古发掘证实之前,尚是千古之谜。

双井桥是观赏剑池风光的最佳之地。

桥位于虎丘剑池上,建于南宋,为单孔拱桥,桥面由块大青石板铺就,高悬剑池上方十数米处,桥上有两个并列的圆孔,可以用吊桶向下提水。

桥的另一端是「致爽阁」,这里是虎丘山的最高点。

剑池之后便是虎丘塔。

在塔院门的门洞上方题有「海涌岚浮」砖额,大意为「海涌山上烟绕云浮」。

遥望古塔,雄伟壮观。

云岩寺旧时为东南一大丛林,庙宇宏伟壮观,佛塔琳宫、重楼飞阁,十分繁盛,是宋代「五山十刹」之一。历史上曾七次遭劫,屡毁屡建,主要建筑仅存五代所建云岩寺塔和元代所建的断梁殿两处。

云岩寺塔俗称为虎丘塔, 有「先见虎丘塔,后见苏州城」之说。

始建于五代后周显德六年(959年),建成于宋建隆二年(961年)。为七层八面仿木结构楼阁式砖塔。

塔身残高47.7米,因地基不均衡沉降等原因,向北偏东方向倾斜2.34米,最大倾角为3度59分,被称为「中国的比萨斜塔」,也是世界第二斜塔。

塔身由外壁、退廊、塔心三部分组成。因年久,木檐和塔顶铁刹已经毁坏,现存主要是砖砌部分。

塔身、平座等均为砖砌,外檐为砖木混合结构。外壁每层转角处都砌成圆柱形,每面又以檐柱划分为三间,当中一间是塔门,左右两间是砖砌直棂窗。塔内各层顶部用大小不同的斗拱和砖块挑叠砌成长方形、方形、八角形藻井,形式和制作都很精致。

塔身由底向上逐层收小,形成微微膨出的曲线轮廓,造型优美。

虎丘塔为唐末、五代江南仿木楼阁式多层砖石塔的典型代表,是江南楼阁式塔演变过程中的活化石。

尽管经历了无数风雨和地震,虎丘塔依然斜而未倒,为避免斜塔危机出现,1956年,苏州市政府邀请古建筑专家采用铁箍灌浆办法,加固修整,终于保住了这座古塔。后来1981年至1986年对该塔进行「加固塔基」的第二次大修,使倾斜已达2.34米的千年古塔转危为安。

如今已经不能登塔参观了,游客只能远观和合影留念,颇为遗憾。

塔院内还有大雄宝殿一座,是云岩寺现存唯一的佛殿。

大殿后面是御碑亭,宋时称御书阁,元时为妙庄严阁,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改建为御书亭,镌有康熙御诗。

虎丘有着「前山美、后山幽」的说法,可以游玩的景点相当多,如玉兰山房、通幽轩、小武当、书台松影、万景山庄等都各有典故和特色。

虎丘山虽小,而幽美的景色却能与锦绣名山大川相媲美。宋代大文豪苏东坡曾说「到苏州不游虎丘,乃憾事也」。

虎丘的人文历史可追溯到2500多年前,和苏州古城一样历史悠久。是苏州的标志,名冠吴中,甲于江南。

这里有海涌山的千年传说:神秘剑池和虎丘斜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