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文化

赵构用30年写出了「行书范本」,力压宋徽宗,外行看了这字都要夸

2024-10-27文化

宋朝是书画文学的高光点,不知道大家有没注意到一个点,就是宋的书法大家尤其的少。除了著名的「宋四家」之后,能让人为之喝彩的,也就只有宋徽宗赵佶与宋高宗赵构这对父子了吧。

相比于前唐,能值得被称颂的书家确实是很少,那是因为自大唐后,五代十国的战火肆意,晋唐真迹佚失过半,致使书坛一度陷入低靡。逃命都来不及,谁还有功夫练字呢,这也是后来的赵孟頫为什么拉起学古大旗的原因之一。

宋徽宗就是那个创造了瘦金体的人,他所创的瘦金体闻名一世,瘦金体 瘦直挺拔,横画收笔带钩,竖划收笔带点,撇如匕首,捺如切刀,竖钩细长,联笔似游丝行空,接近行书,用笔源于褚遂良、薛稷并更瘦劲,结体笔势取黄庭坚大字楷书之舒展劲挺。虽然他因创造了瘦金体 在书法史上留下浓重的一笔,但也是因此而遭受许多骂名,说他不务正事(好好做皇帝)。

与此不同,赵构深谙其父书法的局限性,他另辟蹊径,以晋唐为宗,尤其专注于学习王羲之。 赵构早年学习黄庭坚、米芾,后专注于王羲之、智永,并融入六朝风骨,笔法洒脱婉丽、自然流畅,颇具晋人神韵。

而他写的行书【千字文】更是尽显魏晋风度,结字欹侧,以纵取势,连贯自然。 全卷洋洋洒洒,单字大小还不到 3 厘米。

赵构学习书法极为勤勉,曾花费近 60 年的时间研究 「二王」 书法。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他不断探索、领悟,终于在研究魏晋笔法 30 年后,深悟晋人神韵,创作出了令人赞叹的行书【千字文】。

在绍兴二十三年(1153 年),一个注定被铭记的时刻来临了。经过多年的积累与沉淀,赵构终于迎来了他书法创作的一个高峰。这一年,他挥毫写下了【行书千字文】。

当他提起笔的那一刻,仿佛整个世界都安静了下来。他以尖锋入纸,如同一位舞者轻盈地踏上舞台,先尖锋再侧锋行笔,笔锋在纸上舞动,时而刚健有力,时而婉转柔和。每一个起笔,或逆锋,或顺锋,入纸后先衄挫,再以中锋行笔,犹如一场精心编排的舞蹈动作,一波三折、顿挫分明。笔画之间,牵丝引带、绞转自如,仿佛是舞者手中的丝带,在空中飘逸飞舞。

他笔下的字,结字灵活多变,因字赋形。横竖粗细变化分明,行气畅通无阻,笔速迅疾如飞。就像 「文」「来」 等字,墨色清润与凝实变化巧妙,结字瘦挺,自然灵动,仿佛在诉说着自己的故事。

整幅作品的章法疏密有致、布白合理。上下紧密连贯,如同一个紧密团结的家族,彼此相依;左右呼应,疏可跑马,又给人以开阔自由之感。

字里行间,不仅流淌着魏晋书法的萧散儒雅之风,更散发着一种独特的气质,那是属于帝王的华贵雅逸之气。

在历代帝王之中,赵构的书法可以排进前三位,雍正、乾隆远逊于他,其父宋徽宗赵佶、唐太宗李世民等才能与他一较高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