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文化

写给女儿们的信第八十七封:关于传统文化六

2024-03-09文化

写给女儿们的信第八十七封:关于传统文化六

硕硕、畅畅你们好:

咱们继续【哲学与人生】这本书,今天咱们接着聊聊传统文化的话题。

今天回到书中内容,作者提到了劝人行善避恶的三种可能途径:一、依靠社会规范和舆论压力;二、诉诸宗教信仰;三、诉诸个人良心。那我就以这三条为切入点,说说我的想法。

社会规范和舆论来自哪里?他们不就是大家普遍遵守的一些规则吗?规则就是大家的一些共识,被大家普遍认可的东西。他们来自哪里?他们就是来自于具体的生活。我们在生活中会遇到各种问题,大家就会想出各种办法来解决这些问题。当一个问题的解决办法被大家普遍接受后,他就会形成规则。但人性是趋向自私的,如果完全按照人性来,就应该跟其他动物一样,弱肉强食。人类与其他动物的一个最大区别就是,我们拥有更强的社会性。也就是我们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紧密。简单说就是你无法脱离群体而独自生存。很多动物都可以独自生存,而人很难。就算像贝爷一样的人,他还不是也要通过在群体中学习之后,才具备的荒野生存能力。他不会像其他动物一样,生下来就能自己生存。

更强的相互需要,就势必需要你接受他人对你的约束。你不能完全的按照你的本性来做事,如果人人都是按照动物本性来,那就是弱肉强食。其结果就是,你不能保证你永远是最强大的。你永远生活在胆战心惊中,你无法为长远利益打算。就像狮子老虎一般的强壮,你也没法储存食物。最好的选择就是逮到猎物就全吃掉。这样就保不齐会经常挨饿。要想有更好的生存环境,就需要建立大家都遵守的规则。用牺牲一部分利益的方式,来换取更长久和稳定的利益。这就是人与人之间相互影响制约的结果。

古圣先贤和他们留下的这些文字的作用是什么?就是总结这些规则。有些是具体的事件,有些是成文的规则。就像儒家所遵从的父父子子,君君臣臣的那一套。三纲五常好像也不是孔子提出来的吧。是董仲舒提出来的。儒家思想起源是孔子,但他里面包含了太多后人的二次发挥。这个儒家的规则体系是慢慢建立起来的,是孔子一开始就完善了的。

站在现在的视角看,很多东西都是糟粕。但你看问题不能以现在的视角,你需要把自己放入历史的进程中去思考问题。一个规则的产生,他的具体原因是什么?如果一个规则不能解决一些问题,那他是不会被接受的。事实证明他能解决一些问题,所以才被大众所接受。我们需要的不是具体的规则,我们需要了解的是规则产生的原因和逻辑。这些才是最本质的东西,你只有了解了这些,才能用他的逻辑去解决你的问题。

西方文明强调个体,我们中国文化更强调的是整体。虽然我也追求自由独立,但我同样认为整体才是更重要的。个体的多样性其实其根本也是为整体服务的。个体的多样性必须是建立在整体这个大逻辑之下。失去了人类这个大的整体,只存在极个别的超强个体,他们的存在也是没有意义的。你首先需要保证你所属的群体是存在的。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就像好莱坞大片,牛逼如美队,还不一样需要有保护的对象。如果没有需要保护的民众,你那些超级英雄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再说回传统文化,对于传统文化的学习,我认为他就是对于我们发展的一种梳理。你不能单看某一时期的文字,你应该把他们放到过程中去看。去观察和思考他们改变的过程。为什么会这样?不要执着于谁好谁坏,对比只是为了发现规律,不是定义到底谁最好。我们学习过去或是其他文明,起根本目的是让现在的我们可以变得更好。就算你现在最牛了,你能保证你一直牛吗?所以还是用动态的看问题。我一直强调过程,不要纠结于暂时的结果。你认为的所有重要的结果,也只是整个过程中的一个个节点而已。你不可能总是守住一个结果就不往前走了。就像我们国家,汉唐盛世再牛,现在还不是一样需要再次复兴。如果没有对于过往经验和其他文明的学习,我们能实现复兴吗?

社会是由具体的人构成,但是当社会结构形成之后,他就有了自己的运行规则。这套规则会有自己的诉求,而不会完全按照个体的需求发展。我们个人对于各种社会规则的影响是有限的。规则是建立在整体利益上的。虽然有时候也不全是。但他还是在按照一种不以某个人的想法为转移的方式自我进化着。权力再大的人最多也只能影响一时的规则制定。汉谟拉比法典现在还会有人遵守吗?有谁还会监督他的执行呢?

这就又让我想到,社会其实就像是有一个个人组成的,另一个巨大个体。就像人是由一个个的细胞组成的一样。每个细胞或是一个个的系统都可以看成是独立的。但他们还是要服务于整个身体。由量变导致的质变。由个体构成的群体,一样有自己的个性。规则的建立就跟我们治病一样,要辨证施治。你不能只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治病跟规则的制定一样,要从整体上考虑。而且不能只是解决单纯的问题,还要建立一种趋势。治病不但要治好你的病,最好还要通过治疗让你可以变的更健康,拥有更健康的生活方式。那么规则的制定,最好也不只是解决具体的问题,而是要建立一种趋势,让群体可以想更好的方向发展。

你看这可能就是儒家的理论与法家理论的一个区别。他们思考的是在不同的时间维度建立秩序。你的秩序要在更长的时间维度起作用。见效快的方法,可能失效也快。而见效慢的方法,可能会拥有更长久的疗效。不过这里面也没有绝对的谁好谁坏之分,只是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的问题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