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文化

今日立夏:赤帜插城扉,东君整驾归

2024-05-05文化

立夏,是春与夏永别的地方,自此一别,便是经年。

古书有云:「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

立夏有三候:一候蝼蝈鸣,二候蚯蚓出,三侯王瓜生。

古代,立夏之日,帝王要率领文武百官到京城南郊,举行盛大的迎夏仪式。君臣一律穿大红色礼服,配朱色玉佩,连马、车辇都披红。也因此陆游的【立夏】诗写道:

「赤帜插城扉,东君整驾归。

泥新巢燕闹,花尽蜜蜂稀。

槐柳阴初密,帘栊暑尚微。

日斜汤沐罢,熟练试单衣。」

在【周易】里,赤帜代表红色,红色代表火,属于南方,对立夏季。诗人用「东君整驾归」与前面的「赤帜」的南,形成了八卦方位的对立。

红色的旗子插满了城内的窗户,像是在迎接太阳神祝融神归来,而象征春天的青帝神也要归去。

燕子闹腾着,蜜蜂也越来越少了,槐树柳树也渐渐密了起来,诗人颇有仪式感地换上了单衣,要庆一庆这个立夏。

立夏前二日,陆游还做了一首诗:

「余春还有二三日,烂醉恨无千百场。

芳草自随征路远,游丝不及客愁长。」

想来诗人的伤春与惜春倍感惆怅,结果一到立夏日,诗人的精神为之一振。【立夏】当日这首诗,意境清新,读来幽静典雅,宛如一幅精美绝伦的立夏风物图画。

陆游一生忧国忧民,此时难得有此心情,果然,在立夏已过十余日,诗人还不忘告诉人们,山里人的夏天是多么诗情画意:

「争叶蚕饥闹风雨,趁虚茶懒斗旗枪。

林中晚笋供厨美,庭下新桐覆井凉。」

观蚕事,试茶艺,别有情致。品晚笋,坐梧桐,清凉自在。

对半生沉郁的陆游来说,这一年的夏天是个好日子,或许是这一年他听到了捷报,于是他眼中的五月便异常热闹了。

当然,元稹的立夏诗就格外惬意:

「预知春与夏,仲吕启朱明。

蚯蚓谁教出,王菰自合生。

帘蚕呈茧样,林鸟哺雏声。

渐觉云峰好,徐徐带雨行。」

立夏这一天,元稹来了一次雨中行。春夏之间,蚯蚓始出,王菰合生,帘蚕成茧,鸟儿哺雏。这般热闹是早春和盛夏都没有的,元稹用清丽的笔触为我们娓娓道来。

诚斋先生杨万里一向爱为儿童写诗,五月的初夏时节,诗人午睡后即兴写下这首七绝:

「松阳一架半弓苔,偶欲看书又懒开。

戏掬清泉洒蕉叶,儿童误认雨声来。」

诚斋先生说,苔草长在松树的树荫下,他想看书却又犯懒不愿意翻开,于是他掬着泉水浇芭蕉叶子,让一旁玩耍的儿童们以为是下雨了。

这样的场景似曾相识,而诚斋先生也一向童心未泯。这首诗生动有趣,一句一景,读后不禁莞尔,如此佳地,如此心情,让人不禁有时光倒流之感觉。

立夏,在过去,不但是节气,也是传统的节日,位列八节之中,所谓八节,即元宵、清明、立夏、端午、中秋、重阳、立冬、春节。

今天的传统节日只剩下时节了,但是民间的习俗还保留着。

在江浙一带,因大好的春光明媚过去了,人们未免有惜春的伤感,故备酒食为欢,好像送人远去一般,名为饯春。吴藕汀的【立夏】诗:

「无可奈何春去也,且讲樱笋饯春归。」真真道尽此情。

也因此苏州地方有「立夏见三新」谚语,所谓的三新是指:新熟的樱桃、青梅和麦子。当然先以这三新祭祖,然后才能尝食。

立夏了,春去了,夏日的白昼真长,故而也会心生烦闷。绿树浓阴,风从高楼飘来,云雾弥漫山岭,我们的大诗人韦应物面对立夏的场景,不仅回想起京城的友人:

「改序念芳辰,烦襟倦日永。

夏木已成阴,公门昼恒静。

长风始飘阁,叠云才吐岭。

坐想离居人,还当惜徂景。」

人在季节交错的时间,难免怀人,万物有灵,人与大自然自有相通之处,诗人从谷雨到立夏,有些怀念逝去的春天,实则是想说,从京城外放到了地方,其实还是很想念京城的生活。

你看诗人借着立夏的物候来表达自己的心情,花草树木,农作物开始疯长,乡村已被绿树包围,槐花已经开了,此时诗人的心情应该已经变得美好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