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文化

歪曲老子的罪魁祸首一一通行本【道德经】

2024-03-08文化

看到绝大部分国人学习【道德经】仍沿用今本(传世本、通行本、王弼本),这十分无奈,一是国人并未意识到今本对老子的巨大曲解与伤害,二是找不到帛本的精准译注书籍。不过也可以理解,因为译注帛本,涉及到整个老子思想体系的建构与还原,至今尚未看到突破。

看到头条好友「不再纠结于版本问题〞的观点,很不认同!个人认为这是好友至今认为「道」无法定义的原因之一。

好友並未意识到今本与帛本的巨大差异与致命要害,因为或许他只关注了今本四百余字虚词的精简,认为这并不影响原义。

事实上,今本对古本【老子】的关键核心字也进行了大量的篡改与删减,这是对老子的致命伤害,因为直接改变了老子本义与思想体系!

很多人觉得【老子】很难读,一是神秘玄妙,二是文中自相矛盾,三是不合逻辑,四是与日常生活经验不符等等,但这并不是老子的错,也不是老子思想有毛病,而是儒教帝学御用文人有计划篡改【老子】的后遗症,有句成语形容得很贴切,欲盖弥彰、难圆其说。

版本问题也写过一些文章

https://m.toutiao.com/is/iFNsjfj3/ 「多闻数穷」改「多言数穷」,儒教帝学篡改铁证! - 今日头条

这里写篇小文再举一例。

【老子】六十二章非常重要,这是老子对「道」进行了直接定义!

帛:道者,万物之注也。

今:道者,万物之奥。

解析:

一、老子对「道」的自定义, 最直接的全书仅有三处:

有物混成、万物之注、万物之宗。

「万物之注」呼应「有物混成」,二者互证!据此可以得出老子对「道」最精确的定义:

道,就是万物注入的混和体。

二、「……者……也」句式。 这是古文标准的定义句式,不容置疑!帛本「道者,万物之注也。」今本删「也」。

三、「注」与「奥」完全两个意思。

1、 注: 汉语常用字(一级字),最早见于甲骨文。 本义作动词,表液体直流如柱,由上往下灌入器皿。

甲骨文字形像将器皿中的液体注入另一器皿之中,战国文字、篆文、隶书、楷书皆作从水、主声。从水,表示与水相关;主声,表示音读。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水」写成「三点水」,将篆文字形中的右半部分写成「主」形,之后一直沿用。本义表液体直流如柱,由上往下灌入器皿。【说文】:「注,灌也。从水,主声。」水往一处聚集,这便是灌注。【诗经】:「挹彼注兹。」孔颖达疏:「挹彼大器之水注之此小器之中」。

2、 奥: 汉语一级通用规范汉字(常用字)。据现有古文字材料,此字始见于【说文解字】篆文。此字本义一般认为是室内西南角,是古时祭祀设置神主或尊长居坐之处。引申有室内深处、幽深的地方、深、奥妙、主事人之义。

现有最早的古文字材料是【说文解字】小篆。

「奥」的本义,是房屋的西南角。古代的房屋,一般是坐北朝南,前面是堂,后面是室,门在东,窗在西。奥是室内的西南角,比室更为幽深。奥就是室内幽深处,所以有「堂奥」一词,指堂的深处。因「奥」是房室的深处,所以「 奥」引申指深奥的义理,如人们形容高深难懂,叫「深奥」;道理或内容深奥微妙,叫「奥妙」;奥妙神秘,叫「奥秘」。

1、【老子】文中「注」,取本义,精确字义为「注入」,毫无疑问!

2、小篆成字较晚,是在秦国原来使用的大篆籀文的基础上,进行简化,创制了统一文字的汉字书写形式。一直从秦朝流行到西汉末年(约公元8年),才逐渐被隶书所取代。

以此为据,可以肯定的是, 老子母本成书时的春秋时期,「奥」尚未造字。 至战国西汉早期帛本定本,一种可能仍未有「奥」造字,也可能已有「奥」字而不取,两者均证明「万物之奥」是先秦之后的篡改!个人认为极有可能是西汉董仲舒独尊儒术运动的产物。

3、奥:奥妙、奥秘。这是今本中的最准确译法。河上公注「奥,藏也。」王弼注「奥犹暖也,可得庇荫之辞。」玄神迷离,不知所云。

4、今本、帛本的巨大差异。

帛本:道者,万物之注也一一道就是万物注入的混和体。

今本:道者,万物之奥一一道就是万物的奥妙。

完全就是南辕北辙的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前者很好理解,「 道」就是宇宙万物组成的体系,即宇宙体系。 后者很费解,万物的奥妙是个什么东东?

5、今本对帛本类似关键字的篡改与删除,在【老子】书中大量出现,比起虚词助词的删减,关键字改一字极为致命,全句、全章、全书意思大变!

不客气的说,帛本【老子】问世后,今本(王弼本、传世本、通行本)可以扫入历史的垃圾堆!尽管认同的凤毛麟角。

取今本者,老子终世不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