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文化

卢麒元——【资本论】第十二讲:剩余价值

2023-12-06文化

第一卷将近1/3都是在谈剩余价值,所以花了很长时间,就是马克思用了最大的篇幅来谈剩余价值,而我从一读【资本论】开始就对这一部分有不满,有一些求全责备,我们不能对马克思在100多年前的这部著作用今天的观点来做出评判评价,但我们可以进行完善。

后来来到香港,我对马克思的剩余价值在三读之后,也就是四读五读之后,又有了崭新的认识。其实读到现在我对马克思又重新充满了一种崇敬,就是他的剩余价值理论还是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的,一会我们会理论与实际做点结合谈一下恒大的事,看看剥削是怎样存在的,剥削和压迫在新时代是一种什么样式。剩余价值理论其实是一个成长的理论,就是它在不断地发展,应由我们把它成长起来。

剩余价值的定义

通常我们的习惯是定义一个东西就要把他定义完整了,既然有剩余价值,那么有没有饱满价值?有没有未饱满价值?当然是存在的,虽然它们很微小,有些人的工作还达不到工资报酬的水平。剩余价值的字面意思就是超越了资本家支付给劳动的成本的那部分剩余劳动,这部分剩余劳动也可以视作劳动者的劳动结余或者劳动剩余最后构成的资本,变成了利润成为资本家的原始积累,或者是资本家的超级消费,它变成什么不重要,就是确实是在资本运行的过程中存在剩余价值,而且有的时候剩余价值的规模宏大到你难以想象。现在给出剩余价值的基本定义,马克思在讨论剩余价值 的时候他给出的定义很有意思的,他 先把资本分为可变资本与不可变资本 ,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区别就是用于生产资料的这种资本投入。主要是耐久材,他认为是不变资本;用于劳动者支付的购买劳动的这个钱他认为是可变资本。 马克思给剩余价值的定义就是:可变资本增值等于剩余价值。 我在一读资本论时提一个疑问,就是 可变资本增值有没有其他可能性 ?我认为是存在其它可能性的,如果武断的认为可变资本增值全部等于剩余价值,这个有可能并不周全。今天不讨论这个话题,这是年轻时读的时候发出的疑问,就是这个百分百的定义是否精准,可以继续讨论下去。

至于剩余价值的计算公式,剩余价值率他用的这个公式也是可变资本增值的逻辑来计算的,但我觉得我不要过分强调就可以了,其实就是 剩余价值除以可变资本就能得出剩余价值率 ,还可以有其他的计算方法,剩余价值除以全部资本可以得出不同的剩余价值率,计算的部分今天不展开讨论,因为这个地方我也有些疑问,继承剩余价值的定义的疑问,我在研究超级地租的时候发现了一个问题,剩余价值在很多时候是被理解成剩余产品的,就是我本来补偿我的劳动生产8件产品就够了,但我生产了10件,多出来的2件就算剩余产品,构成我的剩余劳动,剩余价值。马克思一共用了3篇十几章来讲剩余价值,关于对剩余价值的定义与计算这块我想今天忽略过去,我想提一件事情就是马克思对所有劳动者的一个巨大的贡献就是由于马克思发现了劳动的剩余价值的秘密,他又为什么提产品和工作量工作日就是为了提出人权的概念,劳工的基本权利就是工作日的概念,劳工可以提供剩余的劳动或者剩余的产品,但这两个剩余的极限在哪里?要有一个计算的基础,这样马克思提出8小时工作制,这件事太重要了,跟我们的996也有关系。马克思在提出8小时工作制之后,1889年7月规定了1990年5月1日为劳动节,这个就是第二国际的功劳,1917年11月11日苏维埃颁布法令确定8小时工作制为一项法律,我国在建国之后,也将8小时工作制,确立为我国劳工保护的法律条款。1966年的9月日内瓦国际工人代表大会根据马克思的倡议,提出了这样一个想法,我个人认为马克思的【资本论】是真正的人权宣言,在讨论剩余价值剩余劳动和剩余劳动时间的过程中, 提出工作日的想法,提出8小时工作制的想法,是人类文明的进步的一个标杆。它实际上是确定人的基本权利,确定一个可计算的可衡量的基本权利的一个重要的历史进程。

剩余价值最核心的东西是 绝对剩余价值与相对剩余价值。

绝对剩余价值是合理8小时劳动之后,又提供了2个小时的劳动,那2个小时就是绝对剩余劳动/价值了,或者是生产8件产品之后又生产的2件产品。

几天问题的焦点在相对剩余价值,它是本来我8小时工作制生产10件产品,但由于我熟练度不断提升,再加上自动化因素等,我一天可以生产80件产品,剩下的70件就是相对剩余价值。

相对剩余价值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这里边涉及到第一分工越来越细,分工细能提高效率,第二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大幅提高生产效率,第三是劳动力价格和剩余价值的量出现了剧烈的变化。以前劳动力价格占整个价值的比重比较高,比如说一件产品里有10%是劳动价格,那么随着机械自动化智能化提升,可能一件产品里只有1%是劳动价格,那么是不是可以说那9%就是剩余价值的量的变化呢?

这里做一点点补充,这也是做资本论研究的时候我研究香港的经济问题想出来的超级地租理论,在香港为什么要提出超级地租理论呢?我个人认为 劳动者不光是被产业资本剥削,还有其他剥削的可能性 ,这个 其他剥削依旧是剥削的劳动者的剩余价值 吗?从宏观上来看,他就是。我是怎么来思考和分析这个问题的呢?就是一个劳动者保障他生存必需品就是劳动者的成本,劳动者劳动再生产的成本需要衣食住行,那么衣食住行构成了劳动者的成本。那么这个衣食住行如果不合理膨胀的话就会使得劳动者的成本变高,劳动者成本变高会表达于产业资本资本家可变资本的部分变大,因为可变资本给的少的劳动者是没有办法进行再生产的,那么劳动者本来应该挣到的工资里边用于再生产的部分会挤压其他东西,那么如何来理解这个东西呢?后来我就建立了超级地租的理论。这个理论里有一个 重要的假设——我认为劳动者进行劳动力再生产的「衣食住行」的‘住’不应该超过其全部家庭收入的30% 。这个30%是个底线原则,就是我挣1000元应拿出300块钱租房或供楼,这是极限。如果你是一个治理良好的社会那么应该是200块或者100块,如果是100块钱,那么劳动者的劳动力再生产过程就会有剩余,那个剩余可以变成劳动者学习提升的钱,甚至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有可能有机会变成不增加产业资本中可变资本总量的前提条件。 也就是说 一个超级地租会导致双重问题,一个是劳动力再生产的成本大幅度增加,另一个是导致产业资本中可变资本的成本大幅增加。这两个成本大幅增加会形成一些控制劳动力再生产要素的那些特殊的资本集团获取暴利 。这是一个非常糟糕的事情,再往前延伸,其实理论的探讨非常重要,这种掠夺已经超越了一般意义的产业资本的掠夺,它是双重掠夺,另外一重是金融资本的掠夺,房地产或者超级地租是金融资本的掠夺,金融资本的掠夺往往是通过货币的操作或者资本的积累而形成了某种东西在特定时期的价格的波动,我们管它叫通货膨胀,房子虽然是耐久才,但更是商品,房子也是通货膨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容纳通货膨胀的一个重要载体,那么金融资本是如何通过超级地租来掠夺劳动者劳动剩余的呢?就是剥削剩余价值的不光是产业资本还有金融资本,它是用砖头来剥削剩余价值的。

再看两件事情,一,货币为什么会多起来?我知道金融在管理上面是有问题的,就是当通货的流量大幅增加的时候必然导致某类型的商品或者资产价格上涨,这是一个结论,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结论,只不过在某些特定时期可以通过技术手段做出某种扭曲而已。二,金融之所以叫金融,它除了有总的流量之外还有个人能够操控的部分那个我们管它叫杠杆。一个地产商通过杠杆可以控制多么大的金融资产呢?恒大就是个例子,通过巨大的杠杆来形成巨大规模的资产,而这个巨大规模的资产里边其中的一个部分在短期之内为他们形成暴利,暴利是因为我们使用了非常糟糕的这种提前收个的模式,就是所谓6个钱包供楼模式,它实际上是通过银行信贷提前完成了地产商通过金融资本对劳动者剩余价值的提前榨取,这是非常残忍的,是金融资本单独来完成这件工作吗?当然不是,还有一个协同,它叫财政,财政在整个掠夺剩余价值里面就是对工人阶级剩余价值的剥削来自于三个层次,最低层次就是马克思所说的产业资本,工厂主资本家,这是微观层面;还有宏观层面就是通过金融手段进行的掠夺,也就是超级地租;还有更为宏观层面的是国家自己的层面,就是财政,他通过扭曲的税收向劳动者征收更多的税,而向资本利得者征更少的税,就是今天的局面90%以上的税都是由劳动者劳动——包括企业所得税、劳动者所得税——交的。而对资产的资本利得不征税。通过这三层榨取劳动者的剩余价值。我换个说法可能更合理一些:当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不管你是国家资本主义还是官僚垄断资本主义还是金融垄断资本主义,这两个情况都存在, 它们压榨的绝非仅仅是劳动者的剩余价值,它们甚至压榨产业资本的剩余价值。所以会看到无论是官僚垄断资本主义还是金融垄断资本主义,产业资本都会迅速从这些国家消失,它不仅仅是欧美的现象,未来也可能成为亚洲现象。 一会会谈供给学派。

在整个马克思资本论写完之后,对整个的剥削过程我们也看到了资本牟利的过程,资本结构的变化过程,就是产业资本不断被金融资本、被财政政策和制度进行压榨,以至于剥削完劳动者剩余就开始剥削产业资本剩余,产业资本被剥削完之后,国家开始慢慢走向衰败,然后金融资本撤离逃亡。 大体上是这样的故事。在读资本论的时候,其实也在仔细回顾我们国家5000年文明史上的一些旧故事,其实用资本论能解释得通,就是整个的兴衰过程用资本论可以解释得通。这个事情在美国已经看得非常清楚了,所以当特朗普提出再工业化的时候我们就要提出如何确保金融资本不再榨取产业资本的剩余价值?这件事还有更深层次的思考余地和空间,那就是今天的高科技企业比如说苹果微软谷歌,他们算产业资本还是金融资本?它们是生存与金融之上还是产品之上?如果我们按照供给学派的想法,只发展高端,低端不要了,那么我们这个高端对高端,金融资本汇兑苹果构成剩余价值的压榨吗?华尔街会压榨苹果的剩余价值吗?所以 我将房地产与互联网新经济全部视同为金融资本 。我非常坚决的支持我当我国对金融资本的约束,甚至对房地产、互联网垄断的这种打击我认为是社会发展到特殊历史阶段必然发生必须发生也非常正确的一件事情。我们不能允许以许家印为代表的这种金融性质的企业以及其背后的金主们再去打滚哦压榨劳工们的剩余价值,更加不能允许他们去榨取中低端产业资本的剩余价值,我们来了解学习资本论、剩余价值、超级地租理论把这件事情说清楚,并形成对国家金融制度和财政制度的改变。在这里啊我非常高兴的要说一下,我国现在虽然在教育学术传媒领域还存在着巨大的问题,我们的专家学者不站在人民这一边,而是站在资本家一边鼓吹超级地租,不允许我们进行直接税改革,但是我国是一个非常神奇的国家,我们有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政党,这个政党中有相当一部分既拥有一定哲学高度理论素养又拥有比较高的高德水准,他们可以超越专家学者的无耻而进入到另一个层级的制度建设或者政策逆转,所以对20th有着非常深刻的期待。虽然有人通过地产崩盘互联网企业的价格崩盘来玩某种逼宫游戏,但没有意义,因为我们的老百姓是心明眼亮,支持中央对现有的残酷架构进行改革。即使「他们」通过占据制度的优势以及对资源的把控,来残酷地榨取劳动者的剩余价值,然后还要榨取实体产业资本的剩余价值。在这个历史进程之中会产生许许多多的基于遭遇的情绪化表达,因为很多人是受害者,不管是买了他们的房还是理财产品,总之很多人牵扯其中。在香港苦主也是非常大的群体,恒大在香港上市,很多买了股票债券都跌了很多,很多都是我的朋友,还有很牛的人,但是也不好说什么。我一直对恒大都有负面看法,前两天有朋友再次谈起任泽平这个现象, 3/4年前任泽平去的时候我给出了三个策略,第一是高点清盘,上上策,显然它们不是高手;中策是及早进行债务重组;下策是清盘。中策走不通了现在,如果债务重组做得早,其实是可以清理点东西出来的,可惜,确实是没有一个高手。最后就是破产清盘,其实破产对老百姓来讲不好但对国家来讲是好事,破产清盘会有3个效果,第一是将现在的泡沫刺穿,资产价格回归本源,这对其他劳动者的劳动剩余有好处没坏处;第二是实体经济的资本被他们拿走了,当他们的泡沫破灭之后,相当一部分资本会重返实体经济,对实体经济有好处。

资本利益决定发展速度 ,不是体量大了增速就会变慢,完全是胡扯,跟体量没有关系,当你的资本积累率达到10以上的时候,你的经济增长就会在5以上,资本积累率20的时候,经济增长还是可以上10的,问题是你的资本没有积累啊,资本哪去了?走资了啊!润出去了啊!通过房地产等超级地租累积的巨额财富然后溜走了,潘先生不是已经在那了嘛,李先生也走了,如果让这10个地产商都走的话那你这10万高净值人群的百万亿财富全走了你还有经济增长吗?所以由此可以看出我党这一年做出的所有的决定是多么正确啊!

对于供给学派,就是里根经济学,我和一些比较左翼的朋友的看法还是不太一样,因为一些左翼朋友认为这世界不存在供给学派,而且供给学派的理论基础就不存在,甚至他们觉得拉佛曲线——减税会导致增税这样一个局面——只是一个幻想并不存在。我对里根经济学或者是撒切尔经济学我想做一个供给学派之外的解释,供给学派是个伪学派,倒不因为它出自于芝加哥,也不因为它是奥地利学派的延伸,当然我对这个东西是深恶痛绝的,但我并不认为他里边毫无逻辑毫无科学可言的,但我要说明的是无论是里根还是撒切尔夫人,他们谈的供给学派, 他们谈的不是美国或者英国本土的供给,因为在美国和英国本土那个拉佛虚线是不成立的,没有那个供给的可能性,难道撒切尔夫人在英国减税就能导致英国经济起飞吗?我们在香港眼睁睁看着香港从1983年12月份起到1997年,香港经历了什么?香港被一种强有力的金融资本以1万亿英镑大的规模剥夺了香港本土不光是劳工的剩余价值、实体经济的剩余价值,甚至还包括香港的所有的价值,1万亿英镑,被拿走了!!!这是供给学派的理论吗?供给学派只是作为里根和撒切尔夫人的一张皮而已,那么里根经济学成功是成功在减税上面吗?当然不是,是日本和苏联的解题向他们提供了更庞大的剩余价值。我个人认为日本和苏联流往美国的剩余价值的总量应该是香港流出的5倍左右。由此挽救了美国和英国,一定程度上也挽救了欧洲。 供给学派能解决真的经济问题吗?问两个人,第一个是特朗普减税了没?减了,美国经济因为他减税起来了吗?没有。再问一个人,人名就不说了,我国是2015年开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吧?那位可爱的重庆市市长,还天天在那讲供给学派,用点脑子好不好,那个供给学派的拉佛曲线能解决中国的经济问题吗?能解决三去一降一补的问题吗?6年过去了,有意思吗?所以我写了篇文章【笨蛋,问题出在需求侧】(差不多这么个题目),供给侧站着的都是资本家,需求侧站着的都是劳工,你跑供给侧改什么革?需求侧需要改革对吗?需求侧的改革是共同富裕对吗?需求增加是需要共同富裕,需要从资本家那里拿一点点分给他们对吗?每一个极端的右派,不论是西方的右翼还是东方右翼,当他们准备蒙骗百姓的时候,掠夺老百姓剩余价值的时候,甚至是掠夺落后国家的、弱智国家的剩余价值的时候,他们必拿出供给学派来。什么里根经济学,什么撒切尔经济学,什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好意思吗?拿计算器,用算法来证明一下你的理论成立吗?当计算完了之后,全部都是掠夺的话,是谁在供给谁?是你们从需求侧,这个需求侧可能是你国的需求侧,也可能是他国的需求侧是从人民的剩余价值搬家来满足你的供给侧。我差不多每周都会给亚洲周刊写一篇专栏,上一篇专栏是引起了轰动,关于德国问题,好多人对我意见都很大,曲解我说我是不让解放台湾,我是说 我们不能像德国一样将20世纪的德国世纪变成美国世纪,我们绝不能将21世纪再次变成美国世纪,21世纪就是中国世纪。 你为什么要把他变成美国世纪?因为你提前开枪了,1914年有个奥匈王子被刺杀,所以威廉二世同时向三个帝国宣战,然后连同自己的4个帝国全完蛋。

今天聊供给学派是希望大家知道资本论是真正的资本论,是一个伟大的理论,供给学派那就是一个骗局,至于什么里根经济学、撒切尔经济学、安倍经济学别扯了,我们2015年开始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什么事情都让我们看清楚了,减税减的是谁的税?减了劳动者的税吗?五险一金吗?这样的供给,以行政手段去产能,消灭实体经济是在增加劳动者的有效需求吗?很扯!其实剩余价值理论里边有一个重要的贡献,一个上边说过的工作日,还有一个是关于工资, 工资是资本家对劳动者进行的货比或实物补偿。 为了劳动者的再生产嘛,这个定义没那么重要,工资的分类也不讨论了。 工资等同于收入吗? 不等同的。为什么呢?因为你个人有非劳动所得,那就是我们很多人都有资本利得,资本利得和劳动所得并不相同,我们不把非劳动所得纳入工资的范畴。工资就是劳动所得。有人可能会说资本利得也是我的辛勤劳动的结果,错了,因为那里边可能是遗产,跟你没什么关系。 所以要在收入的定义里把工资的定义与收入的定义做一个区隔,将来我们在讨论经济制度和经济政策的时候就会明白,为什么劳动所得,对工资征收的税赋要降下来,对资本利得的税赋要升上来。然后我们在后边会讲劳动力再生产过程的衣食住行成本的降低相当于被动增加了劳动者的工资,不是增加收入,而是增加工资。它会使得产业资本获得更好的发展,使得劳动力获得健康发展。所以我们必须有力地限制衣食住行的成本,现在衣的成本没问题,食的成本也基本没问题,因为都是国家行为,行的成本没有太大问题,现在的问题就是出在住上面。房子、医疗、教育这三座大山,如果我们任由这三座大山去消灭劳动者的工资,去扩张劳动者的工资,那我们不但是对劳动者本身不仁慈,对所有的产业资本实体经济都是非常残忍的。住房医疗教育三座大山它构成了一个国家历史发展的重大障碍。不是说不要住、医、教育,是他必须有效控制这三个产业资本的资本利得,控制提供房源的、教育的、医疗的资本利得,必须低于其他实体经济的资本利得。以至于我们消灭超级地租,以至于我们让劳动者获得更多的幸福感,以至于让更多的实体经济重返健康发展的道路。如果你问我中美竞争的焦点在哪里,我会告诉你不在东海、不在台海、不在南海,就在三座大山上。如果这三座大山能被我们削平推倒了,中国不是赢在今天,是赢100年、300年,甚至800年,如果我们能永远解决这个问题,那我们就实现长治久安了。

回到工资的问题,其中收入的分类重点就是资本利得和劳动所得,其中资本利得的部分有遗产和赠与,就是我们一定要重视劳动所得与资本利得的差异性。这个差异性表达了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和文明水平,我自己将来会在这方面多写一些东西,因为在这个问题上是我现在新修订的新社会主义的核心部分。我们 新社会主义论谈新社会主义文明程度的时候重点的表述就是劳动所得与资本利得的关系。 如果我们解决不了资本利得,让它侵蚀了劳动所得,那么我们就没有学懂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那么我们就是在帮助资本家掠夺劳动者的剩余价值和实体经济的剩余价值,这是个什么国家啊!所以这个差异性一定要搞清楚。这里边有巨大的文章可做。当然事物都有它的边际与极限,否则它不是经济学。工资并非越高越好,劳工组成了工会进行斗争,斗争的边际一定要清楚,就是剩余价值完全没有了叫丰满价值,甚至进入到不丰满的价值,那么产业就会消失。所以劳动所得也得有边际,资本利得也有边际,劳动所得与资本利得的边际又构成了某种联系,它定义为三个字:合理性。这个合理性是我们追求的最高境界,达至最高平衡,我们是否能在制定政策的时候就解决完所有应该由市场完成的那部分工作呢?当然不可能。大部分事情还是得靠市场来进行交易,只要有市场存在,有交易的存在那么就有可能会出现极端的情况,极端的价格不合理就是对剩余价值产生剥削。我们接受出现不平衡,但是由于我们是一个文明国家,我们有制度补偿的能力,就是我们通过制度设计对市场交易价格不合理进行补偿,所以我们才有了直接税的设计。

马克思关于工资专门写了一章,但是他的那个内容不如我讲的深刻和精彩,我觉得工资是一个大事,应该可以再深一点,但是马克思侧重点在最后的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的描述,计算、分类、举例方面没有讲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