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健身

肿瘤患者怎样科学运动健身

2024-02-20健身

在日常诊疗中,时常有患者问:「医生,得了癌症还能运动健身吗?运动会不会刺激肿瘤生长?会影响治疗和康复吗……」针对大家的疑问,我们来聊一聊,肿瘤患者是否适合运动?
研究表明,肿瘤患者无论既往身体素质如何,都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从科学且适度的运动中获益。相比久坐不动的肿瘤患者,合理锻炼的患者死亡风险降低。
运动能增强免疫功能,减轻肿瘤患者的癌症相关性疲乏,以及治疗过程中产生的厌食、易饱胀、便秘等副反应。运动过程中,身体会分泌内啡肽,这种被称为「快乐激素」的物质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改善睡眠,提高患者对放化疗、靶向和免疫治疗的敏感性。有效的健身运动还能够显著降低肝癌、肺癌、结直肠癌、乳腺癌等多种癌症的发病率。

肿瘤患者适合做哪些运动


运动项目: 我国传统医学认为,气血瘀滞是肿瘤重要的致病机理。导引功法如八段锦、太极拳等健身运动可行气活血,起到扶正祛邪的功效。美国癌症学会和美国运动医学学会公布的癌症患者生活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建议,癌症患者适合的中等强度运动包括快走、跳舞、瑜伽、乒乓球、慢速骑自行车等;高等强度运动包括跳绳、足球、篮球、滑雪、快速骑自行车等。
运动时间: 「指南」建议,每周至少开展5次中高强度运动,每次约30分钟。由于体力及肿瘤分期不同,患者可根据个人情况量力而行,每周至少应进行一次3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体力不佳者,也可根据自身状态调整休息间隔。
运动强度: 运动健身强调适度,量力而行。建议患者以有氧运动为主,辅助适度的耐力和力量训练。简单评估运动强度的方式是测心率。建议控制每分钟心率的范围可用以下公式来计算:(220-年龄)×50%~(220-年龄)×70%次。比如,一名60岁肿瘤患者运动时的心率范围应控制在80~112次/分。

肿瘤患者运动时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1.突然增加运动量是大忌。 运动强调循序渐进。刚开始运动量要小,随着机体功能的改善,运动量可逐渐增加。达到能够适应的强度后,就可维持此水平并坚持锻炼。
2.运动并非时间越长、强度越大越好。 以身体微微出汗,自我感觉舒适为佳,要避免过度运动。
3.运动的目的是身心愉悦。 对绝大多数肿瘤患者来说,最简单有效的运动就是晚饭后快步走。外出买菜,跟亲友一起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也很好。温情的陪伴是「一剂良药」。
4.个体化评估,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 比如,肿瘤骨转移和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骨折风险较高,不宜进行跳舞、球类、田径类等运动,可选择太极拳等健身运动。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的患者,要避免高感染风险的运动如游泳等,也尽量不去环境较为密闭的场馆运动。正在接受放疗的患者,要避免泳池中的含氯消毒剂刺激放射部位的皮肤。血小板降低的患者,要避免肢体碰触的运动。乳腺癌术后患者进行上肢运动锻炼前,应请医生对上臂情况进行评估。结直肠癌造瘘患者在运动前,建议请医生对造口防感染情况进行评估。妇科肿瘤患者在运动前,建议请医生对下肢淋巴水肿的情况进行评估,避免举重类运动。置入深静脉导管的患者,要避免做手臂拉伸运动,防止导管滑脱。此外,运动期间若出现任何不适,都应立即停止运动,并及时就医。
我们鼓励肿瘤患者在医生的指导下,科学动起来。这不仅能够帮助患者进一步提高生活质量,还有利于改善预后,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来源:健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