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健身

2023年版前十字韧带全内重建技术中国专家共识

2024-01-17健身

文章来源:【中华骨科杂志】2023年12月第43卷第24期文献原文:中华医学会运动医疗分会下肢运动创伤学组,中国医师协会运动医学医师分会. 前十字韧带全内重建技术中国专家共识(2023年版)[J]. 中华骨科杂志,2023,43(24):1631-1640.

前十字韧带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ACL )损伤是一种常见的膝关节运动性损伤,可导致膝关节功能受损,继发半月板和关节软骨损伤。 ACL重建 能有效恢复膝关节稳定性和运动功能,是 目前首选的ACL损伤治疗方式 。其中,ACL全内重建技术更符合现代ACL损伤治疗的个体化、微创化和精细化原则,已在临床上推广应用。但关于ACL全内重建的手术指征、技术要点、儿童和青少年患者的适用性和康复方案等临床问题,目前尚无相关共识。为普及和规范ACL全内重建技术,由中华医学会运动医疗分会下肢运动创伤学组、中国医师协会运动医学医师分会和中华骨科杂志编辑部发起,汇总当前的循证医学证据以及我国ACL损伤诊治的特点和临床经验,基于改良Delphi法组织国内运动医学和骨科领域专家制订了 【前十字韧带全内重建技术中国专家共识(2023年版)】 。共识 针对ACL全内重建技术临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15条建议 ,旨在为ACL全内重建技术的规范化应用提供指导和参考。

共有15条推荐意见

推荐意见1:ACL全内重建的手术指征与传统重建相同(高度共识,赞同率97.9%)。ACL 损伤手术与非手术治疗的选择主要根据患者的膝关节稳定性、合并损伤、年龄、活动水平和期望值等因素综合判断。对存在明显膝关节不稳、合并半月板或关节软骨损伤、年轻、高活动量或对运动期望要求高的患者,均建议行ACL重建。

推荐意见2:ACL 全内重建首选自体移植物(高度共识,赞同率100%)。ACL重建常用的移植物主要有自体移植物、同种异体移植物和人工韧带,其中自体移植物的应用最为广泛,临床疗效也最为满意。ACL传统重建中,当患者体型偏胖、运动水平较高时自体移植物的直径通常不能满足重建要求,需另取其他部位的肌腱。

推荐意见3:建议选择腘绳肌腱作为ACL全内重建的自体移植物(高度共识,赞同率97.9%)。腘绳肌肌腱、股四头肌肌腱、腓骨长肌肌腱均属于全软组织移植物,其愈合主要依靠腱骨愈合。三者在ACL全内重建中均有使用,且在膝关节稳定性、功能评分、手术失败率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腘绳肌肌腱对伸膝装置损伤小,保留了膝关节屈肌力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是最常用的自体移植物。

推荐意见4:为满足移植物强度的需求,可适当缩短ACL全内重建移植物的长度,建议控制在60~65mm,但对体型瘦小或女性患者最小长度可缩短至55mm(骨青编辑。高度共识,赞同率 100%)。ACL全内重建中股骨侧粗骨隧道长度一般为15~20mm,关节腔内骨隧道内口间距为25~30 mm,胫骨侧粗骨隧道长度为20~25mm。目前多数研究者建议将移植物预牵张后的长度控制在55~75 mm之间,以60~65 mm为最佳。但移植物长度(骨科青年编辑)也要考虑患者的体型,对体型瘦小或女性等群体,移植物长度可缩短至55~60mm。

推荐意见5:建议ACL全内重建取腱时尽量仅取半腱肌肌腱,保留股薄肌肌腱(普遍共识,赞同率93.8%)。目前普遍认为 ACL 重建中理想的移植物直径应≥8mm。多数情况下,ACL全内重建中单根半腱肌肌腱编织后即可满足此要求,无须另取股薄肌肌腱。

推荐意见6:建议ACL全内重建中采用埋结编织法编织移植物,并对肌腱游离端与移植物两端分别进行加强缝合(高度共识,赞同率100%)。编织的具体步骤:(1)编织肌腱两侧游离端;(2)将肌腱穿入悬吊钛板的襻环,对等折叠肌腱成两股;(3)穿入第二个悬吊钛板的襻环,对等折叠成四股;(4)将两个已编织的游离端紧靠襻环打结,线结塞入肌腱内侧并包裹;(5)在距移植物两端10mm和20 mm处分别使用缝线以内翻缝合方式穿过每股肌腱,并缠绕缝合肌腱游离端以实现自我强化的缝合套索,最终形成移植物两端的环扎加强缝合。

推荐意见7: 根据ACL损伤后股骨端的残留情况和术者经验,采用适合的骨隧道定位方法制作ACL全内重建的股骨隧道(高度共识,赞同率100%)。目前常用的股骨隧道定位方法主要包括时钟面法、解剖残端法和骨性标志法。ACL损伤大多能保留较好的残端(骨科青年编辑),将时钟面法与残端定位法相结合定位股骨隧道的方法操作简单

推荐意见8 : ACL全内重建中建议选择经 前内侧入路或由外向内入路制作股骨隧道 ,以实现骨隧道的解剖定位(高度共识,赞同率97.9%,骨青编辑)。

由前内侧入路和由外向内入路制作股骨隧道则不依赖胫骨隧道,称为独立的骨道制作技术。与经胫骨隧道入路相比,由 前内侧入路和由外向内入路技术制作的股骨隧道更接近 ACL 解剖足印区 ,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更好,是目前最常用的股骨隧道制作方法(骨科青年编辑)。

推荐意见9 : 在移植物固定方式上,建议首选 双侧可调节襻钛板悬吊固定 ,有利于调整移植物的固定张力,降低术后骨隧道扩大的风险(高度共识,赞同率100%)。

可调节襻钛板能灵活调整襻环长度和固定张力,是ACL全内重建中常用的固定方式。

推荐意见10 : 采用全内技术重建ACL时推荐进行术前康复锻炼,以促进术后功能康复(普遍共识,赞同率91.7%)。

术前康复锻炼有助于改善患者膝关节周围肌肉的力量,尤其是恢复股四头肌和腘绳肌的肌力,防止肌肉萎缩,为术后膝关节的康复锻炼创造有利条件。

推荐意见11:ACL全内重建术后应采取渐进性、个体化的康复方案,包括膝关节活动度、肌肉力量、本体感觉、身体平衡等锻炼。重返运动的时间应根据患者的膝关节稳定性、活动度、肌肉力量、心理等多方面因素综合评估(高度共识,赞同率100%)。

推荐意见12:ACL全内重建与传统重建的中短期临床疗效相似(高度共识,赞同率95.8%)。推荐意见13:与传统重建相比,ACL全内重建具有节省肌腱、切口小、可保留更多骨量的特点(高度共识,赞同率100%)。 ACL全内重建后疼痛减轻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1)仅取半腱肌腱,降低了取腱并发症;(2)皮肤切口更小,降低了软组织损伤(骨青编辑);(3)通过倒打钻制作骨隧道,可减小对外侧骨皮质及骨膜的损伤;(4)骨隧道的位置更接近原始解剖足印区,减轻了移植物与髁间窝的撞击。

推荐意见14:ACL全内重建存在操作难度高、学习曲线长、手术时间长的缺点(高度共识,赞同率100%)。

推荐意见15:全骨骺ACL重建可减少对儿童和青少年患者骺板的损伤,但仍有引起下肢生长异常的风险,建议术后定期监测下肢长度和膝关节力线变化,必要时进行矫正(普遍共识,赞同率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