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美食

喝老白茶,煮与闷有什么区别?为什么能煮却不能闷?

2024-06-14美食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有位茶友姐姐,在办公室里喝了泡2017秋分饼。

撬了5克干茶,放进盖碗里泡。

倒入沸水,没有急于出汤。

而是闷了超过30秒后再倒出,结果可想而知,茶味被闷浓了,浓苦滋味强烈。

见状,那位姐姐很不理解,这是怎么回事?

之前(它)连煮茶都不怕,按我们提供的煮茶教程,煮出来的汤水还挺甘润的,怎么闷泡出来的味道这么糟?

老白茶能煮茶却怕闷泡,这看似自相矛盾,却在现实中真切存在。

同样的问题,相信有很多茶友想不明白。

喝老白茶,煮与闷究竟有何差别?能煮不能闷的原因又是什么?

【2】

历经多年陈化后,老白茶的性味温和。

干茶内的多酚类、咖啡碱等物质,不断氧化络合。

与此同时,黄酮类化合物逐年递增。

苦味减弱、汤感更醇、风味更绵柔,能经得起持续高温加热煮茶。

只要煮茶方式恰当,煮出来的茶汤不仅不苦,相反还拥有甘润绵密风味。

秋冬季节围炉煮茶,几口热汤喝下,浑身上下暖洋洋的,实为茶事佳话。

眼下进入六月,仲夏已到,天气渐热。

长时间坐在空调房内办公的上班族,为了预防「空调病」,多喝点煮出来的热茶,茶味润口又甘香,对调整亚健康有裨益。

但换成闷泡,情况截然不同。

盖碗泡白茶,不分新茶老茶,一概不适合盲目闷。

前期冲泡要坚持快出水,沸水注入盖碗后,立马合盖倒出。

轮番多次冲泡,一直泡到6冲之后再酌情考虑坐杯。

当你发现上一道快出汤泡出来的茶汤滋味稍微淡了一分,下一道继续注水冲泡时,才有理由顺势延长浸泡时间。

先快出,随着大量茶味被消耗,后几冲尾水再适当坐杯闷泡。

先快后慢才是盖碗泡老白茶的合理对策。

一开场就闷泡,将原本可供泡茶3-4道茶汤的滋味物质浓缩在一起,茶味怎一个「浓」字了得!

将茶汤滋味闷浓后,浓苦滋味盖过老茶本身的甘醇绵柔细润,西风压倒东风,茶味入口体验欠佳。

同时像推倒了多米诺骨牌那样,引起后续一连串负面反应。

因前期的过量消耗,寅吃卯粮,导致后几冲茶味支撑难以为继。

茶与闷泡本该冲泡10次以上的老白茶,结果闷了没几次,茶味立马变淡,耐泡度远不如前!

【3】

同样都是老白茶,煮与闷的风味呈现堪称正反两极。

问题来了,老白茶连持续加热煮茶都不怕,为什么不能闷泡呢?

最主要的原因是,茶水比例不同!

盖碗泡白茶,推荐茶水比例1:20。

标准容量的110毫升白瓷盖碗,投茶5克刚好。

喝白茶时,不论新茶老茶、散茶饼茶、春茶秋茶,一概如此。

尤其是喝老白茶饼,为了精准确定5克干茶用料,得用克秤称重。

不然随手撬下一片,看似不多,实则远超标准用量。

放进盖碗后,会因投茶过多造成泡出来的茶味浓苦。

另一边,再看煮茶的茶水配比。

将老白茶煮着喝,直接煮干茶时,茶叶用量消耗并不多。

总原则是,茶少水多,宁少勿多。

煮上一壶400毫升的茶水,仅需2-2.5克干茶。

并且,高山原料、日光萎凋、规范仓储的优质老白茶,按上述的茶水配比,还能煮上2-3大壶茶汤。

其内质丰富,一身本领,可见一斑。

由于煮茶与盖碗冲泡适用的茶水比例不同,是决定老白茶能煮不能闷的关键。

直接按1:20的茶水比例,用盖碗泡茶时,前几冲出汤速度尽量求快。

盲目闷泡,只会白白消耗过多茶味,得不偿失。

【4】

喝白茶,煮茶与泡茶适用的茶水比例全然不同。

此时顺势往下,提出一个大胆猜测。

用盖碗泡老白茶时,是不是只要减少投茶量就可以随便闷?

譬如,将原本的5克投茶量,直接减半。

只放2.5克、3克左右的干茶进入盖碗,是不是就能随便闷?不怕茶味泡苦?

这有一定道理,投茶量减少后,哪怕浸泡时间延长,短时间内也不会将茶味闷浓。

但减少干茶用量后再去闷泡,依旧取代不了煮茶的效果。

若不信,大家可以动手做一个实验。

找一把容量稍大的保温壶(或者焖茶壶),容量在500毫升以上,往里投2.5克干茶。

倒入刚烧沸的滚烫热水,加上盖,旋紧盖口,直接闷。

闷泡时间在1.5-2小时后,再倒出饮用。

另一边,做一组对照实验。

按相似的茶水比例,煮上一壶茶。

煮茶之前先将壶内清水加热,直到水面开始冒水泡,连珠涌起,再投入提前准备的干茶。

连茶带汤煮上一壶,等到汤水再次剧烈滚沸,约不到1分钟时间,及时关掉火。

此时,炉面的余温依旧很高,壶内热汤还在持久沸腾。

耐心等待七、八分钟,等到余温淡去,热茶止沸,再将这壶煮好的热茶移下,倒入公道杯,分汤细啜。

对比「减量闷泡」与「直接煮茶」,你会发现后者茶味表现更好。

老白茶自身的药香、陈香、木质香、枣香等,在煮茶期间闻着更香。

同时,煮出来的茶汤更有米汤感,茶味更稠、更糯、更细润。

减量闷泡出来的茶水,虽说茶味不至于太浓,但汤感滋味层次不足,喝起来甘润醇柔茶味并不出彩。

话说,是什么造成了两者差距?

答曰,水温曲线变化!

煮茶期间,最基础的工具是煮茶壶+煮茶炉。

煮茶炉面可提供热量,持续加热升温,让壶内茶水处于不断加热,或者保持沸腾。

但沸水闷茶,情况不然。

即便一壶热水刚刚烧沸,立马倒入保温壶/焖烧壶里,受到密闭空间影响,热量短时间内不容易散发。

但壶内汤水的温度,依旧在缓缓下降。

保温壶只能「保温」,但没法加热。

因此,没法释放出老白茶的深层次茶味。

以至于最终喝到的茶味,缺乏醇绵感。

细腻滋味层次,远远不足!

【5】

这些年在不少卖茶的直播间,焖茶壶作为老茶搭档销路很热。

有不少商家直接将焖茶壶宣传成,不用电,不用炭,就能直接替代煮茶……

但论本质,时下新兴的焖茶壶不过是换了时尚外壳的保温壶,并不稀奇。

泡茶喝,焖茶无法替代煮茶。

单从加热曲线,就能解释一切。

忽而想起,早些年流行过的一个网红早餐。

号称提前一晚将杂粮放进焖烧壶,加入热水,第二天就能喝上暖心懒人版米粥。

曾几何,这种焖烧壶懒人粥,风靡一时。

但它很快就过气了,因为很多人在尝试后发现,照这样煮出来的杂粮粥,米粒夹生,半生不熟的情况比比皆是,口感极差。

要想喝到一碗稠糯的米粥,离不开熬煮加热。

现如今在圈内流行的焖茶壶,本质也一样,它无非是容量加大版的保温壶。

直接用焖茶壶泡老白茶,口感风味很一般,远不如盖碗正常冲泡。

而在盖碗泡白茶时,为了得出最佳风味,不能随便闷。

了解过闷与煮的本质差别后,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喝老白茶,可别再随便以「焖茶」名义,白白毁了好茶!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