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美食

泡白茶,不要再随手抓一把了,记住3组数字,白茶口感好不苦涩

2024-02-05美食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百家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越是简单的事情,背后的过程,是你想不到的复杂。

就像做饭,不仅要掌握火候,很多技巧和步骤也要掌握。

比如,小时候看母亲做菜,下的调料,油盐酱醋,全都毫无章法。

只是在某个时机,在菜快要出锅之前,依次放入。

没有标准,全凭感觉。

根本不像食谱上那样,刻意注明,盐放多少克、味精多少克、糖几克、虾油几勺……

难道是全靠猜?

后来明白,真正的大厨,都不会过于追求精确的克重,而是通过日积月累下的烹饪经验来烧出一道家常菜。

据那些精通烧菜的人说,刻意称重,便失去了灵魂。

想要做饭好吃,一定要用心,注入灵魂。

况且,每一家的口味咸淡不同,每位母亲的拿手菜也不一样。

若是千篇一律,岂不是太无聊了?

曾经,还看过一段采访,对方是某东方毕业的厨师,年薪七位数。

他说,调料不是按克数来算,而是按比例。

多少菜多少盐多少糖,醋是糖的多少,酱油是盐的多少,水加到菜的哪里。

忽然觉得醍醐灌顶,这和我们泡茶的道理,一模一样。

有很多茶友问:「泡白茶、岩茶、红茶、普洱茶,要放多少茶叶?」

前提是要看,用哪种方式喝茶。

【2】

当下,最常见的三种饮茶形式,分别是玻璃杯泡、盖碗冲泡,以及煮茶。

而入冬以后,也有人用保温杯泡茶,代替玻璃杯泡茶。

若想准确拿捏投茶量,首先,准备一个克秤。

克秤,自然是要用来称茶的。

但村姑陈知道,有些茶友很反感这种行为,觉得不够随意。

他们认为,喝茶这种风雅的事,称什么重?太破坏气氛了。

唯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

并且,往往是喝茶时间越久的朋友,越不在乎细节。

真相是,要喝准一款茶的香气和滋味,并且不想浪费好茶,那么克秤称重很有必要。

毕竟,用手指抓几根,或者随手抓一把,都存在着太多的不确定性。

比如,不同的茶类,茶叶条索(条形)大小不同。

光是白茶,白毫银针和寿眉的体积,就差别很大。

再比如,不同的茶类,所需投茶量也不同。

即使使用的茶具相同,也有各自的标准茶水比例,才能泡出最佳风味。

像是大厨,虽然步骤差不多,但细枝末节的烹饪心得,才逐渐拉开区别。

综上所述,喝茶前称重,是很有必要的。

那么,接下来就以白茶为例,分别介绍不同的饮茶形式,该如何控制投茶量。

【3】

盖碗泡白茶,是最提倡,也是最通用的方式。

110毫升的标准盖碗,泡白茶,称茶5克。

这是我们在日常的测试中,得到的绝佳黄金茶水比例。

以这个茶水比例来冲泡,能泡出大多数人喜欢和适合的口感。

假如你发现,自己喝的白茶,味道太淡了,除了要排除自己喝茶口味重的情况,还要看看是否投茶量不够。

先前有茶友反映,说:「白露茶的茶味不够浓。」

最初觉得,或许是对方刚开始喝白茶,对这种口感清润的汤水,不习惯。

后来才知道,是茶水比例严重失衡。

为了泡梗粗叶大的白露茶,茶友特地换了一个容量稍微大一些的盖碗,大约是130毫升。

又因为它体积蓬松,只抓了一把放进盖碗里。

看起来,满满当当,但实际只有2、3克。

结果沸水泡开,叶片和茶梗都缩在了底下,茶味不淡才怪了。

水多、茶少,茶水比例的失衡,让白露茶口碑下滑。

再说了,白茶里不仅有白毫银针、白牡丹、寿眉,还有散茶和饼茶,春茶和秋茶……

它们之间的体积差异,非常之大。

随手撬下来的一片茶饼,看起来没什么分量,实际上早就超过了5克。

放在盖碗里冲泡,大概率会浓。

如果出汤不够及时,还会苦涩。

故而,一把小巧的家庭克秤,在茶桌上的地位,至关重要。

借助克秤的精准性,拿捏投茶量,不仅方便了我们,还能得出白茶的原汁原味。

【4】

玻璃杯和保温杯,是繁忙生活中,最方便喝茶的形式。

玻璃杯,适合夏天。

保温杯,适合冬天。

虽然品质好的白茶,不应该委曲求全。

但它们俩作为办公室喝茶一族的「神器」,工作再忙,也能享受茶汤的清鲜淳爽。

用玻璃杯,意味着茶叶和水需要长时间的接触、浸泡。

很难像盖碗一般,快速将茶汤倒出来。

是以,在使用玻璃杯泡白茶时,不能再按照盖碗的茶水比例了。

使用玻璃杯时,比较常见的容量是250毫升左右。

搭配1-1.5克干茶即可,薄薄地在玻璃杯底下铺一层。

假如在办公场合里,不方便用克秤称茶,那就遵守「宜少不宜多」的原则来投茶吧。

毕竟是闷泡,减少投茶量,才能避免滋味苦涩。

至于保温杯泡茶,是在玻璃杯泡茶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保温的功能。

所以,茶叶不仅会和水一直接触,且是在高温高压的环境下。

投茶量要少一些,更少一些,减少茶多酚和咖啡碱的过量释放。

500毫升的保温杯,放一片【随心泡】,2.5克的数量刚刚好。

由于原料是2017的高山春寿眉,本身苦涩物质含量就不高,加上转化后,汤水更柔滑。

即使是在保温杯这样的环境里,也能还原好茶最真实的口感。

【5】

入冬以后,煮茶是主流。

而品质好的白茶,内含物质丰富,其实不需要放太多茶叶。

遵循中国人讲究的中庸之道,点到为止,过犹不及。

300-400毫升的水,投1.5-2克干茶,足矣。

其实,相比保温杯焖泡,煮茶时,茶与水的接触时间并不算太长。

水沸后,投入干茶。

再沸,就可以关火了。

从沸腾到关火,顶多就一两分钟,千万不要暴力煮茶。

若想煮出茶味均衡的茶汤,一是要控制好投茶量,另一方面,就是合理调整煮茶时间。

并非茶味越浓,就代表越好喝。

浓淡适宜,才是王道。

或者可以选择煮叶底,那就不需要称重了。

盖碗泡过7冲、8冲后,5克的叶底,全部放到煮茶壶里。

加500毫升冷水,煮沸,晾凉,就可以喝了。

先泡后煮,能让一款品质优秀的白茶,得到最大化的利用。

【6】

称重,是对一款好茶起码的尊重。

毕竟,谁也不想自己的茶叶,因为冲泡时的细节不到位,而被淹没,被浪费。

优质的白茶,是闪闪发光的。

它的香气,它的滋味,它的汤感,它的回甘,它的喉韵……

而想要得到最完美的体验,茶水比例要标准,投茶量要够。

不要太多,过犹不及。

也不要太少,寡淡无味。

千万不要因为一时的图省事,让自己错过了喝一碗香清甘活茶汤的机会。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