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美食

烟台鲁菜,天地蒸腾的味道

2024-01-05美食

文/康宁 摄影/刘军

到烟台时,恰逢雪天。霜凝山海,雪覆城郭。目之所及,即便再庞大的物什,也要隐遁形迹,屈从于被自然裁决的律法。纵使雪总会带来一些诗情野趣,但萧疏和岑寂始终是这个季节的主音。

风雪交加之际,真正能够抵御寒意的,只有火。火是人性养成的原力,是文明锻制的热源。我们所信奉的光明与希望,庶几都跟火密切相关。

在烟台,火的最杰出作品,是鲁菜。

火候

煎、炒、烹、炸、煮、熬、炖、溜、烧,汆。这些让人眼花缭乱的词语,源自中国烹饪经年累月的实践积累。依着这些玄妙的方式,食材才能一点点地脱胎换骨,变成别具特色的美味。

烟台鲁菜的烹饪手法,还要更加纷繁复杂,据说多达58种。如今,即使是技术娴熟的厨师,能够掌握超过其中半数的也是凤毛麟角。当然,正如同侠义小说里的武林秘技一样,拿住食客的胃口,未必一定需要面面俱到;「一招鲜,吃遍天」,便已足够。

火候,非常重要。

尽管各类厨具已经高度智能化,甚至只需一个按键,便能解决复杂的温度变化问题,但在真正的厨师面前,调动感官来观察火候,依然必不可少。在凤尾大虾下锅之前,中国烹饪大师范维泉依然会探手到锅的上方,遥遥试一下油温,此时鼻腔也能敏感地触到一丝淡淡的油香。裹好糊的大虾在油温六七成热时下锅,既能锁住内里的水分,外皮恰好膨化出张扬的形状。所谓「外酥里嫩」这种四处泛滥的说法,大约都是对油温精确控制的结果。

所城里街区的「网红店」烟台饭馆,有几样出名的炭烤海鲜。无论是本地的鸟贝、扇贝丁还是外来的北极贝,都要忠实地突出一个「鲜」字。火,在这个时候要收敛锋芒韬光养晦,用温存的方式,与怯生生的贝肉来一次短兵相接,旋即,便可以上桌了。这样烤出来的贝类,清香鲜嫩,带着肌体本质的原味。

更绝的是「烤海肠」。一根海肠,整条身形被签子串得笔直,保证了卖相也保证了受热。在炭火上打几个滚,撒上小撮盐粒便可以下灶。整条吞下嚼咽,此等吃法颇有些粗放,却也有贯通海陆、相济水火的快感。据老板吕卫东说,海肠在烟台是分时价的,他家的烤海肠却是定价,原材料贵的时候,卖一条都要亏掉几元钱。但按照整年来看,算算盈余还是有得赚。他认为,生意的基础还是人情,算得精细反而赚不到大钱。

这种不算规矩的「规矩」,其实也是一种为人处世的「火候」。

时鲜

海肠,这种看上去有点儿古怪的海产,是胶东地区由来已久的美味。坊间传言,早年间缺少工业调味品的时候,烟台福山的大厨们,会将晒干的海肠子磨成粉,添加到汤和菜里提鲜。当然,这些传奇已经无从稽考。

然而近年,有一种美食确实从烟台走红,直至红透半边天。这,就是海肠捞饭。

烟台旺角小渔村,是一家很有特点的馆子。海肠、韭菜、鲜肉切丁,加上鸡蛋炒制,再配上泰国香米饭,一份海肠捞饭就这样出炉了。尝起来咸香鲜甜,海肠的硬脆和米饭的软糯,搭配得也是错落有致。

其实,这道菜是赶时间赶出来的。小渔村的副总经理徐伟鹏,便是「海肠捞饭」的创始人之一。他说,大概在2015年,一位常来的熟客到店里吃饭,因为急着出差,让给他简单做点吃的。徐伟鹏就按照胶东常见的韭菜海肠的做法,加上米饭鸡蛋等材料,炒了一份海肠捞饭,没想到大受欢迎。后来他又跟师傅一起不断调整配方,形成了这样一款风靡各地的菜品。

渤海湾,绝对算得上老饕们的洞天福地,各类时鲜始终供给着琳琅满目、络绎不绝的食材。当然,山东各地的陆产也同样丰富,两者搭配起来,更是相得益彰。

比如,章丘大葱遇上海参,便是汁厚味美的「葱烧海参」;潍坊韭菜偏爱软体动物,和笔管、鱿鱼、章鱼都能和光同尘;而个头巨大的带鱼,则需要几根茼蒿来辅佐了。当然,时鲜未必就是出水即食,很多经过日光海风炮制的干货,真正成为了食谱里的「干货」。在重新入水的一刻,潜藏已久的细胞炸裂、精魂复苏。它们也许不是主材,但却能够为菜品增香提鲜,所以这里的鱼干海米,都是了不起的调味佳品。

从葱烧海参到海肠捞饭,创新无处不在。真正永不过时的「时鲜」,是厨师们不断探索的「匠心」。

传承

福山厨师,曾经极富盛名。

作为鲁菜重要的发源地之一,烟台鲁菜以做工考究、味道平和闻名。清朝到民国,京城有名的「八大楼」和「八大居」多半都是福山人开的。在一众著名美食家的文章里,烟台鲁菜香气萦绕。

梁实秋在【锅烧鸡】的开篇中写道:「北平的饭馆几乎全属烟台帮,济南帮兴起在后。烟台帮中致美斋的历史当数最老。」王世襄说:「山东菜在北京菜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对北京菜的形成至关重要。山东古为齐鲁之邦,是中华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饮食文明早在春秋战国时已达到高度水平,历经汉唐宋元、下逮朱明已发展成北方菜的杰出代表」。而他最喜欢光顾的东兴楼,便是福山人开的菜馆。「糟熘鱼片」「油爆双脆」等菜品,曾经招待过鲁迅、老舍、胡适、郁达夫等一干名人。

「油爆双脆」是用猪肚尖和鸡胗,用爆炒的方式做成的。选料虽然平常,但考验的都是手上功夫。翻炒的力道和油爆的火候一定要配合得当,才能造就又脆又香的终极口感。而中国烹饪大师、福山区烹饪协会会长王永光,在少年时便听到过关于这些招牌菜的真传。他族中有位长辈,恰好是东兴楼的厨师之一,在漫长冬夜里,爷俩在炕头灯下闲来无事,便一直讨论着关于福山厨师行的江湖旧事。王永光心向往之,竟然走了一辈子厨师之路。这些年来,他也在不断地进行创新,以期让鲁菜更多地受到欢迎。「当年,一斤半肉要炒六个菜,厨师也是想尽办法做出花样的。而今,市场变了,顾客口味变了,花样自然也要跟着变。」他说。

如今,福山菜的传统,正在以另一种形式传承发扬。烟台文化旅游职业学院,已经成为餐饮行业人才培养的摇篮,是传承弘扬鲁菜文化的重要基地。在面点老师潘晓君的挥动拉扯之下,面团变成了细细的「龙须面」,甚至可以点燃。精于制作面塑的方磊大师,把动漫素材也融入了制作之中。生于1994年的齐鲁名厨、蓬莱百纳瑞汀行政总厨孙长鹏直言,很荣幸自己能成为新一代的烟台鲁菜的传承者,自己一定会加倍努力,让福山菜系的招牌越擦越亮。

「追求」,是烟台鲁菜代代传承的动力。在更新的时代、更大的市场面前,「追求」让他们永远不会裹足不前。

余味

源远流长,足够「讲古」;继往开来,可以「尝新」。这就是烟台鲁菜不同凡响之处。

在味道的繁复之外,烟台鲁菜还有什么?

还有寓意。从传统的「四一六」「四二八」席面到今天的各样创新菜品,似乎每一道烟台菜,都要尽力地融入尘世的礼仪章法。四个冷拼要做成「梅兰竹菊」的样子,苹果酥是「平平安安」,家常饼是「合家欢乐」。最常吃的鲅鱼饺子,也要寻出「天之骄子」的意头来。这是典型的山东特色,凡事都容不下潦草。从家常到伦常,一桌之间都是满堂和气。

还有文化。饮食,刻在烟台的历史中。比如著名的鲁菜「全家福」,相传是金石家王懿荣所创。当时他们兄弟为了母亲修建新居,将乡亲们带来的礼品细细烹饪,得到了这融合孝心乡情的一味珍馐。其食材之丰、味道之杂堪称「镇场大菜」。而福山銮驾庄,也流传着皇帝用半副銮驾邀请老御厨出山入宫的故事。这些关于饮食的传奇,同样让人神往。

还有情怀。1861年烟台开埠。西风吹入,与当地的传统饮食交融汇集,有了自己的特色。烟台的美酒种类繁多,涵盖中外,跟这段历史有着密切的关系。而美酒又为烟台美食增色多多。如今,烟台美食又在走向世界。如当地的喜旺集团,自2017年开始,陆续进驻日本、美国、西班牙等地的市场,向着「成为全球的著名食品企业集团」砥砺奋进。

当你穿行于烟台的古街旧巷,定会有家常的香味殷勤留客。如果来到金海湾或是百纳·观澜,又会惊愕于饮食之法的精致周全。鲁菜,是天时地利、海陆水火的交错和摩挲,是味觉情感、新生故旧的偶拾与雕琢。她容纳着一个地域的物质丰饶,也收藏着一个群落的梦想辉煌。诱惑着我们张开味蕾,并穿过我们的身躯,在冰雪的天地中,化为无穷的暖意。

仙境海岸,鲁菜之都;冬游烟台,不亦乐乎?

(来源:齐心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