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美食

八闽茶香,聊聊福建的茶

2024-02-18美食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利用茶树的国家。秦汉时,中国人就有饮茶的习惯;魏晋、六朝时,饮茶之风渐广;到了唐代,茶风大盛,及至「比屋之饮」;宋元以降,饮茶之风遍及全国,茶叶成为一种重要特产销往世界各地。一千多年来,茶已从最初仅作为解渴和药用的饮料,发展成中国人领略人生乐趣的一门生活艺术,与中国社会的伦理道德、礼仪风习、宗教信仰、文化艺术都有密切联系。内涵丰富的饮茶习俗,已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

福建茶文化历史悠久。近年来,从武夷山城村汉城遗址出世了大量茶具,印证了汉代闽越国先民已普结茶缘的事实。六朝时,随着中原人士避难闽中以及闽地佛教的昌盛,一种更为雅致的饮茶习俗渐次普及,在福建发现的六朝墓葬中,随葬品有各类青瓷茶具,反映出饮茶习俗在闽中的盛行。唐代茶圣陆羽在【茶经】中提到建州和福州的茶,赞「其味极佳」。另据记载:「福州贡腊面茶。」反映唐代时福州茶已贵为贡品。五代时,福建各地均产茶,这时期,建州的茶业生产已颇具规模。闽龙启元年(933),国王王延钧在建安县凤凰山(在今建瓯东峰)建「北苑御茶园」,所产之茶称为「北苑茶」,上贡闽国宫廷。南唐占据建州以后,北苑成为最大的官办茶场。

北宋时,建州北苑成为著名的贡茶产地。北苑位于建瓯东峰凤凰山下,这里丘陵起伏,河谷交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是理想的种茶之所。太平兴国初,宋朝在此设北苑御焙,派漕臣督造御茶。北苑生产一种皇家专用的茶,因在茶饼上印有龙凤形纹饰,又称龙凤团茶、龙团凤饼,「凡二十八饼重一斤,其价值金二两,然金可有而茶不可得」。

在官茶的引领下,福建茶业愈加繁盛,福、建、汀、南剑、邵武等地均产茶,闽茶开始驰名全国,「天下之茶,建为最。」闽茶的崛起,推动了瓷业的繁荣。武夷山麓,闽江两岸,处处窑烟,瓷声清脆,不绝于耳。

元代,泉州成为东方大港,外商聚集,百货云集,福建产的茶叶、茶具从这里源源不断地销往海外各国。元代以来,中国各地饮茶风习发生明显变化,唐宋沿用的末茶法,正逐渐改为全叶冲泡法。后者被认为能够保持茶的真味。而团茶制作费工耗时,逐渐衰落。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明太祖下诏,正式罢造龙凤团茶,改进散茶。团茶向散茶演变,为武夷散茶的脱颖而出,提供了绝佳机遇。

早在唐代中叶,武夷茶就已受到人们喜爱。宋时,武夷山设御茶亭,武夷茶遂驰名天下。宋代的文人墨客,对武夷茶多不吝溢美之词,文人墨客的激赏,令武夷茶声名大噪。据说当时到福建做官的人,纷纷以各种理由索要武夷茶,致使山中道人和茶农苦不堪言。元朝倡饮蒸青散茶,并在武夷山建立皇家茶园,武夷茶名声更显。此时的武夷茶有先春、探春、次春、旗枪、石乳诸品,色香不逊北苑。

明代,武夷茶芳名远播。天下茶叶贡额的四分之一被武夷茶占据。当时游历武夷的旅行家、文人墨客都以诗文记录在山中观茶品茗的经历,旅行者在山中多能得乡民、道士以新茗款待的礼遇,如此风土淳美,茗清花香,武夷简直成为令无数游人流连忘返的人间仙境。

清代,武夷茶更深入人心。清朝初年,茶叶贸易恢复。由于武夷茶驰名海内,各地客商往来络绎,武夷山崇安一带成为著名的茶叶集散地。据记载:「初春后,筐盈于山,担属于路。负贩之华,江西、汀州及兴、泉人为多,而贸易于姑苏、厦门及粤东诸处者,亦不尽皆土著。」描绘了当时茶市的兴盛。此时,闽茶也开始外销。康熙五年(1666),中国茶叶开始由荷兰东印度公司转贩欧洲。1689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委托厦门商馆购买茶叶150 担销往英国。从1751至1760年,该公司从中国输入茶叶达1678万公斤,其中武夷茶超过六成。福建茶风靡英伦,成为该国上层人士喜爱的饮品。茶的英文名「Tea」,正是由厦门方言转音而来的。

「五口通商」前,武夷茶主要经崇安分水关入江西,再越过梅岭、人广东,从广州、澳门出口。此前,尚有一条陆路的茶叶贸易比较繁盛,即从武夷山到恰克图(位于今俄蒙边境)的「茶叶之路〞。这条商路主要由晋商经营。他们从武夷山采办茶叶,经江西、安徽、河南、山西等省,穿过大草原,至库伦(今蒙古乌兰巴托),再北行直抵恰克图,将茶叶卖给俄罗斯客商。

「五口通商」后,福建茶叶可通过福州、厦门两大通商口岸直接出口,远销欧美及南洋各地。其中福州茶市尤为兴盛。道光二十二年(1842),两艘英国快船从福州马尾港首航英伦三岛,这是闽茶直销欧洲的开始。至1860年,马江已成世界著名的运茶商埠。每年四月间,马江一带一片繁忙,世界各地货船辐辏港内,运茶出口。19 世纪末,福州成为中国三大茶市之一,外国商人接踵而至,开设洋行,经销茶叶。最盛时的1878年,福建茶叶出口达80多万担,约占当年全国出口总量的三分之一。

清代,福建还创制出白茶、红茶、乌龙茶、花茶等品种,为中国茶业的繁荣做出重要贡献。

【中国地域文化系列】之福建—— ,谨作学习摘记,侵删。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