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美食

省级「非遗茶空间」,能给我们带来什么?

2024-05-21美食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周丰

体验一把盖碗泡茶、径山点茶的惊艳,再品尝一回鲜粹果茶、中药奶茶等创新茶饮,还能近距离观赏龙泉青瓷、余杭纸伞、王星记扇等非遗技艺……今天是第六个国际茶日,来自杭州、苍南、安吉、金华等地的9家「省级非遗茶空间」走进安吉县溪龙乡,各具风格的茶美学空间受到了人们的追捧。

与此同时,2024年「茶和天下 共享非遗」主题活动浙江省主会场活动也在溪龙乡启幕,首批25家省级「非遗茶空间」正式授牌。

地域鲜明的装修设计、精彩独特的非遗绝技搭配地道的茶艺之美,「清雅和」的茶空间背后,是浙江持续擦亮「世界茶乡看浙江」金名片、系统性保护「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项目的雄心。

2022年11月,由浙江省牵头申报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遗,成为全人类的共同财富。数千年来,浙江人种茶、采茶、制茶和饮茶,发展出西湖龙井、开化龙顶茶、安吉白茶、径山茶等十大名茶,并形成多元习俗世代传承,当密林、溪谷、山石、云雾等自然元素与茶集合于一体,构成了江南美学最婉约的图景,定格在浙江人的日常生活、仪式和节庆中。

在浙江,我们如何更好地保护茶文化这一璀璨的人类非遗明珠?2023年3月,「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浙江省保护发展联盟成立,加快推进「茶文化、茶科技、茶产业」融合发展,做好申遗后半篇文章。今年3月,浙江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启动首批省级非遗茶空间组织申报工作,从194家申报单位中,遴选确定了首批25家省级「非遗茶空间」并于5月15日在全国首发。

「青藤享茶」省级非遗茶空间。据浙江发布

什么是「非遗茶空间」?

白色素雅的装饰、古色古香的桌椅,一隅宁静中和朋友品一杯滋味鲜爽的白茶,还能尝试安吉白茶制作技艺、溪龙竹编制作技艺,窗外是绿意连绵的千亩茶田……走进安吉县古城村的「宋韵白茶」茶空间,每一缕茶香、每一口茶汤、每一场非遗互动,都在开启你所有的山水记忆,召唤你去寻觅浙江无限的自然密码。

「今年,茶空间新增了多项非遗体验和研学项目,游客可以零距离感受精湛的竹编工艺,并了解其在白茶制作中的积极作用,像采茶、揉茶、筛茶等都需要用到竹编制品。」「宋韵白茶」省级非遗茶空间负责人苗晓琴告诉记者,从卖茶叶到卖「文化」,小小的茶空间在农文旅融合中找到发展新路径。

「宋韵白茶」省级非遗茶空间。据浙江非遗

茶,被誉为「清风明月的物质文化」。从唐代陆羽的【茶经】问世起,茶便从「柴米油盐酱醋茶」的日常走向「琴棋书画诗酒茶」的文化高度,成为沉淀在浙江人血脉中的精神内核。与杯中鲜醇清香的茶叶共同延续的,还有匠心传承的制茶工艺。时间流转,制茶人掌心的温度始终未变。

「首批25家茶空间通过叠加非遗传习所和茶空间两种业态,内部均设有非遗、有茶香、有雅室,将非遗项目的展示、传播、体验与茶事经营活动深度相融,每一座都是具有区域特色、高文化浓度、高体验感、高情绪价值的全新茶生活美学空间。」浙江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相关处室负责人表示,这些分布在茶山、景区、书店、古街的空间,可以让消费者享受到至少2项茶非遗(传统制茶、茶习俗、茶器、茶礼等与茶生活相关的非遗项目)体验,以茶结友、以茶润心,寻觅一个更立体、更浙江的特色茶世界。

据悉,「非遗茶空间」共分为「非遗传习所+茶空间」和「茶空间+非遗传习所」两种类型。在杭州大运河畔的「太音·瑶庐」省级非遗茶空间,游人们可以在茶香氤氲的一楼琴社习琴,或上二楼雅间饮茶,感受茶琴合一的透彻和空灵,感悟「听琴.喝茶」古雅隽永的日常;在东阳「东白问茶」省级非遗茶空间,游客可以使用以竹编、锡艺制作的茶器,喝一口东白山茶,吃一口东阳茶烘蛋特色茶点,还能亲自参与茶器制作技艺。

「茶空间的两种类型,在非遗体验服务与茶事活动两种业态的融合基础与方式上有所不同。游客可以根据喜好,更侧重于一站式体验多类型非遗项目,或多样的非遗茶生活方式。」浙江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与社会发展学院党委书记、教授王巨山表示。

25座茶空间带来哪些改变?

独产于绍兴地区的中国十大红茶之一越红工夫茶,以「重实匀齐、锋苗显、净度高」的优美外形而著名。在「越红·绍兴非遗客厅」省级非遗茶空间,游客在品尝汤色红艳、香气高扬、滋味醇和的工夫茶之余,来可以来一次「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的独特制茶经历,并享受制茶展演、培训、研学、文旅咨询等多种服务。

「越红·绍兴非遗客厅」。据绍兴宣传

由新茶饮品牌打造的「古茗·新茶气」非遗茶空间,不仅是「新茶饮+非遗」的时尚体验区,还有余杭纸伞制作技艺和葫芦范制技艺两项非遗项目值得细品。跟随非遗技艺传承人现场劈骨、撑样、绕线、画伞,游客可以零距离观看手工制伞全过程,并尝试画伞深入感受非遗魅力。

「古茗· 新茶气」省级非遗茶空间。据浙江非遗

一座集合了生活风貌、审美意趣和人文精神的省级「非遗茶空间」,就是一个能够解锁文旅深度融合新玩法、新消费的空间产品。25座,则「编撰」出一本气象万千的浙江「好茶物语」。

古雅气、有朝气、烟火气、菩提气、山野气、书卷气、巧匠气、新茶气……是25家茶空间分别具有的八种独特「气场」。例如,「山野气」主打返璞归真的茶生活方式,「巧匠气」彰显精美茶器始终是茶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新茶气」旨在为年轻人打造时尚鲜活的茶生活氛围,「烟火气」则为忙碌一天的上班族提供松弛惬意的茶生活美学。这些「加分项」的气质,推动着茶非遗与旅游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的融合。

「茶空间除了经营时间要满一年、有‘茶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入驻外,还要具备三个重点要素。」王巨山告诉记者,每座茶空间都必须联动2项县级以上的「茶非遗」项目开展传承实践;其次要有不低于200平方米的室内茶事活动空间,体验氛围应具备「非遗茶生活」的应用场景和美学形象;另外还要融入与「茶」相关的多种业态,进行「茶非遗」展示、展销经营活动,引领当地的茶非遗消费市场等。

借助与旅游、科技、教育等产业的深度整合,这些星罗棋布在浙江各地的省级「非遗茶空间」探索出一条多元业态融合的市场化运营之路,引领着高质量、多元化的茶文化精神交流以及茶消费生活方式,同时也组成了「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系统性保护新格局的一块块拼图,成为浙江持续丰富和创新「茶非遗」系统性保护方式的一项重要实践。

根据浙江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关于扎实推进「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系统性保护的意见】,到2027年,浙江将建成100家省级「非遗茶空间」,持续联动起更多非遗项目、保护力量和更广泛的茶非遗产品及空间,进一步形成可复制推广的茶非遗保护「浙江经验」。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化创造力的见证和源泉,我们将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做好茶非遗的传承发展、价值阐释、业态融合;以古为新、以国为潮,构建‘浙江气派的非遗茶生活’,奋力谱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崭新篇章。」浙江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一级巡视员柳河表示。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