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美食

才知道,「鱼不蒜,牛不韭,肉不姜」是这么理解?看完涨知识了

2024-01-08美食

中国的饮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日常生活中的许多方面,都受益于古人的智慧与经验,也就是这些智慧的结晶,累积的经验让我们少走弯路,为我们指引着方向,而日常生活中听到的那些谚言俗语无不透露着古人的智慧与经验,言简意赅,下面就看看题目这句俗语。

「鱼不蒜,牛不韭,肉不姜」这句属于想表达的是怎样的做菜技巧?

这句话我觉得有不合理之处,关键在这个「不」字,有点肯定的意思, 鱼不蒜 要看鱼的烹饪方法, 牛不韭 有常识的人可以理解, 肉不姜 却倍受争议。我觉得另一种说法更好「 鱼不宜蒜,牛不与韭,肉不离姜 」,这种说法比较让人接受,有建议的意思,更贴近生活。

怎么理解这句话?

这句俗语体现了人们在饮食中的经验和智慧,而在饮食方面与之相似的谚言俗语也挺多,比如有:

食不言,寝不语。——出自孔丘【论语】

凡食热胜冷,少胜多,熟胜生,淡胜咸。

——出自宋蒲虔贯【养生要录】

五谷为养,五蓄为助,五菜为充,五果为益

——出自万全【养生四要】

这些俗语都言简意赅,细想都有一定道理,可能有些不适用于现在,甚至看起来无法理解,但是不可否认它也是经验之谈,不能拿现在而用,却能做为借鉴和指导的方向。

「鱼不宜蒜,牛不与韭,肉不离姜」什么意思?想表达怎样的做菜技巧?

1.鱼不宜蒜, 通过字面理解是做鱼时不适宜放蒜。不适宜的原因就是认为鱼是鲜味,而蒜辛辣而味大,熟后蒜香浓郁,如果与鱼一起烧制,闻不到鱼的鲜味只有蒜浓郁的香味,影响了主料原本的味道,所以认为不宜放蒜。

我认为 鱼不宜蒜 鱼不蒜 的说法更适合,因为鱼不是不能放蒜,而是有时不宜放蒜,比如清蒸鱼,炖鱼汤时就不适宜放蒜,而红烧,焖,焗等烹饪方式时就可以放蒜,不但能增加香味,还能起到压制腥味的作用。

2.牛不与韭, 这句话是根据食物相生相克的科学依据而来,韭菜也称壮阳草,性热生火,牛肉甘温,补气助火,两者如一起食用会助热生火,让火气旺盛,引起肿痛,口腔炎症,重者会腹部疼痛。

当然以前没有科学研究,人们只能凭借日常生活中经验总结而来,在这里我们不得不对前人要表示佩服和尊敬。

3.肉不离姜, 生姜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用法广泛,不但做菜时常用到,而且还可以泡水,做糖姜片,都是对人很有益处的,因为生姜做菜能解腥去腻,食之增进食欲,活血驱寒温肺止咳等功效。

肉不离姜 肉不姜 是两个相反意思,先说为什么有 肉不姜 这种说法,这里肉一般指猪肉,其特性肉熟时肉香味鲜,而生姜性微温,辛辣味重,与猪肉一起生姜会影响肉的鲜味口感。这种说法在现在肯定很多人反对,要知道猪肉熟之前腥臭味重,而且很油腻,不用生姜怎么能去除,不排除猪肉品种不同的因素,以前猪是家养吃五谷杂粮,生长时间长,现在基本是吃饲料速成。

肉不离姜 这种做法可以说是做肉必备,不管是炖汤还是烧制,只要做肉都会加生姜,因为不仅生姜有营养价值,而且还是解腥去腻的重要配料。

题外之言

人类自诞生以来就需食物来维持生命,食物也是人类生存之本。从最初食物匮乏时只要求能填饱肚子,到后来食物过盛时要求食物色香味俱全,到现在食物丰富不仅要求食物色香味,还要滋补养。

人类在进步,饮食文明也在提升,根据食物的种类,摸清其属性,认识其好坏,随其优缺点,配以不同食材来相辅相成,不断在尝试,摸索,创新中积累经验。也有人因此而成名封「神」, 比如被奉为「厨神」,厨师之祖的彭祖、伊尹,易牙,对美食做出了很大贡献。彭祖的「雉羹之道」,开创人体养生学,伊尹的「烹调理论」;提出三群之虫,水居者味腥,肉攫(jue四声)者味臊,草食者味膻,五味三材,五味为咸、苦、酸、辛、甘,三材是水、木、火;易牙的「调和调味」,第一个运用调和之事操作烹饪的厨师,擅长调味做菜,也是第一个开私人饭馆的人。 这些前人者为我们后来者提供了不少宝贵的经验,让我们借鉴学习,指引着进步。

最后结语

生活越来越好,对食物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在要求不断提高中,饮食文化慢慢丰富,人们不断尝试,摸索,创新,在成功中凝聚智慧,在失败中积累经验,供后来者借鉴学习,像还有猪肉忌花椒,羊肉忌大料,牛肉需香叶等经验之谈,有的细思觉得有理,有的虽然现实中不适用,但不能否认借鉴之用的价值。

编辑丨郑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