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美食

楼外楼上话东坡

2024-06-25美食

千古诗人美食家书法家苏东坡

楼外楼上话东坡

杭州楼外楼餐厅

杭州西子湖畔的楼外楼餐厅,有一道经典名菜,叫东坡肉。40多年前,我第一次坐在楼外楼上,面对湖光山色,第一次品尝了正宗东坡肉,至今还回味它的薄皮嫩肉、味醇汁浓,口齿生香。在中国饮食文化这个领域中,以文人的雅号来命名一道菜肴的光荣,第一位当数四川人苏东坡。

这道由苏东坡创制的千年名菜,肥而不腻、瘦而不柴,好看又好吃,既是大雅之堂的常客,又是寻常百姓的最爱。

肥而不腻好看又好吃的东坡肉

红尘滚滚越千年,这位「千古风流人物」中的佼佼者依然魅力四射。他创制的东坡肉、东坡肘子,至今还是许多餐馆的招牌菜。

诗词中天上人间纵横驰骋的苏大学士肯定没想到,人间原本只有一个苏东坡,而今已然化身百千亿。如今的他,已经与时俱进地成了一个著名品牌,全国各地的饭店餐馆里,几乎都有几道与苏东坡有关的菜。被无数人享用着。数不尽的人每天在餐桌上美滋滋乐淘淘地吃他的「肉」,品他的「味」。

西湖苏堤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杭州西湖的美景感染了苏东坡,苏东坡则感染着每一个人。他曾两次在杭州为官,前为通判,后为太守。苏轼的诗文写得好,但他并非只会吟风弄月、纸上谈兵。杭州苏堤始于苏东坡。他到杭州伊始,对民生十分关切,注重革除时弊,兴建利民工程。他发现西湖淤塞严重,于是率领百姓疏浚西湖。虽说苏东坡和白居易两人之间相隔近300年,但他俩前后都曾在杭州任地方官,苏堤、白堤两座长堤是他俩在杭州办实事留下的遗迹,苏堤和白堤的命名是老百姓对他俩的永恒纪念。

西湖苏堤

时光流逝,苏堤的风景不时变幻,但是人们却记住了苏东坡这位不同凡响的官员。苏东坡在杭州度过了生平最快乐的日子。「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水枕能令山俯仰,风船解与月徘徊」,皆为写西湖的佳句。他的点睛之笔「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用「西子」写出了一个清纯妩媚的西子湖。

夕阳下的西湖苏堤

千年以来,多少人向往西湖,漫步苏堤,赏玩西湖。西湖春天有苏堤春晓,夏天有曲院风荷,秋天有平湖秋月,冬天有断桥残雪;西湖早晨有湖光潋滟,正午有柳浪闻莺,日落有雷峰夕照,夜晚有三潭印月;四季四时之景,景景不同,如诗如画。

杭州苏东坡纪念馆

当你欣赏杭州西湖的美景,当你怡然享用东坡美食时,不妨了解一点苏大学士研发美食佳肴前后那些悲喜交加的故事,尝一尝这些故事里的人生百味。

西湖苏堤

谈论起吃喝,吃货苏东坡堪称「舌尖上的大宋」总导演。「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自孔夫子以降,会吃也是一种修养。不过大多数的文人都只是「美味鉴赏家」,他们秉承「君子远庖厨」原则,一般是「十指不沾阳春水」。能做、能吃、能讲道理,还能走哪吃哪、不挑食、不偏食的,怕唯有苏东坡了。

苏东坡少年成名,青年得意,接着不到十年的时间,分别经历丧母、失妻、逝父,而后「乌台诗案」使他一朝入狱,头戴枷锁,身披辱骂,一贬再贬。被流放到偏僻的黄州,流放到岭南惠州直至天涯海角的儋州,到生命垂暮方得北归,客死常州。从皇城到荒地,从炎热到酷寒,半世飘零,一生坎坷。无论人生多么艰难,环境多么糟糕,他都能随遇而安,坦然处之。

苏东坡的后半生,不是被贬,就是在被贬的路上。「人生到处知何似?」应是美酒伴肉鱼。苏东坡不得志的后半生,主要是在「贬,吃,贬,吃」中度过的。

美食家苏东坡

南宋之前,猪肉并非中国人的肉食主流,不受待见。苏东坡做过一首【食猪肉】:「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用诗人的话来说就是,达官贵人不屑吃,穷人又不会烹调。「自笑平生为口忙」,苏东坡这句自嘲,也是他生活的写照。

他去蕲州,看到此地人吃肉,喜欢炖三天时间,肉绵如膏而味道纯正。苏东坡回黄州另辟蹊径,他对猪肉烹调改进,配酱料,小火慢熬炖七天,其味更纯。

经过苏东坡之手创下平民菜「东坡肉」,他又捣鼓出「东坡肘子」、「东坡羹」等等新花样。「低贱」的猪肉却摇身成就了一道经典美食。不同于牛羊肉的膻味、鱼虾的土腥、鸡肉的干柴,鲜香滑嫩的猪肉,几乎老少通吃,没有人能拒绝猪肉的魅力。

东坡肘子

苏东坡研发的东坡美食,粗略统计有近二十种之多。这些佳肴有荤有素,有菜有汤,开一席「东坡宴」,已然富富有余。文人中有他这么大成就的,无出其右。奇葩的是,为官为文之外,他还是千古以来「会说又会练」的「真把式」型美食家。

杭州苏东坡纪念馆苏东坡塑像

封建时代的文人士大夫,十年寒窗苦读,一旦做了官,便成了人上人,两只手也变得金贵起来了,不事稼穑,远离庖厨。苏东坡的手却与众不同,不仅写过光昌流丽的诗词文章,还开过荒,扶过犁,做过菜,熬过汤,称得上封建社会「知识分子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代表人物了。

从士大夫到田园农夫,从不问农事到精耕细作,不再只追求于价值,而愿去体悟无用与琐碎。修篱种菜,躬耕于田间,还开怀地调侃自己晒得太黑,「去年东坡拾瓦砾,自种黄桑三百尺。今年刈草盖雪堂,日炙风吹面如墨」。这才有了「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的释然;这才生出赏「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的意趣;这才终达成「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的超脱。

一曲【江城子·密州出猎】,道出了苏东坡的情怀。「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岗。」「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气势宏大,充满昂扬情调。

一曲【念奴娇·赤壁怀古】,咏史怀古,抒写他的胸襟抱负。「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气度恢弘;「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写山,危岩绝壁;写水,冲飙怒潮。山水相激,浪飞涛涌,千古传唱。

一曲【水调歌头】,苏东坡赏月怀人。借问天问月,抒发个人情怀,思想境界的开朗豁达。「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句,为人世代传诵。

苏东坡书法

苏东坡虽饱受沧桑,却始终处于心安的人生状态。「心安即是归处」,面对重重挫折,他不退缩,不畏惧,一蓑烟雨任平生。文学、书画、美食,无所不及,把平淡苦涩的日子过出了快乐,活出了一生的潇洒,成就了后来的功业。后人称他为「不可救药的乐观主义者」。

杭州苏堤

苏东坡无论走到哪里,都能想办法吃上好吃的。一生随遇而安,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地活出了真我风采,此乃吃货本色也。

其实,所谓美好的生活,无非是想方设法哄好自己的心情和胃的过程,这两样开心,生活才开心。也许这美味,不是让人避世沉沦,而是催人醒世勃发;这形色,早已超越了眼前荣辱、个人休戚。它承载着强大的精神力量,穿越古今;它充溢着积极的普世情怀,历久弥香。正如苏东坡一般:闲观花落地,静坐东坡肉一碗。

苏轼外放到杭州时,看杭州盛产竹,就发明了一道新菜:「竹笋焖猪肉」。贬谪到惠州这种偏远之地,又创造出一道「梅菜扣肉」。苏轼还创造东坡酥、龙井虾仁、东坡凉粉等等美食。才子的一双妙手,文能提笔武能做菜,发明了以「东坡」命名的系列美食,吃得不亦乐乎,活得也始终酣畅淋漓。

龙井虾仁

苏东坡天才地把品茶与观赏美女联系在一起,他宣称「从来佳茗似佳人」,他对茶的要求几乎达到了固执的地步:用水讲究,因为「精品厌凡泉」;火候讲究,「活水还需活水烹,自临钓石取深清」。这样一杯茶下去,「两腋清风起,我欲上蓬莱」,什么艰难困苦,全在九霄云外。

苏东坡还是酿酒大师,在多年的漂泊生涯中,在酒缸中沉浮多年的苏东坡,发明了万家春、罗浮春等品牌美酒,可以说,苏东坡的作品,洋溢着笑容和美酒的芳香。

一个标准的吃货,一定是一个极其热爱生活的人,因为只有这样,才不会亏待自己的胃。人生在世不过数十载,让我们像苏东坡一样,不论处于什么样的境地,都能够尽情地享受美食带给我们的美好。

苏轼对于美食的热忱,也正是来自于灵魂深处对生活、生命的热爱,来自对世事、人生禅意的参悟。他还是一个环境专家,提出了「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观点。他的生活艺术可见一斑。

在中国贬职流放史上,论及流放地方之多、流放时间之长,苏东坡当尊居榜首。他这一生走过的路太长,南至海南儋州,北至河北定州,跨越大半个中国。凡他工作和生活过的地方,几乎都有诗词和美食传下来,真格是「两手都很硬」的一大奇人。

东坡肉

没有吃的,他自己做;没有住的,他自已建;没有喝的,他自已酿。吃成了美食家,修成了建筑家,写成了书法家,用乐观、豁达、坚守的态度让自己痛苦的人生变得熠熠生辉,留下脍炙人口的轶闻传说和美味佳肴。

身在井隅,心向星光;笔下有诗,自在远方。如此波澜壮阔的悲欣人生,磨砺出苏轼「九死不悔」的品格,激扬出「万古不朽」的诗文,挥就「求尚意」的书法和「重神似」的绘画,升华至「物我两忘」的精神境界,最终成就了「千古风雅苏东坡」。

年少不懂苏东坡,读懂已非少年人。「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如今我们虽身处与苏东坡不同的历史坐标中,却或许亦在经历着相似人生。那不妨,借苏东坡的「人生智慧」,唤醒当下生活的诗意与热情;循着苏东坡如此豁达、心安之哲学,无畏前行。

杭州楼外楼餐厅

杭州苏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