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美食

玉林人春节必备的小吃,远销外地,竟然还有药膳味

2024-01-16美食

临近春节,玉林城区大街小巷又飘起了炸白糤的香味。白糤,玉林人也叫白散、白馓,是过年「必备」的小吃,其以「香、脆、松、酥」的特点出名。在很多玉林人眼中,它代表的是一种「家的味道」。 近年来,玉林白糤还打进北京、上海、浙江、广东等地年货市场。


制作白糤,是个技术活


制作白糤,是个技术活。 要经过选料、笼蒸、打胚、晒胚、拖糖水和油炸等工序。「糯米要选纯净、粒大、粘性好、洁白的,才能做出上好的白糤。」庞文伟是福绵区樟木镇人,近几年临近春节,他都在玉林城区炸白糤销售,是制作白糤的一把好手。

制作白糤一般都是用木蒸笼炊糯米。(记者 廖源/摄)


庞文伟介绍,蒸煮糯米一般使用的是一种木蒸笼。 蒸煮糯米时要掌握好糯米的熟度, 糯米过熟则板结,难透气,打胚时难脱模,油炸时难松散,吃时硬而不脆;熟度不够,则粘性差,作胚时易散不成形,油炸时会爆裂不完整。


蒸好的糯米放入 刻有吉、福、禄、寿的凹字的木模里打胚成形。(记者 廖源/摄)


油炸时,要控制好油温。

糯米蒸好后,取适量迅速 填入刻有吉、福、禄、寿的凹字的木模里打胚成形。 晒胚要放在竹筛上晾晒,经常翻使糤胚干透。接着是拖糖水即过糖,用煮好的糖水,把糤胚浸匀后捞起即可。在炸之前,还要晒一次糤胚,彻底去除水气。


玉林白糤制作已有数百年历史

玉林的白糤制作有着数百年的历史。据清光绪年间【鬱林州志】记载:「凡人家必年前预作白散、炒米、糕饼,为新年享祖用,并亲戚互相馈遗。」此种风俗历数百年而不衰。


刚刚晒好的糤胚干爽、鲜亮。


2019年,玉林白糤制作技艺被列入玉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在玉林,吃白糤是祈祷新年吉祥,也象征着‘合家团圆’,所以能够一直盛行至今。」市文史爱好者黄继军表示。


药膳白糤,深受消费者欢迎

现在,白糤的制作也不断创新。兴业县城隍镇的白糤制作大户庞干绍,5年前他就制作药膳白糤,不但在玉林南宁、柳州等地热销,还吸引了广东的客户。


药膳白糤是利用山黄皮、甘草、薄荷等十几种中药煲成汤汁后,与糯米拌匀后一起炊。这种白糤酥香中带着甘甜,还有一种中药的清香,口感很好。一经推出,就吸引了不少消费者品尝、购买。


白糤胚要晒足四天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记者 廖源/摄)

玉林白糤都刻有福、禄、寿、喜等字样。



近年来,玉林白糤通过真空包装远销外地。


近年来,玉林白糤还打进了南宁、北京、上海、浙江等地年货市场,玉林城区一些小摊档,每年春节前一个星期,每天发货数千只,让人不得不惊叹玉林白糤的魅力。

采写丨记者 王耀前

编辑丨 宁 夏

责编丨蒋西河

校对丨胡宗梅

核丨陈 瑜

监制丨邹焕钧

玉林日报社全媒体矩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