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健康

王大广教授专访:聚焦胃肠外科领域新动向,探索生长抑素临床应用新发展

2024-06-21健康

胃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随着领域规范化诊治的普及和研究创新能力的提升,我国胃肠外科在理念、技术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理念的进步突出表现在加速康复外科、多学科诊疗等方面,技术的发展逐渐从传统开腹向微创外科的治疗模式转变。各类保功能的胃切除手术强调保留消化道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逐渐成为研究热点。

医脉通特邀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王大广教授

作为专访嘉宾,从临床实践和领域前沿出发,就胃肠外科手术发展、消化道瘘患者术后短期和远期结局的改善、以及生长抑素在消化道瘘临床应用的影响等热点话题,分享真知灼见。

王大广 教授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胃肠外科,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分会全国青年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微创外科医师委员会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减重与代谢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营养支持与治疗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胃癌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MDT专委员青年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腹腔镜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外科分会青年委员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神经内分泌肿瘤分会青委委员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精准医学与肿瘤MDT专业委员会委员

吉林省医师协会减重与代谢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吉林省医师协会普外科医师分会青年委员等

问题1:近年来随着技术进步、器械创新,胃肠领域得到迅速发展,能否请您分享一下,目前临床诊疗手段有哪些新进展?当前诊疗仍面临哪些挑战?

王大广 教授

近年来,胃肠道肿瘤发病率逐年升高,临床表现及严重程度复杂多变。胃肠肿瘤手术切除及重建步骤复杂,易累及多个器官。目前胃肠领域相关进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临床强调以手术为主的全方位的综合治疗,包括围手术期术前的放疗、化疗,以微创手术为代表的手术治疗,以及术后综合征等管理。随着免疫治疗的进展和多个治疗靶点的发现,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在胃肠道肿瘤治疗中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手术方面,从传统的开放手术逐渐过度到微创手术,以腹腔镜手术,特别是近几年机器人手术逐渐兴起为胃肠道肿瘤手术提供一个更精准支持平台,放大视野更大,膜解剖的层次更清楚,手术的精准率更高。多项文献数据证实,微创手术治疗能够明显降低围手术期的并发症,缩短患者恢复的时间。

对于胃癌和大肠癌方面,近几年胃食道结合部癌的发病率不断上升,相关治疗包括吻合方式、手术路径等进展逐渐增加,其治疗方案同样强调围手术期综合治疗,包括以手术作为基础,强调术前精准的分期,分期后的术前化疗,以及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再经微创手术作为患者的主要的介入手段。

对于直肠癌方面,近几年超低位保肛手段逐渐增多,比如经括约肌间切除术(ISR)、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aTME)均为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手段。此外,在围手术期综合治疗的基础上,保直肠手术、保功能手术等待观察等策略的发展,在不影响生存期的前提下,也为术后患者生存质量的提高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案。

问题2:胆、胰、肠瘘等消化道瘘作为术后临床常见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您认为该采取哪些策略应对这些挑战?您如何评价生长抑素在消化道瘘治疗中的必要性?

王大广 教授

消化道瘘是胃肠道手术术后主要的并发症之一,也是胃肠外科医生围手术期关注的重要的问题。消化道瘘能够引起全身感染、继发出血、逐步发展为多器官功能障碍和多器官衰竭,最终导致手术失败。据报道,消化道瘘导致患者的死亡率可以达到10%以上。对于消化道瘘的处理,预防是重中之重。首先评估患者的全身状态,在术前做充分的准备,纠正患者的一般状态是预防消化道瘘非常重要的措施,尤其是术前存在营养不良,或者存在营养不良风险,或者患者一般状态比较差等情况,需要术前进行充分的准备。

其次,强调手术操作中的精准和完美。很多消化道瘘是由医源性因素所造成的,精细的手术操作对于减少消化道瘘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术后强调严密的观测同样不可或缺,目前多项研究发布的相关因素和预测模型对消化道瘘早期识别和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临床中针对消化道瘘治疗,传统的方法还是保证通畅引流,控制感染,如果瘘的级别比较高,还需要积极的外科手术进行干预。药物治疗方面,以生长抑素为代表的药物在消化道瘘患者管理中具有重要价值。

生长抑素能够全面抑制消化液分泌,降低瘘引流量,加速瘘口愈合,减少高流量的消化道瘘所带来的磷脂紊乱、感染等并发症,临床疗效获得广泛认可,切实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本视频/资讯/文章的内容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医脉通是专业的在线医生平台,「感知世界医学脉搏,助力中国临床决策」是平台的使命。医脉通旗下拥有「临床指南」「用药参考」「医学文献王」「医知源」「e研通」「e脉播」等系列产品,全面满足医学工作者临床决策、获取新知及提升科研效率等方面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