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健康

新型降糖药物「缓急相济」,助力血糖平稳达标

2024-06-08健康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双组分作用双受体,协同降糖,大有裨益!

近30多年来,我国糖尿病的患病率显著增加,但糖尿病的治疗率、控制率较低,增加了糖尿病并发症及不良预后风险[1]。【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建议,2型糖尿病(T2DM)患者,尤其对于病程较长的患者,在生活方式和口服降糖药联合治疗的基础上如果血糖仍未达到控制目标,需尽早开始胰岛素治疗[1]。

胰岛素能有效快速解除高糖毒症,改善病情并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2]。然而,胰岛素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低血糖,因此在选择胰岛素治疗方案时需综合考虑其安全性、有效性、便捷性及可持续性等,血糖控制目标也应个体化。以下分享一个案例,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案例资料

患者,女,44岁。

主诉:口渴多饮4年,加重伴双下肢麻凉痛2周。

现病史:患者4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口渴、多饮症状,日饮水量>3000ml,尿量与饮水量相当,就诊于当地医院,查空腹血糖(FPG)8.5mmol/L,明确诊断为"2型糖尿病",当时未予重视。1年前自测FPG 12.9mmol/L,开始间断口服盐酸二甲双胍片,FPG控制于9~11mmol/L。患者2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述症状加重,今为求系统治疗而就诊,门诊以「消渴」之诊断收入病房。现症见口渴多饮、尿频量多,偶有心慌胸闷、疲乏无力、视物不清、双下肢麻凉痛,时有头晕。纳可,寐佳,大便正常。

既往史:高血压病史6年,血压最高达180/110mmHg,现口服缬沙坦氨氯地平片80mg每日1次(QD),血压未检测;甲状腺结节病史1年;肾结石病史1年;否认其他慢性疾病史。

个人史:否认吸烟、饮酒史。

家族史:否认糖尿病家族史。

体格检查:

BMI:身体质量指数

实验室检查:

AL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GGT:r-谷氨酰基转移酶;Cr:血肌酐;UA:血尿酸;eGFR:估算肾小球过滤率;TG:甘油三酯;TC:总胆固醇;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其他检查:

诊断:
1. 2型糖尿病伴血糖控制不佳
糖尿病性周围血管病变
糖尿病肾病Ⅲ期(G1A2期)
2. 双下肢动脉硬化症
3. 高血压3级(很高危)
4. 混合性高脂血症
5. 转氨酶升高
6. 甲状腺回声欠均伴结节(C-TIRADS 3类)
7. 甲状腺右叶低回声结节(TIRADS 4a级)
8. 肾结石
9. 左肾钙化灶

降糖方案调整及血糖监测情况(单位:mmol/L):

入院后予胰岛素泵强化治疗,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1.0g每日2次(BID)口服。予胰岛素泵强化治疗3日,血糖达标后改为德谷胰岛素利拉鲁肽注射液16剂量单位,睡前皮下注射。治疗期间德谷胰岛素利拉鲁肽注射液剂量未发生改变。

治疗期间血糖监测结果

随访情况:


嘱患者出院后继续使用德谷胰岛素利拉鲁肽注射液治疗,并规律监测血糖。3月30日患者返院随访,其口渴多饮、尿频、疲乏无力均好转,双下肢麻凉痛症状减轻。自我血糖监测状况显示血糖控制良好,FPG控制于5~6.5mmol/L,餐后血糖(PPG)控制于6~8.5mmol/L,无低血糖发生。3月30日随访时患者体重降至61kg,腰围95cm。

案例分析

该患者糖尿病病例特点如下:(1)中年女性,合并腹型肥胖;(2)糖尿病病史4年,未系统诊治,入院时为高糖毒性状态;(3)合并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和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

患者入院当天查HbA1c 9.9%,高糖症状明显,因此第一阶段予胰岛素泵短期强化降糖治疗,以促进β细胞功能恢复并改善靶器官胰岛素敏感性,同时动态监测血糖波动情况。入院第1~4天,患者用泵治疗期间血糖逐渐下降,但是连续动态血糖监测显示血糖波动幅度较大,以PPG增高为主,遂多次调整胰岛素泵剂量,后监测FPG波动于4~6mmol/L,PPG 7~9mmol/L,强化治疗基本达标。考虑到强化治疗期间胰岛素用量较大,建议患者继续胰岛素补充替代治疗。制定后续胰岛素治疗方案时综合考虑了胰岛素的有效性、安全性及患者的依从性,建议患者选用德谷胰岛素利拉鲁肽注射液睡前皮下注射联合二甲双胍口服治疗。

德谷胰岛素利拉鲁肽注射液通过德谷胰岛素、利拉鲁肽双组分作用于双受体(胰岛素受体和胰高糖素样肽-1受体),发挥协同作用,可有效控制FPG和PPG[3,4]。研究证实,接受为期1周的胰岛素强化治疗,转换为德谷胰岛素利拉鲁肽注射液治疗4个月后,HbA1c从基线的12.3%降至6.3%,胰岛素剂量较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时减少约50%,患者体重无明显变化[5],提示采用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纠正严重高血糖状态之后的部分T2DM患者,可以考虑将德谷胰岛素利拉鲁肽注射液作为「后续治疗」的一种选择[6]。

院内,患者继续应用德谷胰岛素利拉鲁肽注射液16剂量单位,6天后评估治疗效果,FPG及PPG均控制达标,血糖波动较前改善,葡萄糖目标范围内时间(TIR)达97%,葡萄糖高于目标范围时间(TAR)为3%,无低血糖发生。出院后20余天门诊随访,患者口渴多饮、尿频、疲乏无力均明显好转,双下肢麻凉痛症状减轻,血糖控制良好,FPG控制于5~6.5mmol/L,PPG控制于6~8.5mmol/L,腰围缩减至95cm。患者反馈当前的降糖治疗方案简便易行,治疗效果令人满意。

专家简介

路妍
硕士研究生,主治医师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内分泌康复科

辽宁省中西医结合内分泌康复委员会委员

辽宁省中医药学会治未病委员会委员
辽宁省中医药学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委员
辽宁省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并发症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治未病与亚健康分会理事

宫成军
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内分泌康复科主任

辽宁省青年名中医

沈阳市名中医
全国中医临床优秀人才
国家级名老中医工作室建设项目负责人
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
辽宁省卫生健康高层次人才

学术任职:
辽宁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内分泌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辽宁省中医药学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中华中医药学会感染病分会常务委员
中国中医药信息学会内分泌分会理事
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治未病与亚健康分会常务理事
辽宁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慢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辽宁省中医药学会络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辽宁省中医药学会治未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发表核心期刊30余篇,主编专著4部,主持和参与多项国家、省级科研课题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 (2020年版). 中华糖尿病杂志,2021,13(4):315‐409.
[2] UK Prospective Diabetes Study Group. Tight blood pressure control and risk of macrovascular and microvascular complications in type 2 diabetes: UKPDS 38. UK Prospective Diabetes Study Group. BMJ, 1998,317(7160):703‐713.
[3] Niswender KD. Basal insulin: beyond glycemia. Postgrad Med, 2011, 123(4): 27‑37.
[4] Meier JJ. GLP‑1 receptor agonists for individualized treatment of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Nat Rev Endocrinol, 2012, 8(12): 728‑742.
[5] TaybaniZ, Botyik B, Veres A, et al. Early deescalation with IDegLira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using short‑term intensive insulin therapy to correct severe hyperglycaemia. EASD, 2022, poster, 690‑P.
[6] 【德谷胰岛素利拉鲁肽注射液临床应用专家指导建议】编写组. 德谷胰岛素利拉鲁肽注射液临床应用专家指导建议. 中华糖尿病杂志,2023,15(3):209-215.

「此文仅用于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提供科学信息,不代表平台立场」

更多内分泌精彩内容?

精彩资讯等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