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健康

周一不焦虑,心理学博士魏知超的13个减压小技巧!

2024-07-08健康

BLUELION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我们每个人的肩上似乎都背负着无形的重担。工作、家庭、社交······压力如同一条条看不见的绳索,紧紧地缠绕着我们的心灵,让我们难以呼吸。

但压力并非不可战胜的敌人。只要我们掌握正确的方法,就能购轻松应对。今天,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博士、【为什么大象不听话 : 人类行为背后的25个心理学原理】作者魏知超老师将与我们分享13条减压小妙招。

从简单的呼吸练习到深度的自我反思,这些技巧都是经过科学验证,相信它们能够有效帮助你缓解紧张情绪,提升工作效率,让你新的一周充满能量!

01

制造肌肉疲劳,消耗皮质醇

缓解压力的一种思路,是利用身体的疲劳来消耗皮质醇。

【大脑喜欢听你这样说】的作者有一个高招。他有时候会因为压力过大在演讲活动前「断片儿」,连自己要说什么都想不起来。

遇到这种情况,他会用深蹲来快速解压。靠墙深蹲30~60秒,想维持这个动作是很费力的。而在肌肉用力的时候,压力激素皮质醇就会被消耗掉,随着皮质醇的消耗,我们感受到的压力水平就会降低。而且,因为动作很费劲,我们还会不自觉地开始深呼吸,这也有助于放松。

这种方法能够快速缓解急性压力,适用于演讲、面试、考试或其他高度紧张的情况。

02

练习呼吸,快吸慢呼

呼吸是一种让身体快速从焦虑状态脱离的方法。

这是一种呼吸练习,方法很简单——在心理默数1、2、3、4的时候,吸气,然后呼气的时候在心理默数1、2、3、4、5、6、7、8,也就是确保呼气的时间是吸气时间的两倍。当然,具体数几个数,你可以根据自己的肺活量调整。

快吸慢呼,这种呼吸方式恰恰就可以让副交感神经系统取代交感神经系统,而副交感神经系统控制下的身体会很快冷静下来。

03

睡前听书,缓解压力引起的失眠

我们睡不着觉,很多时候是因为脑子里总在想各种事情,停不下来。因此就需要一个注意焦点把我们的心神收敛起来。这个注意焦点既得足够吸引注意力,但又不能过于生动,让人直接high起来。

对于魏知超老师来说,他最后找到的方法是睡前用多看阅读这个app上的「语音朗读」功能听一会儿书。

「我选的书,一般都是历史书,它正好能吸引我注意力,但又不至于像小说那样精彩,正好可以收敛住我的心神。而多看阅读里那个非常机械的、没有任何节奏变化的朗读音又恰好是一个非常催眠的节奏。这两样因素合起来,几分钟就能让我睡着。」

04

通过制造反馈缓解压力

在生活中如何巧妙制造反馈,产生多巴胺呢?方法就是玩预测游戏。

只要做预测,不管预测结果对不对,它都是有反馈的,这就会给你带来多巴胺。

举个例子,有个女生准备去申请一个学校的教职,她事前知道参加面试的一个教授特别尖酸刻薄,以恶意刁难出名。面试前一晚,她紧张的不得了。最后她怎么克服紧张的呢?她灵机一动,说:我干脆来玩个预测游戏好了,我预测一下那个教授明天会对我说哪些难听的话。

她拿了张纸,把这些话一句一句写下来,每一句边上还留着个小方格。然后记在脑子里。

结果第二天,那位教授果然一会儿就蹦出来一句已经事先被她写下来的话。每当教授命中一个,她就在脑子里预留的小方格里打个勾,然后来点音效。结果那些难听的刁难对她的情绪没有丝毫影响,因为每命中一句,她的预测就中了一个,脑子里就分泌出一点多巴胺。她在脑子里玩这个游戏玩得乐此不疲,完全没把那些话当成是骂自己的,一路谈笑风生,结果就被顺利录用了。

这种应对焦虑的小手段相当巧妙,它实际上就是没游戏也要生造出一个游戏来玩——游戏人间。这种心态和手段很值得我们学习。

05

通过冗余备份给心理减负

冗余备份是指提前准备好比需要的多两三倍的文本。做到手里有粮,才能心中不慌。

这样做的好处是即便断片了,脑子一片空白, 脑子里还总有相关的东西会冒出来。一方面,会让你表现连贯,听众不会察觉到你这里有什么小失误。另一方面,你的内心也不会感到慌张。

点击上方链接,即可优惠购书

06

「情绪标记法」缓解负面情绪

只要明确地描述出来,情绪强度就会降低。

莎士比亚在【麦克白】里写过这样的话:"悲伤若不说出口,就会始终与不堪重负的心窃窃私语,直至让其变得支离破碎。"莎士比亚不愧是洞悉人性的行家,他非常敏锐地发现,只要把一种负面情绪表达出来,内心就能得到解脱。

通过写作来表达情绪,效果尤其好。

比如通过日记写下那天的情感起伏,往往就能让高涨的情绪平复下来。好莱坞一家制片公司的首席运营官凯伦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习惯。当有人冒犯她时,她会给对方写一封表达不满的电子邮件,但是,他不会真的把这封信发出去,而只是保存在草稿箱里。她发现,这样做能帮她减弱愤怒的感受,让她能快速重新投入工作。

心理学家把这种通过谈论或书写的形式表达内心感受的过程,叫做"情绪标注"。这其中的要害是通过语言文字的分析,把情绪给识别出来,也就是「标注」。

所以,遇到烦恼和困扰时,不妨试试莎士比亚的建议,试着向信赖的人倾诉,或者提笔写下内心的感受。不过必须要注意,不能无脑宣泄,而是要用语言文字把感受描述出来。

07

不是你的错:

区分「可以改变」和「不能改变」

斯多葛学派提出了一个极具实效性的情绪调节原则:"坦然面对无法更改之事,全力以赴改变可为之事"。这一理念要求我们客观看待现实,接纳那些无法扭转的情况,而非沉浸在徒劳的抱怨和哀伤中。相反,我们应该将注意力集中在自身能够掌控的领域,积极应对并努力改变。

这一看似简单的主张蕴含着深刻的逻辑必然性,堪称心理消耗的有效解药。毕竟,对于无法改变的事情,我们为何要耗费精力去反复思量呢?显然不合常理。当我们停止与不可改变的现实较劲,转而将精力投注于可以改变的事物时,我们就能避免在无谓的内耗中浪费宝贵的时间和精力。

然而,需要强调的是,"接纳不可改之事,改变可为之事"并非意味着盲目接受一切,不予质疑。哪些事情可以改变,哪些不能改变,会随着个人阅历和能力的提升而动态变化。因此,这一理念并非要求我们永远局限于自身狭小的领域,而是鼓励我们持续评估何事可为、何事不可为,在人生的每个阶段都将能力发挥在能够产生实际影响的领域中。

08

重新解释情绪

从某种角度来看,情绪可以被视为大脑构建的产物。

安慰剂效应就是情绪构建的一个典型例证。当人们相信自己正在服用一种能够缓解疼痛的药物时,即便实际上服用的只是无效的安慰剂,他们也能体验到疼痛减轻的效果。

这种现象的根源在于,受到内心强烈期待的影响,患者的大脑重新调整了对疼痛的认知。我的导师杨治良教授曾进行过一项关于针灸镇痛的著名研究,证实了接受针灸的受试者会在潜意识中改变对疼痛的评估标准,最终导致他们在主观感受上确实觉得疼痛减轻了。

在实际运用"认知重评"这一策略时,关键在于转变看待问题的视角。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视角转换思路:

首先,将威胁转化为挑战。例如,当你在工作中遭遇挫折时,不要将其视为个人能力的不足,而应该将其视为一次学习和成长的契机。

其次,探寻事件中的积极因素。比如,如果因为交通拥堵而迟到,可以将这段时间视为意外获得的休息机会,让自己有时间欣赏音乐,放松心情。

再者,尝试从长远角度审视问题。问问自己,五年后这件事是否还会如此重要?这有助于拓宽视野,缓解当前的情绪压力。

另外,也可以尝试换位思考:如果是在劝告朋友,我会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09

根据性格类型调整状态

要想减小压力,不同性格类型的人要对自己的状态进行不同的调整。

比如对于内向的人来说,就是要降低「唤醒度」。 生物层面上的内向者,他们的身体和精神是长期处在一个比较的警觉、比较紧张的状态里的,术语叫做「高唤醒」。

内向的人要表现自如,「唤醒度」 就不能太高。所以, 内向的人在准备应对大场面之前,应尽量让自己避免更多刺激,尤其是社交方面的。

外向的人反之。

10

与其直接说服,不如分享信息

我们的很多压力来自于人际沟通,比如说「难以说服别人」「家人之间一言不合就吵起来」等等。

对此,解决方式是,与其直接说服,不如分享信息。

先知在自己的家乡是没有门徒的。在家人眼里,你的威信是自动降三级的。 我们说服一个完全不认识的人比说服家里人简单的多。

所以,与其直接辩论,不如「转发」,把你看到的东西分享给家人看,让「外人」直接帮你说服你的家人。

11

想想「人生苦短」

当感到压力太大,大到自己觉得无法再忍受的时候,想一想,人生只有900个月。短短900个月之后,我们都要面临死亡。

与「人生苦短」的终极压力相比,日常的压力显得不值一提。人生苦短,我们终其一生,追求的是开心,是健康,为什么要活得这么累呢?

12

长期主义

除了少数天才,绝大多数的优秀表现都是 【卖油翁】里的那个名句 「唯手熟尔」。就像口才、运动、表演等等都是可以通过练习练出来一样,人对自己情绪的控制力也是练出来的,抗压能力也是练出来的。

比尔·盖茨也曾不止一次的提到过这个观点。

1. 盖茨在2007年的哈佛大学毕业典礼上的演讲中说:"人们常常高估一年内能取得的成就,但低估十年内能取得的成就。"

2. 在2013年的一次采访中,盖茨说:"大多数人高估了他们一天能做的事情,但低估了他们一年能做的事情。"

3. 在2019年的一条推特中,盖茨写道:"人们常常高估两年内能完成的事情,低估十年内能完成的事情。关键是要着眼长远并坚持下去。"

就像学习一门语言,唯有高频、高强度地学习、使用,坚持下来,才可能掌握。很多时候,中国人学英语,根本就不是花的时间太多,而是不够。

13

焦虑是成年人的特权,

不用对压力太大惊小怪

加拿大著名的心理学家史蒂芬平克在其著作中提到:随着人类的知识增加,需要担心的东西越来越多。

小孩才是整天傻乐的,焦虑是成年人的特权。(这是相对的,孩子当然也有孩子的烦恼)

总体上,适度的压力不是什么坏事。我们首先要把心态调整过来,作为一名成年人,多少总会有些压力的,放平心态接受它,不用对压力太大惊小怪。

点击上方链接,即可优惠购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