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健康

左力:脚踏实地 全力推动中国肾脏病领域高质量发展|中国医师节

2024-08-19健康

医师报讯(融媒体记者 黄晶)一位结肠癌后造瘘的老人,因肌酐过高来到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肾脏内科左力教授处就诊。彼时老人面色蜡黄、有气无力,已对生命并无多少期待。

左力教授详细问诊后,建议患者将以牛奶为主的饮食结构换成固体食物。「因为奶是液体,喝完后直接从瘘道流走了,身体无法吸收,固体食物可以留给肠胃更多的消化吸收时间。」左力耐心地跟患者解释。一个月后患者再来复诊,患者脸不复初诊时的凹陷,变得圆润了,眼里也有光了。

老先生血钾高达6 mmol/L,极易猝死,左力给出了严格的食物处方。「海鲜、瓜子、酱豆腐等钾含量高的食物,全都不能吃,您如果坚持地好,我们就可以不用透析。」左力真诚地告诉患者。

「左大夫,我相信您,一定听您的话,好好忌口。」老人家虽然仍被病痛折磨,但与初诊时的「绝望」相比,已经不可同日而语,眼中重燃对生命的渴望。

「医患之间是一场对生命心存敬畏的双向奔赴,信任是不可或缺的催化剂。」左力表示,作为医生,尤其是肾脏科医生必须时时如履薄冰,将规范刻入脑中,容不得半点疏忽,因为哪怕一个简单的高钾,都可能成为收割生命的利器。

左力深知医生责任重如泰山,他任劳任怨精研医术;他组建中国肾脏病数据库助力科研;他牵头制定血液透析质控标准提高安全性,这是医者的大爱,也是他三十年不变始终在践行的医者初心。

左力教授

踏实做好每一件事

做合格的肾脏人

中学时奶奶突然生病,几个月后就去世了。左力被告知,「不知道什么病,只知道治不了。」从小抚养自己长大的奶奶故去,却不知道病因,让这左力深受打击。「哪有病会治不好?肯定是医生的水平不行。」最亲爱的奶奶离世,坚定了左力当医生的决心,好好学习考医学院成为他此后数年最重要的事。

1984年,左力考出了河北省高考第二名的好成绩,清华、北大唾手可得。但左力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北京医学院(现北京大学医学部),只因为「清北不能学医」。

基础知识扎实、多个「三好学生」荣誉,本科毕业时左力又以绝对的实力,被全国最强的肾脏病科室:北京医学院第一医院(现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的肾脏内科录取,成为一名肾脏病医生。后来,左力考上博士研究生,师从世界著名肾脏病学家、我国肾脏病学的重要开创者和奠基人、被誉为「中国肾脏病学之母」的王海燕教授。

从医开局即顶配的左力,沉下心来做好每一份工作。「做主治医师期间,我做过将近5000例肾穿刺,没有一例穿刺失败,从来没有过。」左力骄傲地告诉【医师报】记者,之所以能清楚地记得5000例这个数字,是因为我将每一例肾穿刺患者的病情、会诊经过、经验分析等,都详细地记录到笔记本,多年来共积攒了47个大笔记本,现在仍保存完好。

踏实、肯干、任劳任怨,这是当时科室前辈对左力的一致评价。写病例、照顾病人、做科研……,从五棵松的家到北大医院,左力每天都天未亮就从家出发,晚上10点多才回到家。那些年,星星与月亮见证并记录了左力工作的勤奋努力。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左力明白,珍惜眼前,做好当下的每一件事,理想、目标、所有的美好都将在未来的某一天,与日渐优秀的自己不期而遇。

建立中国肾脏病数据库

助力诊疗与科研

左力的机遇并没有等待太久,2005年他得到了一次宝贵的出国学习机会。

2003年以前,北大医院以细胞、基因、细胞因子、免疫通路等基础研究为主。院领导高瞻远瞩,推行「基础+临床两腿走」的发展思路,开始布局临床研究的发展。快速发展临床研究,必须得到国外取经,带着这一使命,2005年左力飞往美国,到美国肾脏病数据中心学习他们的先进技术与方法。

美国肾脏病数据中心负责维护美国肾脏病数据系统(USRDS),自1989年以来,USRDS每年发表年度报告,对美国的肾脏疾病谱、患病率、发病率、死亡率等数据进行报告,是全球肾脏科医生引用最多的文献资料之一。

完整、规范的数据是做临床研究的基础,但当时中国还缺乏类似的数据系统。左力明白,他的责任重大,必须把USRDS系统搭建的基础、数据来源、数据清理、数据分析方法等,统统学会带回国。

「当时只身在国外,没有琐事困扰,我就天天泡在实验室里,学习能学到的一切知识,SAS软件就是那时候学会的。」左力回忆。

两年后,左力回国即开始着手建立北京市血液透析登记系统,一套完整、丰富、符合国际标准的血透数据,在中国大地上诞生,这也为多年后国家血液透析登记系统的建立提供了参考。

数据库系统建立的学习与实践,又让左力获得了另一次重要的机会:牵头中国加入透析预后与实践模式研究(DOPPS研究)。DOPPS研究是由美国Arbor研究所发起的一项国际性的前瞻性观察研究,从全世界多个国家的的透析人口中随机抽样,旨在阐明血液透析实践中与透析患者最佳预后相关的问题,是研究透析患者各项指标与预后关系的最大的观察性研究,该研究从1996年开始陆续完成了7期。

「我们在北京、上海、广州3个城市,挑选了大约45个血液净化室,每个净化室随机选择约30人,形成大约1500人的队列。」左力介绍,通过DOPPS研究发现,中国患者每周只透析2次,但2年的死亡率却并不比国际通用的每周3次的患者高。我们推测这可能是因为我国患者依从性好,在了解了疾病相关知识后,主动严格限制了自己的饮食种类和量的摄入。虽然我们不建议这么做,因为我们不知道更长时间的每周2次透析是否对患者有害,但最起码可知,每周两次透析是可行的。相应的文章在肾脏领域顶级期刊上一经发表,这一结果引起了国际同行的关注,他们想了解中国管理患者的独特之处,即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与讨论,设计了随机对照试验来验证每周2次透析的安全性。

「加入DOPPS研究意义重大,不仅让中国数据成为这一国际大型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让中国数据、中国声音唱响国际。」左力强调。

推动血透规范化

安全守护生命

血液透析是终末期肾脏病患者续命的重要手段,其质量标准高低直接决定着患者的生命。2000年前后,国内对血液净化室的质量控制不足,交叉感染等不良事件时常发生。

2012年,北京市拟建立自己的血透质控体系,左力和北大人民医院王梅教授一起牵头,制订了多项血液透析质控文件,以及血液透析质量检查表,包括人员配备、设备管理、水质量标准等,让血液净化室管理有了可操作的实用规范。

质控体系实施之初,很多医院的血透中心都会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多年执行下来,血透中心不断整改已逐渐合格,基本不会再有导致安全性的重大问题出现。

值得一提的是,这一套检查表在全国推广开来,许多省市在北京规范的基础上进一步修订。北京血透检查表成为全国血透中心规范操作的基础模版。

多年来,左力不遗余力地推动血液净化中心的规范化。2017年,左力牵头成立「中关村肾病血液净化创新联盟」。这是在北京市民政局核准登记的具有法人资格的全国性非营利性社会组织,以开展肾脏病和血液净化诊疗技术领域的创新性学术研究为己任,目前已是国家4A级的社会组织,其标准委员会制定了近20项国家血液透析的服务标准。

20余年的质控工作成果斐然,上文中提及的DOPPS研究显示,我国透析年度死亡率为8%,比美国低将近一倍,处于国际领先地位。「DOPPS研究数据库显示,近些年中国DOPPS研究点未发生因血透引发新发乙肝或丙肝的不良事件,创造了数据为零的记录。」左力自豪地表示,这是我们行业对血透质控工作努力的最好答案。

后记

2013年,左力成为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肾内科的掌门人,在医疗、教学、科研三方面齐头并进、推动发展。他重视人才培养,建立「主任查房讨论会」,每周一次对疑难病例进行讨论总结,提高临床水平;他鼓励年轻医生做科研,手把手教他们写标书;他优化住院流程,在床位不变的情况下使每年住院患者翻倍,为更多患者创造了就医的机会。

「我希望带着北京人民医院肾内科快速往前跑,以全国最佳为目标不断攀登。」这是左力作为学科带头人的理想与魄力,也是他几十年坚忍不拔、砥砺前行的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