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健康

看病要找副主任-就医时找副主任医师或许是更明智的选择

2023-12-04健康

在就医过程中,我们常常有一个疑问:是不是一定要找主任医师或大专家才能得到更好的治疗?一本医学专业人士的著作【做个聪明病人】解答了这个疑问。作者指出,类似于在寻找人生伴侣时是否非得找高富帅一样,追求主任医师的标签并不一定是解决问题的唯一路径。

如果我们把主任医师和大专家比喻为医学界的「高富帅」,那么副主任医师就像是「经济适用男」。这并非是贬低副主任医师的身份,而是强调相对于主任医师和大专家而言,副主任医师的可及性更高。挂号更为便捷,治疗更加容易启动。当然,要成为一名副主任医师,需要通过长时间的努力和经验积累,这也让他们在处理常见病、多发病以及一些少见病的典型病例时游刃有余。

然而,中国医生职称晋升体系的限制使得一些致力于临床工作的医生难以晋升到主任医师的位置。晋升更多依赖于论文写作、发表能力、年资资历以及人际关系,而对于临床水平的考量相对较少。这使得一些临床经验丰富的医生可能长期保持副主任医师的职称,虽然他们在实际工作中已经展现出相当高的水平。

副主任医师的年龄通常在40岁左右,正处于职业生涯的黄金时期。医生的工作不仅仅是脑力活动,更是一项需要体力和精力的工作。由于医务人员在值班时可能需要连续工作长时间,副主任医师的年龄特点使得他们更适合应对这种体力上的挑战。

一些病号存在盲目找大专家的情况。大专家的确很忙,除了临床工作,他们还需要投入到科室和医院行政管理、科研工作中。一些大专家在长期不在临床一线的情况下,可能对一些新知识的接收不如年资较低的医生。因此,对于一般情况,初次就诊的患者可以先挂普通号,由主治医生进行初步判断和治疗方案制定。只有在确诊困难、需要深入诊断的情况下才需要找大专家。

总的来说,挂号时是否非得找主任医师或大专家并不是唯一的选择。副主任医师在许多情况下同样能够提供高水平的医疗服务。在选择医生时,我们应该根据病情的不同,理性地选择合适的医师,以更好地利用医疗资源,避免盲目追求高职称而浪费时间。在医疗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合理选择医生,将「好钢用在刀刃上」是更为明智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