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健康

正确认识!吃完「伞伞」躺板板,小心,这些蘑菇不要吃!

2024-06-27健康
每年6月至9月是蘑菇生长的旺季,也是人们「尝鲜」的旺季,公众对于毒蘑菇的认知存在一些误区,导致野生蘑菇中毒事件时有发生,恶心呕吐、腹泻、浑身乏力,蘑菇中毒的后果比人们想象中的要更加严重。有的人不得不进行紧急血液透析清除体内的毒素,更有甚者住进了重症监护室,命悬一线……
毒蘑菇已经成为湖南省食物中毒和死亡的最主要因素。醴陵市中医院医生在此提醒:请勿采摘、购买、食用、销售野生鲜蘑菇,谨防中毒。
一、什么是毒蘑菇?
毒蘑菇又称毒菌或毒蕈,是指人食用后出现中毒症状的大型真菌,其所含毒素非常复杂,经烹调加工或者晒干都不能彻底清除毒素。一些野生毒蘑菇与食用菇外形相似,在野外,无毒蘑菇往往与有毒蘑菇混生,一旦误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中毒症状。目前对有毒蘑菇中毒尚无特效疗法,且中毒症状严重,发病急,死亡率高。
二、湖南省常见毒蘑菇图谱
三、毒蘑菇中毒的症状与危害
野生菌中毒的表现与毒菌种类、进食量、加工方法及个体差异有关,但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①胃肠炎型
这种中毒表现较为普遍,约占80%。具体反应是,进食毒菌后10分钟至2小时内出现无力、恶心、呕吐、腹痛、水样腹泻等症状,一般不发热,严重者会导致脱水,引起周围循环衰竭。引起这类中毒的有黄粘盖牛肝菌、黄粉末牛肝菌、毒红菇、臭黄菇、月光菌等等。
②神经精神型
主要以神经精神症状为主,病人可能会狂笑、手舞足蹈、产生幻觉,严重者出现谵妄、抽搐、昏迷等症状。有的病人还可伴有胃肠炎症状。引起这类中毒的毒蘑菇约有60种,如毒蝇伞、豹斑毒伞等。
③溶血型
溶血型中毒潜伏期长,发病后常有恶心、呕吐、腹痛、头痛、瞳孔散大、烦躁不安等症状。在一两天内,很快出现溶血性中毒症状,往往因肝脏严重受损害及心脏衰竭而亡。多由鹿花菌、褐鹿花菌、赭鹿花菌等引起。
④光过敏性皮炎型
潜伏期较长,一般在食后1-2天发病。与光接触部位皮肤肿胀、火烤样发烧及针刺般疼痛、指尖剧疼、指甲根部出血,嘴唇肿胀外翻。
⑤多脏器损伤型
进食毒菌后10-30小时出现胃肠炎表现,随后出现肝、脑、心、肾等多脏器损害的情况,以肝脏损害最为严重,部分患者伴有精神症状。一般病程2-3周,患者可能出现病情反复。此型中毒多由误食毒伞、白毒伞、毛柄白毒伞、亚稀褶黑菇等剧毒野生蕈引起,可出现肝脏肿大,黄疸、肝功能异常,广泛性出血,肝昏迷,少尿、无尿,烦躁不安,甚至昏迷、抽风、休克等症状,病程长,病情复杂而凶险,如抢救不及时,病死率可高达60%-80%。
四、毒蘑菇中毒如何自救
①催吐
在中毒者神志清楚的情况下尽快催吐。可用手指抠咽部或用器具压迫舌根部即可引起呕吐。可反复多次,尽量把胃内食物呕吐出来,以减少毒素吸收。
②立即就医
中毒后立刻到正规医院救治,最好携带剩余蘑菇样品,以备鉴定蘑菇的种类,确定有效的治疗措施和判断预后。
五、食菌切记「三不」原则
①不采摘
不要因为好奇或为满足口腹之欲采摘野生蘑菇或来源不明的蘑菇。对于路边草丛的野生蘑菇,由于鉴别毒菌并不容易,不要轻易采摘不认识的蘑菇。
②不购买
注意勿在路边摊贩购买蘑菇,即使在正规市场上购买野生蘑菇,也不能放松警惕,尤其是没吃过或不认识的野生蘑菇,不要偏听偏信,轻易买来食用。
③不食用
为避免毒蘑菇中毒事件发生,家庭要慎食野生蘑菇。集体聚餐、餐饮服务、民俗旅游等不要加工食用野生蘑菇。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醴陵市中医院 消化内科感染科 夏艳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编辑Y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