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淞沪会战惨烈,蒋介石一日耗一师

2024-02-04历史

「中国一日不驱敌,川军誓死不罢休!」前言1937年8月13日,淞沪会战在上海打响,蒋介石领导国军百万精英对抗日军,却在短短三个月内被不到五倍于己的日军击败。

这一战共有15位将军为国捐躯,85个师的19万名士兵投入战场后瞬间被无情地吞噬。日军以此战来嘲笑中日之间的战争为「血肉磨坊」。

然而,这并没有让中国人失去信心和勇气。相反,它激发了川军的斗志和决心,他们誓言要战斗到底,直到日军彻底退出中国,才能返回故乡。

蒋介石在这一战中虽然占据明显优势,但却未能成功守住上海,最终导致上海落入日本人手中,这一结果令人深思。

一、淞沪会战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本在华北不断增加兵力施压,企图促使国民政府接受日本的华北自治方案,但华北作为中国的基石,岂能轻易拱手让人。

日本认为中国不可能屈服,因此放弃了和平谈判,公开威胁毛主席和蒋介石:「如果不能通过和平手段将华北的控制权交给我们,那么我们就只能通过战争来决定了,我们有信心最后会取得胜利。」

这样的嚣张态度使中国人民空前团结,1937年8月15日,蒋介石发布了全国抗日动员令,决心将上海的日军全部赶下黄浦江,坚决保护中国的领土。

张治中在蒋介石的指令下,领导87、88师并协同中国空军,对驻扎在上海虹口基地的日军进行包抄围攻,目标是迫使日军撤退入海。

这场战斗因此被称为「八一三」淞沪会战,随后演变为一场规模庞大的战役。

8月21日,日本派遣两艘舰船,满载着1万精兵,直奔中国马鞍群岛,紧接着马不停蹄地将士兵送往上海参战。随后,经过张治中带领的精英87、88师的猛烈火力攻击,日本被迫退守江湾,占据了日本海军陆战队司令部。

23日,日军在空军的强大火力支援下,陆续在狮子林等地登陆。在接到前线的紧急报告后,蒋介石立刻任命陈诚为第15集团军总司令,带领第11师、第14师、第67师和第98师迅速赶往各地,奋勇抵抗日军的登陆行动。

在陈诚的领导下,第11师在炮火连天的战斗中成功收复罗店。不甘心失败的日军调集了大量坦克、飞机和大炮,对罗店周边进行了大规模的反扑。

然而,中日两军在罗店这个小地方展开了一场持久的拉锯战。

在淞沪战场上,中国军队展现出英勇无畏的精神,他们每天一个师又一个师地投入战斗,即使面对日军陆、海、空三军的强大火力,也没有退缩。

然而,战斗的残酷程度超出了人们的想象,有的军队不到3个小时便损失了一半人,有的支援5个小时后则死亡三分之二。

淞沪战场仿佛是一个巨大的熔炉,那些勇敢的士兵们进去后,就再也没有出来。

「在那场战争中,双方都高估了自身实力,低估了对方的能力。国军火力不足以抵抗日军的立体进攻,只能在战场上牺牲一线战士来逐渐适应并摸索出反击策略。

双方的近战肉搏反复进行,平均每两公里就有2万具尸体,因此得名「血肉磨坊」。尽管守军阵地几经易手,最终罗店还是落入了日军手中。」

在9月9日的那一天,日本军队沿着军工路、松沪公路和月浦罗店线不断地推进战线。我军的勇士们奋勇杀敌,但是,再勇敢的人也抵挡不住飞机大炮的无情轰炸。

仅仅三天后,我军在罗店遭受了惨重的损失。无奈之下,我们只能撤退到罗店以南的施相公庙,并在那里建立了指挥阵地。

在罗店激战中,胡宗南的第一军、罗卓英的18军、俞济时的74军,师团级别的军官阵亡多达10余人。特别是18军67师师长重伤后,紧急调度从德国留学归来的黄维接替指挥,最终虽然我军损失严重,但是日军在罗店的付出也是异常惨重。

二、国军精锐全军覆没,日军凭借先进武器逐渐掌握淞沪战场主动权。随后,日本最高层决定将侵华的主要作战方向由华北转向上海,并集结了部署在华北的所有军队来参与作战。

他们志在必得,意图让中国人喘不过气来。

随着日军在上海战场的增兵,不仅台湾的步兵旅团、重藤支队以及部分伪军旅团被命令前往,蒋介石也紧急增派了自家的嫡系部队参战,甚至呼吁各地军阀共同为保卫国家作出贡献。

到了9月下旬,日军在上海的兵力已达到20多万人,其中包括5个步兵师团。

川军在淞沪会战中主动请缨,决心赶走侵略者。刘湘在1937年7月向蒋介石提出抗战呼吁,同年8月到达南京并与蒋介石面对面讨论军队改编和部署。

9月份,川军15万人被编为第2路预备军,由刘湘任司令长官。

沪淞会战在10月底和11月初进入了关键时刻,尽管中国军队面临严峻挑战,但他们仍坚定地维护着上海的主权。

随着部队伤亡日益严重,国民政府决定派遣刘湘率领的川军出征,这些英勇的战士来自四川,编成了第22、23两个集团军,准备为保卫祖国而战。

尽管川军的装备不及国军精良,但他们对日寇的抵抗决心却毫不逊色。他们用身体为炸弹背负着炸药包,毫不犹豫地冲向敌人的坦克,即使牺牲也决不退缩。

他们的信念是牵制住日军的推进,而不是为了自身的生存而逃亡。川军的英勇表现,使他们在战场上留下了不朽的光辉。

那一战,国军拼至精疲力竭,一个师的兵力在短短一天内全部耗尽。面对数倍于己的敌人,原本2万人的川军坚守了5天,最终只剩下5000人。

重病在身的刘湘,硬是让人将他抬上前线,继续指挥作战,直至病情恶化。看着战死在前线的年轻战士们,刘湘心中充满了愧疚:是他带他们出川,为了抗击日寇,但他们再也回不去了。

临死前,刘湘留下了一句话:「日军一日不退出中国,川军誓死不还乡!」这句誓约,象征着川军对祖国的深深热爱和无尽忠诚。

尽管85%的川军战士最终未能走出上海,但他们的保家卫国的决心和勇气,将永远铭刻在历史的长河中。

在日军大举攻占上海之际,蒋介石仍寄希望于西方列强的干预和阻止日本侵略。然而,他的这个想法导致他下达了撤退命令,命令各部队坚守原阵地,短时间内发出了两条进退命令。

这种逃避行为严重挫伤了国军的士气,队伍内部也开始出现混乱。

蒋介石的潜意识让他忽视了日军可能会从不熟悉的背面夹击的可能性,结果日军成功迂回到杭州湾登陆,给了他一个措手不及。

为了尽快补救,他立即指挥陈诚对松江进行支援,派遣吴克仁率领第67师紧急行动。

在11月8日晚,日军以强大的重武器火力从三方面突入松江,导致吴克仁和第67师全军覆灭,最终占领了松江。

当这个消息传到蒋介石耳中时,他感到非常恐慌,害怕日军会一鼓作气将他围困住,让他无处可逃。因此,他下令全面撤出上海战斗,并分两路退回南京和苏州等地。

就在11月11日,由于国军全面撤退,上海彻底沦陷。

淞沪会战的失败虽然让人痛心,但它却让中国凝聚的民族力量得以展现,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无稽之谈。

淞沪会战是中国军队最为团结也最为惨烈的一场战役。在这场战役中,中国军队伤亡人数达到了30万人,其中包括了15位阵亡的将军。

从此之后,淞沪之战就再也没有出现过黄埔军的身影。

中国军队以英勇无畏的精神,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保卫了中华民族最后的尊严。淞沪会战中,士兵们在每一片山河土地上都流下了血汗,这是最真实的诠释。

今天,距离日本投降已经过去了78年,但那段山河血泪,民族之殇的历史,我们不能忘记。让我们记住华夏英烈,珍爱和平,永远铭记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