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刘少奇说:只有3人能称呼职位,其余互称「同志」,是哪三人?

2024-01-24历史

刘少奇说:只有3人能称呼职位,其余互称「同志」,是哪三人?

1921年,中国共产党为谋求民族独立和人民幸福,经历了28年的厮杀,最终奠定了新中国的基石。在这个过程中,党员和领导干部团结一致,相互平等相待,尤在最艰难的时刻展现出了令人瞩目的战斗力。

随着新中国各级行政组织的完善,领导干部的职责也逐渐增多。然而,党内领导人刘少奇明确提出,在内部仍应该以「同志」相称。

唯有毛主席、周总理和朱总司令除外,因为人们对他们的称呼已超越了职务上的尊重,而是一种感情上的升华。

那么,为何这三位仍然能够以职务称呼,而每当听到主席、总理、总司令这几个词时,我们脑海中第一个浮现的仍然是他们呢?

尽管刘少奇提议互称「同志」,但这三位伟人仍被尊称职务 「同志」一词最初起源于春秋时代的【国语·晋语四】:「同心则同德,同德则同志。」简而言之,同志指的是有着共同信仰、志同道合的人。

当然,由于历史上的封建社会等级森严,中国人很少有「同志」之间的称呼。

直到辛亥革命后,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首次互称为「同志」,他的遗言强调:革命尚未成功,同志需共同努力。

然而,随着国民党的急剧腐化,这个词成为共产党人之间常见的称呼。

从1927年开始的压抑的革命斗争使大家深刻认识到,只有通过团结协作、相互尊重,才能在极其困难的时期战胜强大的敌人。因此,那个时期的「同志」相称是源自内心,绝非像国民党的兄弟道弟那样出于拉拢人心。

革命中仍然存在着分工。例如,自1922年领导安源矿工运动起,刘少奇成为我党工人运动领袖之一。在20年的革命实践中,刘少奇逐渐崭露头角,成为党内的重要领导人,到1947年时已担任中央军委副主席。

然而,在这一时期,刘少奇身边的人开始以尊敬或恭维的态度私下称呼他的职位。一次,刘少奇听到有人直接称他为「刘副主席」,让他感到不悦。

于是,在接下来的会议上,刘少奇向大家提问:「我们同在一个革命队伍里,志同道合地在一起奋斗,最亲切的称呼是什么呢?」 与会者一时不知如何回答,刘少奇诚恳地表示:「是同志!」

不仅刘少奇如此说,作为党的最高领导人,毛主席也察觉到思想上的隔阂。早在1945年的「七大」上,毛主席就提出要避免个人崇拜,不将党和军队的领导人神秘化。

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身居高位,却保持平易近人,期望与其他党员同志真心相处。1959年8月3日,毛主席分别致信周恩来、朱德、刘少奇等人,希望党内仍然以同志相称。

刘少奇和毛主席强调大家应该以同志相称,但实际上,无论是刘少奇的强调还是大家的实践中,对毛泽东称为毛主席,对周恩来称为周总理,对朱德称为朱总司令的做法并未改变。

因此,这三人的称呼已不再仅仅是职务变动,而是在大家心目中将个人与职务完全融为一体,体现了我国第一代领导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引发广大人民内心深处对他们无尽的崇敬。

毛主席,担负多项主席职务,以其丰功伟绩深受人民永远怀念。

首先,谈到毛主席的称呼。他于1893年出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的一个农家,在1920年开始参与革命工作。作为三位伟人中唯一的「一大」代表,毛主席一直将马克思主义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

1927年,毛主席以中央委员身份领导湖南秋收起义,此时人们通常称呼他为「毛委员」。同时,党的领导组织发生变化,总书记由陈独秀时期变为政治局主席,由向忠发开始担任。

1931年11月,随着中国革命形势的发展,第一届中华苏维埃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在大会上,毛主席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政府主席,赢得众望。

然而,这一时期的「主席」一词经历了巨大的变化。1934年,第二次苏维埃代表大会上,毛主席仅担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执行委员会主席。

1935年1月,遵义会议上,张闻天成为党的总负责,毛主席则当选为政治局常委。在长征抵达陕北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旗帜再次升起,毛主席担任政府主席直至1937年自愿辞去。

1936年1月起,毛主席接替朱德成为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

1943年3月,中央政治局举行会议,选举毛主席为中央政治局主席和中央书记处主席;1945年,党的「七大」上选举毛主席为中共中央委员会主席,并一直担任至其去世。

1949年,全国政协一届会议选举毛主席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主席,1954年,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上选举毛主席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然而,1959年后,毛主席仅担任中共中央主席和中央军委主席,尽管「毛主席」的称呼未曾改变,但其职务发生了显著变化。有人甚至还认为他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长达27年。

毛主席在不同时期担任的具体职务变化较大,但始终是我党革命斗争和新中国建设的领导核心。自井冈山根据地建立起,周恩来、朱德等人敏锐地认识到只要毛主席在中央领导层提出正确的意见,红军就能获胜,革命工作就能不断走向成功。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国人面对强大敌人,陷入茫然。然而,正是在1938年,毛主席发表【论持久战】,为全国军民找到了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终极之路。

抗日战争结束后,我党领导的革命武装取得空前发展,毛主席和中国共产党也受到许多知识分子的赞誉。1946年解放战争爆发,毛主席正确提出了面对敌人全面进攻的作战原则,成功扭转了战局,亲自指挥刘邓大军挺进中原,赢得三大战役等胜利。

可以说,有了毛主席,中国革命战争才能迅速取得如此胜利。

新中国成立后,美帝国主义介入朝鲜战争,全国争论是否出兵朝鲜。毛主席力排众议提出:出兵有益,不出兵危害大。毛主席的坚持让新中国首次在列强面前证明了实力,引发一系列苏联援助和西方自动缓和关系。

直到今天,在许多偏远地区的少数民族老人心中,毛主席仍是永不落的红太阳。全国人民对毛主席的感情,使得1980年,邓小平作为党第二代领导核心公开要求仍然称呼毛主席为「毛主席」。

周总理是新中国的杰出领导人,致力于为人民谋幸福,坚持至生命最后一刻。除了毛主席,我们最为熟悉的第一代领导人莫过于周恩来。

1949年,第一次政协会议上,政务院成立,周恩来担任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1954年,第一次全国人大选举产生国务院领导机构,周恩来再次当选为国务院总理,一直任职至其离世。在新中国历史上,周恩来担任总理职务的时间最长、届数最多,影响力最大。他实践了作为新中国总理的工作原则和处事作风,并为后来的总理所借鉴。因此,周恩来不仅是事实上的总理,也是广大人民心目中永远的总理。

历史上第一个称呼周恩来为「周总理」的人正是毛主席。周恩来于1898年3月生于江苏淮安,1922年在留法期间建立了中国共产党旅欧支部。他回国后担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成为我党中第一个抓枪杆子的人。1927年后,他进入中央,并于1928年后成为中央政治局常委,一直任职至其离世。尽管在1928年后的一段时间内,周恩来曾是事实上的党负责人,但他多次公开表示不适合做「帅」。

因此,1935年遵义会议决定周恩来担任军事负责人,而毛主席成为他的副手。尽管决策者仍然是毛主席,但在那个时候,周恩来总结了自己的工作教训,决定专心为毛主席做副手。

随着1948年解放区面积不断扩大,建立新中国的时机成熟。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主席指出成立人民政权时,周恩来必定要参与,担任「内阁总理」职务。

自1949年起的漫长岁月里,周恩来充分展现了作为总理的应有素养。许多领导同志评价他举轻若重,多次强调下属领导干部应向他报告一切事务。

在工作分工上,毛主席主要负责大事决策,而周总理则日理万机。他常常工作时间超过14个小时,甚至连续工作24小时不休息。

周恩来在党内享有崇高地位,担负着中央政府领导中无法替代的角色。尽管国务院曾有十几名副总理,但没有人能够替代他的工作。即便在1974年邓小平出任第一副总理时,周恩来仍主动负担工作。

可以说,周总理用一生鞠躬尽瘁,全心以生命演绎为人民服务。

朱德因创建红军而立下卓越功勋,成为军民心目中永远的总司令。尽管在1954年第一次全国人大设立国防部后,人民解放军总司令这一职务已不存在,但大家似乎未曾注意到朱德后来担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和国家副主席的职务。人们永远铭记他是人民军队的总司令。

朱德于1886年12月生于四川省仪陇县,在1912年辛亥革命爆发后投身军旅生涯。在加入中国共产党前,他在旧军队中享有崇高地位。

尽管南昌起义时朱德只是南昌市公安局局长,任务仅是拖住反动军官,起义后虽被任命为第九军副军长,但该军却是一个虚构的组织,他在人民军队中的起点并不高。

然而,在起义军南下广东途中遭遇挫折,领导成员脱队的危急时刻,朱德挺身而出。在火种即将熄灭之际,他果断站出,说服仅剩的两个团级军官王尔琢和陈毅,最终紧密团结了最后的800人。尤为重要的是,在与毛主席见面之前,他以类似于「三湾改编」的方式对队伍进行了深刻改造。

1928年4月,朱德率领南昌起义和湘南起义余部来到井冈山,将两支队伍合并为工农革命军第四军,朱德担任军长,并创立了适应红军的军事理论。

随着红军的壮大,朱德逐渐担任红一军团司令、红一方面军总指挥,最终成为八路军总指挥和人民解放军总司令。在我军历史上,朱德享有无可比拟的崇高地位,没有第二个人能与之相提并论。

尽管他地位显赫,却极为平易近人。湘南起义后,红军迎来了许多新战士,对他们而言,朱德如同自己的父辈一般。不仅具有长者的年龄,更展现了长者的责任担当。

在博古、李德发布不切实际的命令时,朱德一方面坚持原则进行争辩,一方面安抚广大红军指战员,敦促他们不要违背「党领导军队」的原则。在长征途中,他支持毛主席的正确主张,努力团结红四方面军指战员,最终促成了三大主力红军的会师。

就连毛主席在建国后也曾说:「朱毛,朱毛,朱毛不能分家。」可以说毛主席、周总理和朱总司令这三个称呼已经深深融入我党光荣历史,他们将永远活在广大人民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