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毛主席的「高参」不简单,从小参谋升到参谋长,他只用了23天时间

2024-01-29历史

毛主席是举世公认的军事家,就连他的敌人也不得不承认这个事实。

有人猜测,伟人身边一定有「高人」,而且不止一个。

我完全赞同这种猜测,问题是:什么样的人才能有这个资格?

毛主席说:「古有孙子,今有郭子」,毛主席的身边就有一个能跟「孙子」相提并论的「高参」。

开国中将郭化若将军

毛主席的这位「高参」不在十大元帅之列,也不是十大将中的某一位,他是一位名叫郭化若的开国中将。

郭化若何许人也?周恩来说:他不是郭沫若的兄弟。

抗战时期,周恩来副主席长期在重庆工作,一些国民党军官向他打听:「郭化若是不是郭(沫若)厅长的兄弟?」

周恩来副主席回答说:「郭化若是郭化若,郭沫若是郭沫若,他们不是兄弟关系。」

周恩来副主席自豪地说:「郭化若是我党的大秀才,他是毛主席的军事高参,他在军事理论界的地位和郭沫若先生在革命文学的地位相当。」

郭化若是福建省福州市人,他自小天资聪颖,勤奋好学,但是,因为家境贫寒,郭化若读完高小就辍学了。

1925年,郭化若考入黄埔军官学校第四期学习,并于当年秘密加入了党组织。

他参加过东征、北伐,从黄埔军校毕业之后,郭化若担任了炮兵第二队代理队长。

郭化若是黄埔第四期优等生,蒋介石曾两次找郭化若谈话,希望把他留在自己身边,郭化若却不为所动,以「军人应当战死在疆场」一口拒绝。

1927年7月,郭化若所在的教导团准备参加南昌起义,可是,教导团刚到九江就遭到扣留。

后来,郭化若想方设法逃了出来,并在9月下旬赶上了起义部队。

起义军南下失败后,郭化若被中央派往莫斯科炮兵学校学习。

为了早日回到中国,郭化若在禁闭室开开心心地蹲了7天。

1928年,朱德、毛泽东在井冈山胜利会师,工农革命开展得如火如荼。

听到这个消息,郭化若马上向炮校校长递交了退学申请书。

炮校校长问郭化若:「你为什么要中途辍学?」

郭化若说:「我要回国参加革命斗争!」

炮校校长大感不解地说:「你的学业才刚刚开始,你的退学申请我不能批准。」

校长不仅没有批准郭化若退学,还狠狠地训斥了郭化若一通,并把他关进了「禁闭室」。

即使这样,郭化若仍然没有改变主意,他让卫兵转告校长:「我一定要回中国去,除非你一直把我关在禁闭室。」

看到郭化若去意已决,炮校校长只能做出让步,他在处罚单上这样写道:关禁闭一周后予以放行。

拿到这张处罚单之后,郭化若的心情非常愉悦,在禁闭室,郭化若一会儿大声唱歌,一会儿笑容满面地跟卫兵闲聊。

被关了禁闭居然还会如此开心,这是卫兵从来没有遇到过的事情,谨慎起见,卫兵向校长报告说:「那个中国学员的精神可能出了问题。」

校长对此心知肚明,他告诉卫兵:「我敢保证,郭化若绝对不会有精神方面的问题」。

7天之后,郭化若从禁闭室走了出来,又过了一天,郭化若背起行囊,高高兴兴地踏上了回国之路。

毛主席在延安

郭化若「小试牛刀」,仅仅23天时间,郭化若就从一个小参谋直接升任为参谋长。

1929年春,郭化若如愿以偿回到了上海,中共中央把他派往闽西革命根据地。

当时,蒋介石调动3万人马围攻井冈山,为了保存革命火种,打破敌人的「围剿」,朱毛红军果断撤离了井冈山。

在龙岩,郭化若找到了伍中豪率领的红四军第三纵队,并在伍中豪的陪同下来到前委,见到了红四军军长朱德。

得知郭化若是黄埔军校毕业生,又在苏联留过学,朱德军长非常高兴地说:

「你来得正是时候,第二纵队需要一个得力的参谋,你就先去第二纵队吧。」

郭化若连夜出发,第二天下午就赶到了第二纵队。

俗话说,「参谋不带长,放屁都不响」,参谋属于幕僚人员,既没有决策权,又没有亲自上阵杀敌的机会,工作繁琐,平淡无奇。

而且,「二纵」有好几个像他这样「说话不算数」的参谋人员。

就在郭化若为此犯愁的时候,一个展露才华的机会突然降临到了他的头上。

8月下旬,第二纵队打了一场「窝囊仗」,在攻打漳平的战斗中,负责主攻的「二纵」四支队居然跑错了方向,导致全体官兵无功而返,而且暴露了战斗意图。

这个时候,「二纵」参谋长刘安恭把攻城任务交给了初来乍到的郭化若。

郭化若知道,这是刘安恭参谋长给自己展露才华的一次机会,同时也是对自己的一次考试。

郭化若上过黄埔军校,又在苏联留过学,刘安恭想看一看郭化若的真实能力。

郭化若没想太多,他爽快地领受了任务,带着四支队官兵就出发了。

临行前,郭化若向刘安恭要了一门迫击炮和两发炮弹。

8月31日拂晓,郭化若带领四支队官兵悄悄地赶到了漳平城郊的和平镇。

趁敌人还没有察觉,郭化若指挥部队以北门为突破口,打了敌人一个措手不及。

据刘安恭参谋长说,驻守漳平的敌人只有一个连,然而,郭化若很快就发现,根据敌人的火力密集程度判断,敌人的兵力远远不止一个连。

于是,郭化若立即审问了一个被俘的国民党军官,这才得知,漳平守敌实际上有一个团外加一个营,另外还有一个迫击炮连。

敌我兵力相差悬殊,是进还是撤?

这个时候,战斗已经打了一段时间,四支队已经与敌人纠缠在一起,如果这个时候撤兵,四支队非但完不成任务,还会造成更大的被动。

在进退维谷、左右为难之时,郭化若果断做出决定,他一边派人向纵队汇报情况,一边把那门迫击炮抬到了制高点。

然后,郭化若用两发炮弹摧毁了敌人的指挥所,当场击毙了敌团长等一众军官。

团长一死,城里的敌人顿时成了一盘散沙。

郭化若乘势指挥部队杀入城内,很快就全歼了城内的国民党守军,并缴获了一大批武器装备。

得知郭化若不畏强敌、大获全胜的消息之后,朱德军长亲自赶到「二纵」,毫不吝啬地夸奖了郭化若一番。

当天晚上,经朱德军长提议,红四军前委批准,来「二纵」报到才23天的郭化若就被提拔为第二纵队参谋长。

毛主席

毛主席点名要来的参谋

郭化若将军晚年曾经说,「当年从苏联退学回国,我就是冲着朱毛红军来的」。

可是,郭化若在红四军只看到了朱德军长,却没有见到仰慕已久的毛泽东。

事实上,郭化若来到红四军的时候,毛主席已经失去了对部队的领导权。

郭化若看到,因为毛泽东不在,红四军内部出现了思想混乱、步调不一致等不良现象。

于是,郭化若和另外一位同志给毛主席写了一封联名信,与此同时,朱德、陈毅也给毛主席写了一封信,两封信的主题完全相同:恳请毛主席回来主持工作。

1929年11月26日,毛主席从上杭苏家坡回到汀州,重新担任红四军前委书记。

当天晚上,毛主席就向朱德打听郭化若的下落。

朱德军长说:「郭化若是个很有能力的年轻人,现在是‘二纵’参谋长。」

两天之后,郭化若在汀州见到了毛主席。

毛主席握着郭化若的手说:「你就是给我写信的郭化若?你的信写得很好,我们红四军又多了一个秀才。」

毛主席风趣地说:「我知道你是福建人,不过,你的见识却不是‘浮见’(福建),而是‘深见’」。

毛主席接着说:「古人说,‘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要我说,这句话应该改成‘郭秀才带兵,既说得清道理,又能够打胜仗’。」

郭化若谦虚地说:「哪里,哪里,跟您和朱军长相比,我的那点见识还很浅薄,不足挂齿。」

毛主席认真地说:「我说得都是实情,你刚刚从苏联回来,可是,你比许多国内的同志都了解国情,你的头脑很清醒,你很多的分析和判断非常有见地,真是难得。」

这是毛主席与郭化若第一次见面,从此以后,郭化若的一生就跟毛主席结下了不解之缘。

「九大」后不久,在毛主席的提议下,郭化若出任了红四军军部参谋处处长,红四军改编为红一军团的时候,郭化若担任了红一方面军「总前委」司令部参谋处处长。

从此,郭化若正式追随毛主席,逐渐成为毛主席最看重、最欣赏的幕僚人才。

郭化若开创了我军四个「第一」

郭化若参与创建了红军第一支工兵部队。

1930年9月,红一方面军从长沙撤围,途经安源的时候,许多矿工踊跃报名参加红军。

郭化若发现,很多报名参军的矿工都懂得爆破技术,而且,他们中的一些人还知道如何制造「土炸药」。

郭化若马上向毛主席汇报了这个情况,郭化若建议:「我们可以把这些同志集中到一起,让他们专门搞爆破。」

毛主席马上采纳了郭化若的建议,并指定由郭化若负责这件事情,于是,不久之后,红军诞生了第一支工兵部队。

这支工兵部队由郭化若直接指挥,在攻打江西吉安的战斗中,这支工兵部队首次亮相便建立奇功,他们架云梯、炸碉堡,在战斗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郭化若是延安炮兵学校第一任校长。

在黄埔军校,郭化若学的是「炮课」,在苏联留学期间,郭化若学的还是「炮课」。

因此,当我军在延安建立炮兵学校的时候,郭化若是全军最合适的校长人选。

在担任延安炮兵学校第一任校长期间,郭化若全心全意、竭尽所能,为我军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炮兵骨干。

郭化若倡议成立了第一支民兵队伍。

解放战争前期,根据战争需要,郭化若抓紧时间训练民兵,指挥民兵执行作战任务。

根据领导民兵工作的体会,郭化若在民兵中开展「立功运动」,此举对鼓舞士气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被毛主席称为「人民自卫战争中的一个创举」。

郭化若参与创建了第一个无线电队。

在担任参谋处长期间,郭化若发现参谋处缺少电台、地图等装备。

于是,郭化若对作战部队提出要求:但凡缴获敌人的电台,各部队必须妥善保护,不得损坏。

龙冈战斗结束后,参战部队把缴获的无线电台送到了参谋处,同时还送来十几个俘虏。

经盘问,郭化若得知那十几个俘虏都是通讯兵,于是,郭化若逐个找他们谈话,希望他们留下来为红军服务。

最后,王诤等10名人员自愿加入了红军。

接下来,郭化若以这些人员为骨干,成功组建了我军第一个无线电队。

从此以后,毛主席有了「千里眼」、「顺风耳」。

毛泽东对郭化若这位「高参」十分满意,有一次,毛主席亲口对郭化若说:「你完全可以成为一个军事天才!」

由于坚决拥护毛主席的军事路线,郭化若先后遭到多次排挤和打击,甚至被开除了党籍。

但是,这些都没能动摇郭化若的革命意志,毛主席也始终都在关心着他。

在写给郭化若的一封亲笔信中,毛主席表示,「将来,在军事教育方面,依然希望你当我的顾问」。

1938年7月12日,在毛主席亲自过问下,郭化若恢复了党籍,他背了7年的历史包袱也终于卸了下来。

此后,毛主席任命郭化若为军委总参谋部第一局长。

总参谋部第一局又称「中央军委作战局」,下设作战、情报、机要、管理4个科,是全军最高的军事指挥机构。

毛主席把这么重要的部门交给郭化若,由此可见郭化若在毛主席心目中的分量,毛主席对郭化若的器重和信任可见一斑。

郭化若的著作一纸难求

郭化若是「我军第一个研究毛泽东军事辩证法的人」。

抗日战争初期,国民党军第二战区屡战屡败,节节败退。

有一天,毛主席忧心忡忡地对郭化若说:「你看,国民党的战略战术如此死板、僵化,这样打仗岂能不败!」

毛主席说:「化若同志,你能不能写一些有关古代兵法的文章,宣传一下运动战」。

毛主席解释说:「对这些国民党军官,你不能跟他们讲马列、讲唯物辩证法,因为他们不愿意听,也听不进去,你跟他们谈古代兵法,他们愿意听,听得懂,也听得进去。」

领受任务之后,郭化若相继写出了【赤壁之战及其对民族抗战的启示】和【齐燕即墨之战的初步研究】两篇重要文章。

看到这两篇文章后,许多国民党军将领给杂志编辑部写信说,「郭化若先生的大作切中时弊、发人深省」。

有的国民党军官深受启发,转而对「运动战」、「游击战」产生了兴趣。

毛主席在延安

毛主席还要求郭化若「研究一下【孙子兵法】」,按照毛主席的要求,郭化若写出了【孙子兵法之初步研究】。

在这篇文章里,郭化若认真解读了【孙子兵法】蕴含的战略思想,并联系实际,对抗日战争应该遵循的战争法则进行了系统、科学的阐述。

郭化若的文章发表在【八路军军政杂志】上,再次在全军引起强烈反响。

「军政杂志」是八路军的内部刊物,国民党方面很难得到这本杂志。

所以,一些国民党将领纷纷来信,指名道姓索要刊登郭化若文章的杂志,为了扩大宣传,八路军也是有求必应,尽量满足他们的要求。

到后来,国民党军中一些中下层军官也纷纷来信索要这本杂志,以至于「洛阳纸贵」,一书难求。

毛主席高兴地对郭化若说:「这是一件大好事啊,文章写得好不好,读者爱不爱看就是标准。」

为了让更多的人读懂【孙子兵法】,从四十年代中期起,郭化若就开始着手译注【孙子兵法】,他花了将近20年时间,终于将【孙子兵法】翻译成了通俗易懂的白话文。

有人要说,【孙子兵法】总共才13篇、6000多个字,郭化若用得着花费整整20年时间吗?

事实上,郭化若并不是原封不动地直译【孙子兵法】,他把其中的13篇重新进行了编排,并结合现实,参考战例,加入了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郭化若在研究【孙子兵法】上取得了卓著的成就,因此赢得了海内外学术界的普遍赞扬和高度评价,郭化若因此被一致认为是当代最有威望的【孙子兵法】研究专家。

郭化若编著的【孙子兵法·今译〉

毛主席的「高参」不但擅长「纸上谈兵」,领兵打仗也是一把好手!

1946年6月6日,经郭化若一再申请,毛主席答应了他「去前线打仗」的请求。

毛主席说:「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你有这样的想法,我必须无条件支持你。」

于是,郭化若离开延安到达山东解放区,担任了鲁南军区副司令员。

在迎接郭化若的时候,鲁南军区政委、新四军名将傅秋涛高兴地说:「八年抗战,你一直都在毛主席身边出谋划策,现在,毛主席把你这位高参派到鲁南来,可见他对鲁南的关注。」

1947年8月,郭化若转任华东野战军第六纵队副司令员,与王必成将军成为了搭档。

王必成敢打硬仗、能打硬仗,在沙土集战斗中,「六纵」全歼敌人一个师,活捉敌军师长。

战役结束后,「六纵」官兵喜气洋洋,可是,因为部队伤亡太大,王必成怎么也高兴不起来。

在庆功会上,王必成诚恳地对郭化若说:「化若同志,你是主席的高参,相信你比我们站得高、看得远,请你评价一下这场战斗吧。」

王必成特别强调:「你放开了说,多讲缺点,不要讲优点,更不要给我留面子。」

结果,郭化若毫不客气地指出了「六纵」存在的三大问题:

其一,指挥部与战斗部队之间通讯不畅,导致命令延误,行动滞后;

其二,部队各自为战,缺乏「协同作战」意识;

其三,战术上墨守成规,一成不变。

郭化若一针见血地指出,「战争发展到现在这个阶段,我们的作战形式必须跟得上形势的发展。」

郭化若说:「我们现在的武器装备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可是,我们还是沿袭以前的打法,比如,火力掩护不到位,进攻队形过于密集,这些都增加了不必要的伤亡。」

王必成将军后来说,郭化若的话听起来有点刺耳,细想一下却句句在理。

王必成将军说,「我们原本开的是庆功会,不知不觉就开成了检讨会,同志们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也讨论出了不少解决这些问题的好方法。」

王必成高兴地说:「郭化若总能看到大部分同志看不到的地方。」

1949年1月,解放军对杜聿明集团发起了总攻,杜聿明化妆潜逃未遂,当了解放军的俘虏。

战士们把杜聿明押送到他的「学弟」-黄埔四期毕业生郭化若那里。

见到杜聿明头部受了伤,郭化若关切地询问他的伤情,杜聿明却不理不睬,摆出一副骄横高傲、心有不甘的样子。

一位解放军干部大声说:「别以为你有什么了不起,你知道我们首长是什么人吗?」

解放军干部自豪地说:「我们首长是毛主席的军事参谋!」

郭化若对杜聿明说:「我叫郭化若,黄埔第四期的,算起来,我应该叫你‘学长’呢。」

听到「郭化若」三个字,杜聿明吃了一惊,继而不无尴尬地说:「我拜读过郭先生的大作,失敬,失敬……」

郭化若将军

毛主席说:「郭化若的水平不亚于我」。

1939年1月,中央军委在延安开办了我军第一期参谋训练班,参加训练的学员一共有130余人。

「战略学」是训练班的一门大课,有关部门负责人找到毛主席,希望毛主席能为大家上这堂课。

可是,毛主席却一时腾不出时间,毛主席对有关部门负责人说:「我推荐郭化若同志去讲这门课」。

有关部门负责人说:「‘战略学’不容易讲清楚,我们担心郭化若同志讲不好。」

毛主席满有把握地说:「你们放心吧,郭化若同志的水平不亚于我。」

郭化若将军

结语

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始实行军衔制,那么,毛主席的「高参」郭化若该是什么军衔?

按照郭化若的各项条件,有关部门把他的名字列入了「拟授上将」名单。

得知这个消息之后,郭化若专程来到毛主席的办公室,执意要把自己的名字从「拟授上将」名单上划去。

郭化若的理由是,「我没有打过大仗,也没有什么战功,给我一个‘中将’军衔就不错了。」

郭化若最终被授予「中将」军衔,同时获得了三枚一级勋章:

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1988年,郭化若将军又荣获一枚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1995年11月26日4时14分,一代红色儒将、毛泽东的军事高参郭化若走完了他的光辉历程,享年91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