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华夏可以没有秦皇汉武,但不能没有黄巢?种姓制度差点在华夏成型

2024-05-08历史

你可知道,如果华夏历史上没了黄巢这位大侠,我们可能就得头低低地活在一种「种姓制度」里?没错,就是那种让你一出生就被贴上标签,决定你整个人生的那种制度。想想看,这种制度如果在我们大中华也横行,该有多闹心!

话说回来,种姓制度这事,咱们今天得好好聊聊。印度那边,种姓制度可是根深蒂固,从高到低分为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和达利特,不是我说,这种制度真是把人分得清清楚楚。而我们华夏,虽然没这么明显的标签,但差点儿就走上了相似的老路。

先说说士族制度,这事起源于东汉末年,那时候,谁家里有人是大官,那家就能说是门户煌煌,四世三公那是家常便饭。这不,袁绍袁术兄弟俩,就凭借家里的这个牌子,东汉末年横着走,谁也不敢惹。

而刘备呢?人家也是汉室宗亲,血统光鲜亮丽,可就是没那个四世三公的炫耀资本。这可怜的刘备,漂泊半生,连块自留地都没有,真是让人唏嘘不已。

这还不算,到了三国时期,士族更是牛气冲天。你看,那时候的士族,不但自己能当官,家里还能出书香门第,后代一代比一代猛。这种情况,直到晋朝时期,士族们更是如日中天。琅琊王氏和司马家,基本上就是一言堂,天下事大抵能由他们俩说了算。

不过,好景不长,到了东晋,这士族们开始有点儿力不从心了。风水轮流转,曾经的翘楚琅琊王氏,跟陈郡谢氏一样,开始没落。这儿讲的就是那句「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意思就是这些大户人家也有落魄的时候。

看到这儿,你可能会问,那士族们怎么就没能一直高高在上呢?原来,他们虽然聪明,但也避免不了一个问题——后代不一定能出才。一个家族,如果连续几代都没有出色的人才,那这家族的影响力自然就下降了。

士族们也不傻,知道自己可能会有衰败的一天,于是想出了各种办法来维持地位。其中一个方法就是垄断教育资源。他们把知识和技能传给自己的子孙,这样一来,至少在智力和能力上,他们的后代还能占有一席之地。

这士族制度,其实和种姓制度有那么几分相似。都是一种血统和背景决定一切的制度。但我们华夏历史的转折点,在于黄巢的起义。你可能会想,黄巢,这不是个农民起义领袖吗?没错,正是这位大侠的搅局,让整个士族体系都动摇了。

黄巢起义,可以说是对士族统治的巨大冲击。当时,他领导的农民起义军规模庞大,势如破竹,直接冲击了士族们的根基。虽然最后黄巢起义没有彻底成功,但它彻底打破了士族们固有的社会结构,让更多的普通百姓有了向上流动的机会。

这场起义还有个意想不到的效果,就是让社会开始注重个人才能而非单纯的家世背景。之后的朝代,虽然士族依旧存在,但其影响力已大不如前。诸如此类的变化,逐步推动了科举制度的兴起和完善,让更多的「草根」有机会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

这就是说,如果没有黄巢那一搅局,我们今天的社会结构可能还是高高在上的士族和无权无势的平民两极分化。想想看,那样的社会,多无聊啊!我们现在能看到的那些励志翻身做主人的故事,可能就全都成了流水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