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一位「汉奸」将军的自我救赎

2024-02-05历史

中学历史课上,咱们都学过「张自忠」这个名字吧?

大家都知道,他是国民党那边的大将,后来还为了国家牺牲了。

有时候,可能还会和另一个叫「张治中」的人搞混。

但实际上,张自忠的故事比课本上讲的还要精彩呢。

1931年,清朝已经过去,民国也成立了19年。这一年,张自忠40岁。

他从北洋法政学堂毕业后,加入了冯玉祥的队伍,从一名排长开始,到1931年,已经成为冯玉祥的「西北军」中的一位勇猛战士。

这一年,张学良,被称为「东北少帅」的他也宣布支持蒋介石,全国看上去实现了统一。

西北军被改编为国民党的第29军,张自忠成为了38师的师长。

一般来说,一个师的师长在历史上是不会留下太多痕迹的。

在1937年的卢沟桥事变之后,中国局势风云突变,全国范围内的民众都被卷入了战争的漩涡。在这个关键的历史时刻,一个人的名字被提及得越来越多,他就是张自忠。然而,这个名字在当时却带着耻辱的标签——汉奸。

「七七事变」时,卢沟桥上的中国士兵

事情的经过并不复杂。

当时,平津地区被29军的宋哲元和张自忠控制。他们两人都有一定的军阀思维,认为平津是他们的地盘,蒋介石的中央军无需插手,他们自己就能应对日本人。

然而,他们都没有意识到,日本人已经下定决心要全面侵华,而他们的和谈策略并不能保住平津的地盘。

张自忠甚至代表宋哲元,专程前往日本访问,试图以和谈的方式维护平津的稳定。

但日本人并没有给他们面子,卢沟桥事变爆发,战争全面升级。面对兵临城下的日军,宋哲元以「保留西北军一点底子」为由,带着大部队先行撤退。他把这个艰难的摊子扔给了张自忠,当时的天津市市长。

宋哲元离开时,张自忠曾预言:「我怕要成了汉奸了!」

不幸而言中,由于北平的兵力薄弱,无法抵挡日军的进攻。

张自忠最后决定,在城里各处贴上安民告示,让日军进城。那一天,北京的老百姓起床后发现,国军已经全部撤离,到处都是安民告示。

他们立刻明白过来,这是投降的象征!

日军不费一枪一弹,顺利进入北平城。

尽管张自忠并不想成为真正的汉奸,但他无力改变现实。他先是逃进了一家德国人开的医院,然后通过其他途径,偷偷逃出了城。

然而,这个耻辱的标签却始终伴随着他,成为了他一生中无法抹去的痕迹。

但张自忠在没有打仗就失去北平这件事上,确实有很大责任。

全国各地的报纸都严厉批评他,人们给他四个字的评价:「自以为忠!」

北平被攻破一个月后,张自忠因为「放弃责任,连续失去阵地」,被撤职调查。

后来,他得到了军政部的一个闲职。

那时的张自忠,才算彻底明白了。

他给蒋介石写了一封「血书」。但直到李宗仁,程潜等人强烈推荐,蒋介石在急需用人之际,才勉强同意让张自忠回到他的老部队,担任第59军军长(原38师扩编)。

从那一刻开始,张自忠可能已经决定了他的归属。

从1938年2月开始,张自忠带着他的59军,展开了一场他们视为「自我救赎」的拼命战斗。在3月的「临沂战役」中,张自忠的59军在友军支持下,激战7天7夜,成功击退了日军号称「铁军」的第五师团。

这一战,让日本人痛心疾首,也让大家都知道,张自忠是抗日的!

这场战斗之后,张自忠之前的所有处分都被撤销,还被提拔为27军团军团长。

但这并没有满足张自忠对自己的期望,他急切地想要洗刷耻辱。

没有临沂战役的死守,就不可能有「台儿

193年3月至5月的「徐州会战」中,张自忠和他的队伍战斗力爆表,专挑辛苦活儿:哪儿需要支援?我们去!哪儿要坚守?我们来!哪儿需要断后?我们来!哪儿最艰苦最危险,张自忠就带着队伍勇往直前,一旦开打就往死里拼。每场战斗前,他都会提前写好遗书。如果活着回来,就销毁。

那次会战,很多日本人都记住了一个厉害的中国将军:张自忠。

到1939年,张自忠参加了无数大小战斗,一直保持着胜利的战绩。

他的名字在国军中已经成为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存在,甚至在日军中也享有很高的威望。这一年,张自忠凭借陆军中将的职务,被授予上将衔。

此时,他已经担任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和第五战区右翼兵团总司令。

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曾特地提醒张自忠:「作为集团军总司令,就不要亲自上前线战斗了!」

但张自忠似乎从未把这些话放在心上。

这也让后人不断猜测:张自忠其实早就决定用牺牲自己的方式,洗刷曾经的耻辱。

1940年5月,抗日战争中的枣宜会战爆发。张自忠作为集团军司令,本可以不用亲自上前线,但他选择再次奔赴战场,亲自指挥战斗。

这场战役,也成为他参与的最后一战。

在战斗前夕,张自忠罕见地给跟他多年的59 军军官们写了一封长信,信中他说:「万一不幸拼尽全力,我们也对得起国家和四万万同胞。」

5月15日,张自忠率领总部和74师抵达南瓜店。但他们不知道,由于无线电通信频繁,被日军发现,并确定了他们的位置。

5月16日,日军惊喜地发现,面对他们的是国军第33集团军司令部!日军调集5000多人,开始包围张自忠的司令部。而张自忠身边只有约1500人。

尽管突围仍有希望,但张自忠决定坚守阵地,等待援军。

5月16日清晨,日军发起总攻。中国士兵们知道总司令就在他们身后,誓死血战不退。但日军兵力火力强大,防线逐渐被突破。

张自忠的卫队已被派到前线,身受重伤的他满身是血,依然坚持在小山包上指挥战斗。

张自忠的最后时刻,终于来临了。

先是一颗子弹击中张自忠的肚子,原本倒地的他竟然又站起来,伸手去抓一个冲上来的日本兵的刺刀。

就在这时,另一个日本兵把刺刀插入他的身体。

最终,张自忠和他的部队全体英勇牺牲。

故事至此,尚未落幕。

一个人物的真正地位,并非取决于他生前的显赫,而是取决于他死后的尊荣。

曾枪击张自忠的日军士兵,名叫藤冈。他在张自忠的遗体中,发现了一支钢笔,笔身上镌刻着「张自忠」三字。

藤冈为之震撼,他无法置信,如此声名显赫的集团军总司令,竟会选择留下而非逃命。他立即将此情况上报给联队长,联队长也不敢丝毫怠慢,特邀三十九师团参谋长专田盛寿前来。

令人惊讶的是,专田盛寿与张自忠竟是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的同期同学。确认身份无误后,专田盛寿跪地整理张自忠的仪容,并下令士兵将遗体抬下山,清洗干净后安葬。

清洗过程中,日军发现张自忠身上一共遭受了八处创伤,包括两处炮弹伤、一处刺刀伤和五处子弹伤。他们在陈家集用柏木制成棺材,将张自忠的遗体用布包裹,郑重下葬。

墓碑上刻着:「支那大将张自忠之墓」。

葬礼结束后,日军全体人员向墓碑敬礼。

汉口日军广播电台中断正常节目,插播张自忠阵亡的消息:「我皇军第三十九师团官兵在荒凉的战场上,对壮烈战死的绝世勇将,奉上了最虔诚的崇敬的默祷。」

然而,故事尚未落幕。

当晚,国军第三十八师和一七九师的官兵,立即组织了敢死队,不顾一切地向日军第三十九师团的司令总部发起拼死攻击,他们的目标只有一个:抢回张将军的遗体。

那一夜,我国战士勇往直前,竭尽全力,终于寻得张自忠将军的陵墓。

据日军记载:「当晚,张自忠将军的遗体被数百名中国士兵采取夜间突袭的方式成功夺回。」

张自忠将军的遗体被我国官兵悉心清洗,更换整洁的衣物和军装,佩戴将军短剑和领章,安放于贵重的楠木棺木之中,准备运送至当时的陪都重庆。

运输途中经过宜昌,当地百姓得知棺木内安放的是张将军的灵柩,共有10万人出城悲痛送行。

期间,日军飞机飞临宜昌上空,防空警报长鸣,但民众无一离散。

日军飞机盘旋多圈,未投一弹便离去。

张自忠的灵柩途经水路送往重庆,沿途经过巴东、巫山、云阳、万县、忠县、涪陵等地,各地祭桌连绵数里,香火祈愿弥漫不息,众多我国民众在长江两岸长跪不起。

1940年5月28日,张自忠的灵柩抵达重庆,市民纷纷出城迎接。

蒋介石臂挽黑纱,亲自登船迎灵。

张自忠英勇殉国时年届五十。

十五六岁时,他与山东老家一名十七岁的女子李敏惠成婚,两人数十载互敬互爱。

得知张自忠的噩耗后,李敏惠镇定地安排好家中事务,随后绝食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