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唐代李贤墓壁画【马球图】

2023-12-19历史

唐章怀太子李贤墓壁画于1971年发掘发现。壁画保存基本完好,共有50多幅,面积400余平方米,墓道东壁绘狩猎出行图,西壁绘马球图。两壁的客使图中有唐代鸿胪寺的官员、少数民族和外国宾客,有重大历史价值。

唐章怀太子李贤(655年1月29日—684年3月13日),字明允,唐高宗李治第六子,武则天次子,系高宗朝所立的第三位太子,后遭废杀。著有【君臣相起发事】、【春宫要录】、【修身要览】等书,今已佚失。永徽五年十二月(655年1月),李贤出生于父母祭拜昭陵途中,不久封王,自幼得到良好教育,「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曾做其侍读。长大后容貌俊秀,举止端庄,才思敏捷,深得父皇喜爱。

上元二年(675年),太子李弘猝死,李贤继立。为太子期间多次监国,得到朝野内外称赞。李贤曾召集文官注释【后汉书】,史称「章怀注」,具有较高史学价值。调露二年(680年),李贤因谋逆罪被废为庶人,流放巴州。文明元年(684年),武则天废帝主政,遣酷吏丘神勣赴巴州校检李贤居所。丘神勣至巴州拘禁李贤,逼令自尽,终年二十九岁。

垂拱元年(685年),武则天诏令恢复李贤雍王爵位。神龙二年(706年),唐中宗追加李贤司徒官爵,迎其灵柩返还长安,以亲王身份陪葬乾陵。景云二年(711年),唐睿宗追加李贤为皇太子,谥号「章怀」,与太子妃房氏合葬于今章怀太子墓。

在墓道西壁白虎之后,是长约9米的马球图,因画面巨大,揭取时将其分割成了5块。图中二十多名骑马者有手持鞠杖激烈击球者,有驭马快骑奔向赛场者,亦有数十名骑手尾随其后,等候上场,最后绘有五棵古树点缀旷野。

图中未见球门,而是处于以青山古树为背景的山间旷地,由此分析不是正规的比赛,可能是出行途中或打猎之余闲暇之际几人随意组合的练习。现收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的马球图,画面高229厘米,宽688厘米。图绘于墓道西壁。有20余骑马人物,均着深浅两色窄袖长袍,戴幞(fú)头,穿黑靴。壁画突出五个持偃月球杖的骑者驱马抢球。前一骑作反身击球状,其余纵马迎击。后10余骑人马,行者骑枣红马,或山间奔行,或驰骋腾空。止者着绿色长袍,红翻领,伫目凝神,无球杖。背景衬起伏山峦,五棵孤零零的古树点缀在空旷的画面上,与墓道东壁的「出行图」中的古树遥相对应。此图是有关马球运动最早的形象资料。

马球图中以前面五位骑手击球的场面最为精彩,场面上人物虽然不多,但竞争相当激烈,骑手穿两种不同颜色的服饰,有双手握杆作反身击球的,有扬起球杆准备击球的,有手握缰绳直奔马球的,有驰骋腾空的,亦有注目等候的。可谓静中有动,动中有静。这种将动与静如此和谐的搭配在一起,充分显示出唐朝画工高超的绘画技巧和独具匠心的艺术构思。整个布局安排的紧张而有序,真正达到了「疏可走马,密不透风」的艺术效果。全图有起有伏、疏密相间、错落有致,非常成功的呈现出一种和谐的韵律之美。图中无论是人、马的细部描绘,还是山石古树的粗狂勾勒,都能给人一种古朴、典雅的美感。

马球运动发源于波斯 (今伊朗),古称「波斯球」或「波罗球」。唐初,在李世民的倡导下,风靡全国。该运动所用的球为木质,轻而坚韧,中心挖空,外饰色彩。球杆外形为弦月状,类似今天的冰球杆,手柄雕刻有各式花纹。球门有单、有双。单球门是一个木板墙,墙下开一个一尺左右的圆孔,并有球网,先人网者为胜,称作头筹。双球门是在球场两边各设一间。比赛时没有裁判和守门员、以进球多少定胜负。章怀太子墓中的【打马球图】所表现出来的比赛形式,显然属于「双球门」。

唐景云年间,金城公主远嫁吐蕃,为此,唐皇室专门安排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球场婚礼」。在这场展示友谊的比赛中发现了一个巨星,他就是李隆基。此人从小就酷爱打马球,有时练得吃饭都忘了。民谣就有「三郎少时衣不整,迷恋马球忘回宫」。在这场比赛中,以李隆基为首组成的4人皇家球队打败了10人组成的吐蕃代表队,为唐皇室赢得了很大的面子。

打马球兴起于唐代初期,唐代文献称作击球。关于马球传播的线路,有传自西域、波斯、西藏等几种观点。一般认为马球源自波斯,后经西域地区传入中国。当时在皇帝的倡导下,马球运动很快得以盛行,历经宋、金、元、明,在明末清初逐渐退出中国的竞技舞台。

马球运动在唐代之所以深受人们的喜爱,除了它是一项高雅、有趣和富有挑战性的娱乐活动外,还因为它是一项带有浓厚军事色彩的运动。唐阎宽在【温汤御球赋】中说:马球「善用兵之技也,武由是存,义不可舍」。在太平盛世的年代,皇帝提倡这项运动应该是有一定积极意义的。参赛者在马球场上相互配合、驰骋拼搏,无疑是体力、技能与智谋的综合竞争。

唐代盛极一时的马球运动也为诗人和艺术家提供了生动的创作题材,有关吟咏马球运动的诗词比比皆是,另外在陶俑、铜镜、画像砖等文物中均有表现马球运动的。最近在陕西省富平县唐高祖献陵陪葬墓之一的李邕墓内又发现一马球图壁画。章怀太子李贤墓中的马球图以其场面之宏伟,构图之绝妙被定为国宝级壁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