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1940年,新四军发现一个国军女中尉,她竟表示:快点带我去见叶飞

2024-01-18历史

1940年,新四军发现一个国军女中尉,她竟表示:快点带我去见叶飞

1940年6月27日,深夜时分。

新四军挺进纵队驻扎在郭村,突然有一位全身湿透、穿着白色旗袍的女子现身。

这位女子是泰州的国军中尉。

值得注意的是,在同年3月,挺进纵队与国民党的韩德勤部曾多次激烈交火,直到4月9日半塔集保卫战才告一段落,此后两方的关系一直处于紧张状态。

这名国军女中尉的出现引起了人们的疑惑,毕竟双方刚刚结束激战。更加令人不解的是,她坚持要见新四军挺进纵队的副司令员叶飞,究竟出于何种目的呢?

1940年6月28日,宁静的郭村夜幕下传来阵阵枪声,标志着一场激烈的保卫战正式爆发。

对峙的双方分别是国民党将领李长江和李明扬指挥的「两李」部队,以及由叶飞和管文蔚率领的新四军挺进纵队。

自从4月9日成功守卫半塔集后,叶飞根据党中央的指示,接到在苏北扩充兵力、建立政权的任务。

为完成使命,叶飞和管文蔚率部队转移到郭村进行休整。

郭村镇在21世纪已经发展繁荣,环境宜人,是著名的「鱼米之乡」。然而,在战争时期,郭村成为革命发展的理想之地,吸引了新四军、日伪军和国民党等三方势力。

由于各方势力的存在,郭村内部矛盾深刻,尤其是国民党军队的韩德勤部和「两李」部队之间。

韩德勤代表着蒋介石的主力军,坚持「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立场。相反,李长江和李明扬手下的「两李」部队与桂系有紧密联系,对共产党持中立态度。鉴于各方力量对比,陈毅制定了「击敌、联李、孤韩」的作战方针。

然而,在韩德勤的挑唆下,李长江和李明扬背离共产党,为郭村战役埋下了隐患。

此时,「两李」部队规模庞大,共有13个团,而叶飞和管文蔚率领的新四军挺进纵队仅有四个营,兵力相对不足。

在这种敌多我少的情况下,叶飞决定通过智谋取胜。

1940年6月26日下午,叶飞假装领导部队渡过通扬河,制造增援陈玉生部队的假象。等到李长江中计后,他秘密回到郭村。

鉴于「两李」部队内部存在派系纷争、人心不齐的弱点,叶飞制定了「积极防御,通过短促突击击退敌人的前线进攻,稳固郭村阵地」的战术方针。

到了6月28日黎明时分,李长江部的十三个团对郭村进行全面围攻,标志着郭村保卫战正式打响。

叶飞率领挺进纵队英勇抵抗,首战获胜。

1940年6月29日,黎明时分,郭村再度响起战鼓,李长江率领「两李」部队再次发动总攻。为激励士气,李长江下令一旦攻占郭村,可在三天内任意烧杀抢掠。

「两李」部队的陈中柱和陈才福展开猛烈攻势,而挺进纵队奋起顽强反抗。双方激战整整一天,最终,陈中柱和陈才福的部队被逼退至王家庄。

29日晚,得知陈毅紧急电报的苏皖支队陶勇和卢胜率领部队赶到郭村,为挺进纵队提供了宝贵的增援。

然而,在李长江「任意烧杀抢掠」的命令下,郭村百姓怒不可遏。全村男女老少纷纷投入战斗,军民齐心协力,使得李长江的第二次总攻最终以失败告终。

接下来的两天,双方多次交火,战局陷入胶着状态。直至1940年7月3日,陈毅亲自抵达郭村。

按照陈毅的指示,叶飞等人坚持「击敌、联李、孤韩」的战略,以避免把「二李」逼向日军和韩德勤方面。

截至7月4日,李长江的「两李」部队溃败而逃,经过七昼夜的激战,郭村保卫战宣告胜利。我军在此次战斗中重创了李长江的部队,夺得大量枪支,为新四军在苏北建立政权奠定了基础。

然而,这场胜利的取得不仅仅归功于我军的顽强抵抗,也与一人的到来密切相关。

1940年4月27日午夜,叶飞被值班参谋叫醒,得知营地来了一名女同志,要求见他。

这名穿着旗袍、略显狼狈的女子名叫李欣,是国民党二纵队的中尉政训员,同时也是我党的地下工作者、红色特工。

在她的叙述中,叶飞等人了解到她是如何成为一名地下工作者的,以及为何化名「郑少仪」。

这一切要追溯到一年前。

1939年,泰州,国民党鲁苏皖边区的「两李」部队,即李长江和李明扬指挥的部队中,突然涌现出一名女军人。这位年轻的女兵名叫李欣,来自江苏扬州,当时只有19岁。在短时间内,她迅速晋升至二纵队中尉政训员的职位。

然而,鲜为人知的是,这位在国民党中担任中尉的女兵还有另一个身份——中共隐蔽战线的情报员。

对于革命事业,李欣一直怀有浓厚的热情。1939年,她加入了陈文的部队,深受抗日英雄的熏陶,不久后正式加入了共产党。

在抗日战争时期,苏北地区形势错综复杂。李欣受到组织派遣,前往泰州,潜伏在「两李」部队中。她的真名是李振芳,而李欣则是她为了潜伏所用的化名。

到了1940年6月,郭村保卫战即将爆发。在潜伏敌军中的一年多时间里,李振芳偶然发现李长江部队提前发放军饷,而在战争年代,军饷往往与战事有关。

意识到不寻常的李振芳,通过多方打探,最终得知李长江计划于28日拂晓对郭村发动攻势。然而,当她准备传递情报时,上级却已经撤离,使得她无法将情报及时送出。

面对是否亲自传递情报的抉择,成了李振芳面临的一道难题。传递将意味着她的身份暴露,潜伏工作将告终;不传递,则会使本已兵力不济的挺进纵队再次受到重创,形势更加严峻。

在多次思虑后,李振芳最终决定前往郭村,传递情报。她找借口支开身边的勤务兵,换上旗袍,夜色中迅速穿越一条又一条河流,来到郭村。

穿越河流后,她终于见到了挺进纵队副司令员叶飞,并成功地将情报送达。这份情报让叶飞等人及时了解了敌军的计划,为郭村保卫战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郭村保卫战结束后,李振芳选择留在新四军,不再继续执行潜伏任务。为了安全起见,「李欣」这个名字也不再使用,她改名为「郑少仪」。

郑少仪的英勇事迹被永远铭记在江都郭村保卫战纪念馆。这位「夜送情报」的女英雄受到人们的崇敬。当年郭村保卫战中的挺进纵队副司令员叶飞对郑少仪的印象深刻,时常提起她的英勇事迹。这位英雄的名字永垂不朽。

叶飞明确表示,在郭村保卫战中,郑少仪功不可没。

实际上,郑少仪的贡献远不止于此。

1946年5月4日,中共中央发布【关于清算减租减息及土地问题的指示】即「五四指示」,决定在解放区内实施「耕者有其田」政策,将解决土地问题作为当前工作的首要任务。

6月底,鲁中区党委召开相关会议,部署全区立即展开土地改革运动,贯彻「五四指示」,先在试点区域进行土改,摸索经验,逐步推广。

9月1日,华东局发布【关于彻底实现土地改革的指示】即「九一指示」,鲁中区党委和政府遵循指示,结合地方实际,积极展开土地改革。

在县委和县政府的领导下,经过半年多的努力,鲁中区基本实现了「耕者有其田」目标,彻底废除了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这场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激发了广大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同时也引发了前所未有的拥军、参军热情。

在这场激烈的土地改革运动中,鲁中地区土改工作团的工作离不开郑少仪的积极参与。

新中国成立后,郑少仪积极参与创建了著名的「枫桥经验」,通过群众化解矛盾,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的原则。她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践行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的理念。

尽管郑少仪的事迹在纪念馆中传颂,但她却极少向自己的子女提及夜送情报的经历,甚至很少提及在部队的岁月。在子女的回忆中,郑少仪永远是一个亲切温和的形象。对于大女儿储耕生而言,母亲是极富威严的,尽管这位温柔的妈妈身上没有女英雄的威严。

在抗战时期,郑少仪敢于为党和人民冒生命危险,为部队传递情报。新中国成立后,她长期从事政法工作,主审过众多案件,一直保持廉洁正直的品行。

2002年10月10日,83岁的郑少仪结束了她充实而坚定的一生。她从战争年代的隐蔽战线上的勇敢战士,转变为和平时代政法工作中清正廉洁的干部。郑少仪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她所热爱的革命事业,以生命践行了一名共产党员的使命与担当。

无论是在郭村保卫战中英勇奋斗的革命先辈,还是像郑少仪这样默默奉献在隐蔽战线上的无名英雄,他们的事迹将永远铭记在后人的心中。在历史的长河中,这些英雄将永垂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