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唐朝公主的屈辱人生:被杀、绑架、殉葬、乱伦,她们经历了什么

2024-01-07历史

众所周知,唐朝的公主以其骄横放肆而闻名于天下。究竟有多骄横呢?

据「朝野佥载」记载, 裴驸马在外边有个小三儿,原配宜城公主盛怒之下,派太监去把小三儿的耳朵和鼻子割掉了,又切掉驸马爷的头发,让他以这种形象出去工作,并叫人来围观,使其颜面扫地。 因为这件事,宜城公主被降级为郡主,裴巽也被降职。

书中有不便说出的情节,大家还是看原文吧:

唐宜城公主驸马裴巽有外宠一人,公主遣阉人执之,截其耳鼻,剥其阴皮漫驸马面上,并截其髮,令厅上判事,集僚吏共观之。驸马、公主一时皆被奏降,公主为郡主,驸马左迁也。

由此,唐朝公主目无法纪、肆意妄为的情况可见一斑。不过我们今天的主角不是刁蛮公主,而是那些有着悲惨遭遇的公主。

同为唐朝公主,她们有的被丈夫杀害,有的被劫为人质,有的面临着殉葬、随嫁、乱伦的处境,可谓惊世骇俗。她们就是唐朝的「和亲公主」。

接下来,就以她们出嫁的时间为顺序,盘点一下唐朝和亲公主所受的折磨和屈辱。

静乐公主、宜芳公主

静乐、宜芳两名公主的身世有待考证,普遍认为两人都是唐宗室之女,史料记载她俩都是唐玄宗李隆基的外孙女,不管是哪种说法,肯定是皇室无疑了。

745年三月,静乐、宜芳两位公主分别嫁给了契丹可汗和奚族部落首领。 嫁过去刚半年,两人的丈夫就像商量好了一样,分别杀了公主,然后起兵反叛。

苦命的两姐妹落得如此下场,全因为一个人,而且这个人在不久的将来,还把大唐霍霍的够呛,他就是安禄山。

据「资治通鉴」记载:

安禄山欲以边功市宠,数侵掠奚、契丹;奚、契丹各杀公主以叛,禄山讨破之。

安禄山为了军功,故意制造事端,屡次侵扰契丹和奚族边境,这才把对方逼反。可怜两位公主成了祭旗的牺牲品。

在和亲策略上,唐朝皇室虽然做出了很大牺牲,但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问题和民族关系,寄希望于和亲公主的斡旋,想来是不靠谱的。此后的和亲公主们,每每想起此事,一定也是惶惶不可终日吧。

宁国公主

宁国公主是唐肃宗李亨的女儿,先后嫁了两任丈夫,寡居在家。之后又作为和亲公主嫁给了回鹘英武可汗。

嫁过去第二年,英武可汗也死了。不得不说,宁国公主这般命硬,可惜了她的好才貌。

然而这并不算完, 因为宁国公主没有生下一儿、养下一女,依照回鹘的风俗,她应该给英武可汗殉葬。

这时,宁国公主表现出了大唐女子的勇敢和决断,据「旧唐书」记载:

毗伽阙可汗初死,其牙官、都督等欲以宁国公主殉葬,公主曰:"我中国法,婿死,即持丧,朝夕哭临,三年行服。今回鹘娶妇,须慕中国礼。若今依本国法,何须万里结婚。"然公主亦依回鹘法,剺面大哭,竟以无子得归。秋八月,宁国公主自回鹘还。

宁国公主此番不但言之有物,而且掷地有声。既然回鹘千里迢迢来大唐结亲,说明仰慕上邦文化,为什么又要依照回鹘风俗?

当然,宁国公主也明白自己的处境,身在他国,她还没有傻到跟对方「硬刚」到底。自己也做出了让步,按照回鹘风俗,用刀划破了自己的脸,最终回到了大唐。

此处不得不佩服宁国公主,虽然毁容能换得活命,但对自己下手,寻常女子恐怕没有这个胆量和决心。

小宁国公主

小宁国公主是荣王李琬的女儿, 是跟着她堂姐(宁国公主)「媵」过去的和亲公主。

「媵」(yìng)就是随嫁的意思,相当于「妾」,但是比「妾」的身份地位高,是正室妻子的附属品。

可以理解为与她堂姐一起嫁给了英武可汗,这场景应该就像「达坂城的姑娘」唱的那样:带着你的嫁妆,领着你的妹妹,赶上那马车来。

在堂姐回到大唐之后,依照风俗她又嫁给了已故可汗的儿子——牟羽可汗。生下两个儿子后,本以为可以母凭子贵,却不想自己的男人野心颇大,想趁大唐乱作一团的时候,举兵入侵中原。

牟羽可汗的堂兄兼宰相「顿莫贺达干」劝他不要与大唐为敌,可他固执己见,再加上身旁有人怂恿,终于招致杀身之祸。

「顿莫贺达干」杀掉牟羽可汗后,自立为可汗,一同被杀的还有小宁国公主的两个儿子。据「旧唐书」记载:

肃宗以宁国公主降回鹘,又以荣王女媵之;及宁国来归,荣王女为可敦,回鹘号为小宁国公主,历配英武、英义二可汗。及天亲可汗立,出居于外,生英武二子,为天亲可汗所杀。无几薨。

按照风俗,小宁国公主应该嫁给新上任的可汗「顿莫贺达干」,也就是天亲可汗。但她无论如何也无法直面杀害自己儿子的仇人,更别说与他同床共枕了,于是小宁国公主「出居于外」。

万念俱灰的她,最终在异国他乡郁郁而终。小宁国公主的悲惨遭遇,跟开头宜城公主的骄横比起来,真可谓旱的旱死,涝的涝死。

咸安公主

咸安公主是唐德宗李适的女儿, 她的4次和亲经历中,有3次是连续嫁给了祖孙3代人,妥妥的不伦恋。

第一个与她和亲的人,就是小宁国公主的杀子仇人——天亲可汗。

起初,德宗是不愿意和亲的,因为上文提到的牟羽可汗曾经得罪过他。德宗还是太子的时候,两人有过一面之缘。

当时牟羽可汗认为德宗是自己的晚辈,应该向自己行「舞蹈」礼,德宗的属官替主子很委婉的回绝了。堂堂一国储君,怎能向外邦行如此礼数。但对方不依不饶,双方唇枪舌剑,你来我往,结果把对方说急眼了,把德宗的4名属官各打了100杖,甚至有两人在第二天伤重而亡。

这样的羞辱任谁也不能轻易翻篇儿,多亏宰相李泌在一旁规劝,再加上 天亲可汗本身就「亲唐」,他将牟羽可汗一脉斩草除根后,又向大唐称臣而且认德宗作爹,这才作罢。

据「唐会要」记载:

至贞元四年。回鹘武义成功可汗。始遣使献方物。仍求结亲。德宗与群臣议。许之。遂以公主降焉。命使册可汗为勇猛分相智惠长寿天亲可汗。册公主为孝顺端正智惠长寿可敦。御制诗送之。事具德宗实录。天亲可汗卒。子忠贞可汗立。忠贞可汗卒。子奉诚可汗立。奉诚可汗卒。国人立其相。是为怀相可汗。皆从故法尚公主。在蕃二十一年卒。

咸安公主的遭遇,简直就是狗不理的包子——一屉顶一屉。

嫁过去的第二年,天亲可汗就死了,按照风俗她再嫁已故可汗的儿子忠贞可汗。

过了仅仅4个月,忠贞可汗被自己的从堂姐毒死。咸安公主又嫁给了忠贞可汗的儿子,自己孙子辈的奉诚可汗。

没过几年,奉诚可汗也死了,拥立宰相「骨咄禄」的呼声很高,「骨咄禄」被大唐封为怀信可汗,也顺理成章的成为咸安公主的第4任丈夫。

她在回鹘生活了21年,最终客死他乡。纵观咸安公主的和亲生涯,回鹘的文化与大唐有着云泥之别,置身这样的境遇里,她既要适应当地割腥啖膻的生活习惯,又要忍受与中原相冲突的人伦观念。

她顺应当地烝(zhēng)母报嫂的风俗,对自己和亲的使命恪尽职守。 皇帝的亲生女儿中,咸安公主是唯一没能回到故土的和亲公主。

太和公主

太和公主是唐宪宗李纯的女儿。在她之后虽然也有和亲公主,但还没到目的地,唐朝就停止了和亲,所以实际上 太和公主是最后一个去到回鹘的和亲公主。

太和公主的和亲经历可谓是跌宕起伏。先是为了阻挠和亲,吐蕃发兵大举进犯。在太和公主连嫁三任可汗之后,发生内乱的回鹘分成了三部分,一部分去了吐蕃,一部分去了安西,剩下的乌介可汗一部,开始朝大唐方向南迁。

趁此机会,活动在叶尼塞河上游的古老民族「黠嘎斯」攻破了回鹘,因为西汉降将李陵曾统领该国,「黠嘎斯」自称是李陵的后人,遂向大唐称臣。太和公主被奉为上宾,并差使者将其送回大唐。

谁知路上遭遇了南迁的回鹘乌介可汗一部,他们杀掉使者并掳走了太和公主作为人质,多次侵犯大唐边境。 这段很精彩,一定要看原文, 据「资治通鉴」记载:

回鹘乌介可汗帅众侵逼振武,刘沔遣麟州刺史石雄……袭其牙帐,沔自以大军继之。雄至振武,登城望回鹘之众寡,见毡车数十乘,从者皆衣朱碧,类华人。使谍问之,曰:"公主帐也。"雄使谍告之曰:"公主至此,家也,当求归路!今将出兵击可汗,请公主潜与侍从相保,驻车勿动!"雄乃凿城为十馀穴,引兵夜出,直攻可汗牙帐。至其帐下,虏乃觉之。可汗大惊,不知所为,弃辎重走,雄追击之。庚子,大破回鹘于杀胡山,可汗被疮,与数百骑遁去,雄迎太和公主以归。斩首万级,降其部落二万馀人。

刘沔派石雄等人前去袭击乌介可汗的营地,大军紧随其后。石雄登高远眺,想看清敌军的虚实,望见营地中有很多人的衣着打扮很像中原人士,遂派细作前去打探。

得知对方是太和公主后,又让细作把唐军的进攻计划告诉了公主,并嘱咐她在侍从的保护下潜伏起来,不要轻举妄动。

为了避开正面的眼线,石雄命人在城墙上凿出窟窿,从这里钻出去施展夜袭,直奔乌介可汗的帅营。待到唐军已近在咫尺,对方才发觉,于是阵脚大乱,慌乱中更是来不及带走太和公主,撇下军械粮草逃之夭夭,公主这才得以脱身。

但事情到这里还没有结束,太和公主回到大唐还有一段小插曲。据「新唐书「记载:

定安公主,始封太和。下嫁回鹘崇德可汗。会昌三年来归……至京师,诏百官迎谒再拜……自言和亲无状。帝使中人劳慰……明日,主谒太皇太后。进封长公主……主始至,宣城以下七主不出迎,武宗怒。差夺封绢赎罪。

太和公主到达京师后, 唐武宗李炎命令皇亲国戚、文武百官出迎,但阳安、宣城等7位公主拒不从命。阳安公主是太和的姑母,辈分高也就算了,但剩下的几位公主都是太和的姐妹,身在回鹘二十余载,自己的姐妹甚至都不来接一下,实在是令人心寒。

武宗震怒,自己这帮养尊处优的姑母们实在是太傲慢了,于是下令对她们进行罚款,以儆效尤。

被掳走的那两年,她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那时候也没有日「内瓦公约」,作为俘虏,她有没有受到非人的待遇,我们不得而知。 太和公主回到大唐后,改封为「定安大长公主「。对她来说,这个封号再合适不过了,她真的太需要」定安「了。

结语

纵观这些和亲公主的遭遇,寿终正寝已是她们难得的福报。即使最终回到大唐,和亲经历也是她们难以抹去的梦魇。

午夜梦回,眼前浮现出的大漠孤烟、刀光剑影,总令她们辗转反侧,难以安眠。恍惚间从梦中惊醒,看着眼前既熟悉又陌生的一切,心中难免泛起一丝酸楚。

有人问为什么非要和亲?不和亲不行吗?

「册府元龟」中说:戎狄之国, 世为边患, 礼仪不能革其贪, 干戈不能绝其类。

唐太宗李世民也说:「朕为苍生父母,苟可以利之,岂惜一女?」

回鹘驰援平定安史之乱,联合回鹘对抗吐蕃,每一段和亲背后,都隐藏着更深的意义。

再看看和亲公主自己是怎么说的。

宁国公主出嫁时哭着对唐肃宗说:「国家事重,死且无恨!」

太和公主归来后「自言和亲无状(没有功绩)」之罪。

这些和亲公主,无论是自愿还是被迫,都称得上是为国献身的伟大女性。

最后,用唐代诗人戎昱的一首五言律诗来作为结束吧,昏庸的的唐王和窝囊的文武百官听了,也应感到汗颜。

咏史

汉家青史上,计拙是和亲。

社稷依明主,安危托妇人。

岂能将玉貌,便拟静胡尘。

地下千年骨,谁为辅佐臣?

如果你对唐朝公主的故事感兴趣,可以点击看我之前的文章「1个人收入占全国10%,唐朝财政危机背后竟是她们,皆因皇帝溺爱」。

屏幕前的你有什么想说的,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感谢大家阅读。码字不易,如果觉得文章还不错的话,看完记得点赞、评论、关注三连走一个~

文中观点仅代表个人,图片及资料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