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11军连发十封急报要指挥,徐向前挂帅三个月,却又提出:想要换人

2023-12-31历史
吴光浩将星陨落,11军加急电报请求速派总指挥
1927年11月13日,黄麻起义胜利后成立的「鄂东军」,遭到了敌人的重兵围困。副总指挥吴光浩率领仅存的72名战士杀出重围,撤退到木兰山一带坚持游击作战,为湖北的革命保留了星星之火。
吴光浩是黄埔三期生,北伐时曾在第4军叶挺独立团担任营长,是一员文武双全的骁将。他带领72勇士起家,在以木兰山为中心的方圆百余里地区与敌斗争,战果累累,被当地群众视为传奇般的英雄。
1928年,已经发展到千余人的吴光浩所部,正式整编为第11军第31师,由吴光浩担任军长兼师长。11军在吴光浩的带领下,频繁转战黄安、麻城等地,数次挫败敌人的重兵围困。壮大成为一只真正的常胜劲旅。
但就在11军的星星之火将要成为燎原之势时,亲自带人前往商南,准备参与领导起义工作的吴光浩将军,却在途中遭遇敌人袭击,不幸重伤牺牲。将星陨落,11军痛失脊梁,鄂豫边根据地都为失去一位杰出的军事家感到惋惜。
但在这形势紧张的关键时刻,战士们根本没有时间为军长的牺牲流泪,群龙无首的11军急需要一位新的总指挥,来帮助部队渡过难关。
1929年3月12日,11军向中央发出第一封加急军报,声明「军事指挥人才缺乏,望速派能负总责和军事工作的同志来。」5月,11军苦等消息无果,再次发出军报,通篇核心六个大字「派军事干部来。」
吴光浩牺牲后,11军剩余的指战员大多学生出身,能力差,没有一个能负总责的人。如果这个时候敌军重兵围剿,11军将面临灭顶之灾。见到十余份报告都未有答复,11军也使出了杀手锏,派宣传部长何玉琳专程前往上海,当面向军委「要人」。
到达上海的何玉琳直接找到负责人杨殷,开门见山地说「我是来接总指挥的,不给我就不走了。」 杨殷虽然一再强调鄂豫边根据地战略地位非常重要,选帅必须慎重研究,但也拗不过耍性子的何玉琳。
恰好在这个当口,一位化名「余立人」的干部也跑来找杨殷要官,说自己在后方闲不住,要去前线带兵打仗。这位余立人的真实姓名叫徐象谦。之前的徐象谦长期领导第4师进行游击作战,身体疲劳,被军委强令叫回上海,让他休息一段时间。但徐象谦根本适应不了读书看报的生活,一个劲向上级请战。
一边缺总指挥,一边要打仗,让威名在外的徐象谦去带常胜劲旅11军,简直就是天作之合。杨殷亲自找到徐向前,让他跟随何玉琳返回鄂豫边区,担任31师副师长。因为吴光浩在根据地威望很高,为了不影响部队和群众士气,11军没有对外宣布他牺牲的消息,所以担任副师长的徐象谦实际负责部队的总指挥一责。
走马上任的谦也是斗志昂扬,给自己改了个新名字,叫徐向前,寓意一直向前,永不回头。
三次大战战略都出现分歧,11军再次发电请求更换总指挥
徐向前赴任31师后,却发现自己的角色有些尴尬。因为他是山西人,所以听不懂湖北方言,很多时候指令的下达都要找人充当翻译。并且他虽是总指挥,但因为不是特委委员,所以很多会议他都没有参加,一些大的战略安排都要听参谋长曹学楷的安排。
此时的徐向前只有打仗的时候才是司令,他需要一段时间去适应这样的模式。但敌人没有给他那么多时间,三次空前规模的「会剿」让鄂豫边根据地和徐向前面临一场最大的考验。
桂系将领罗霖投靠蒋介石后,主动请缨出战红31师,要用战功来纳投名状。1929年6月,罗霖率领独立4师和土匪部队李克邦的暂编第2旅南北对进,进攻柴山堡一带。
敌军重兵压境,但根据地并没有及时掌握敌情,31师下属的4个大队正在分散游击,仓促间难以集结应战。这是徐向前挂帅后的第一仗,他率领领紧急拉来的2个大队直面罗霖所部,想用一场大胜来鼓舞士气。
但徐向前没有想到的是,枪声一响,配合作战的边区游击队就跑散了,他身边一时间就只剩下100多人。久经沙场的徐向前明白罗霖是打不了了,他当即率领部队向北转移,集中兵力进攻部队分散的李克邦部。5战5胜,毙敌百余人,徐向前首战告捷。
但是得胜归来的徐向前却遭到了特委的指责,认为他「避强击弱」,使罗霖进入根据地后劫掠,百姓蒙受了很大的损失。不过战士们也都为徐向前辩解,根据地情报工作没做好,当地游击队又未战先退,徐向前的战术在紧急情况下确实是最好的选择。
1929年8月,敌人再次进行「鄂豫会剿」,特委和31师在战略出现分歧。徐向前曾回忆说「敌人一来,地方上总要求我们打,说来说去,无非是怕丢地盘,怕打烂坛坛罐罐。但对于部队来说,要打得有胜利的把握,没有消灭敌人,自己丢枪,伤亡一大堆人,以后就不好办了。」
在战略上,徐向前主张要抓住战机,适时出击,不能蛮打硬拼。但因为特委要求坚决防御,徐向前只能率部在内线与敌人周旋半月,在回旋空间进一步被压缩后,被迫转往外线,与红32师配合作战。
第二次反围剿徐向前频繁转战,在最大程度上保卫了根据地的安全。但即便如此,特委还是认为31师没有正面迎击,是不勇敢的表现。
所以到了第三次反围剿时,徐向前也知道自己必须从正面打一场大仗了,而最好的方案就是伏击。但因为地方同志情报再次出现差错,原本打算伏击四五百人的31师却等来了一二千人。伏击战打成遭遇战,若不是徐向前果断下令部队化整为零转入密林撤退,31师怕是要经历一场毫无胜算的血战。
之后虽然31师再次避实就虚,打了几场漂亮的翻身仗。但特委却直接向中央送去报告「负责人能力太弱,请火速派总指挥前来。」对于一心想保护根据地安全的特委来说,他们想拥有一支能够拒敌于外的部队,哪怕这种想法直接忽视了敌人的强大和现阶段红军自身实力的不足。徐向前的目光长远,在一定程度上并没有得到部分战友的理解。
徐向前比任何人都明白,打破质疑的只有胜仗
徐向前知道外来的干部要得到当地干部和群众的信任,需要一个过程,别人当然会怀疑你是否真心是为了他们在战斗。而打破这些质疑,需要等一个过程,等一个机会。
1929年9月,徐向前彻底对鄂豫边红军进行了一次改造,强调纪律,明确作战原则,把一支偏师重新打造成了劲旅。
1930年3月,红1军成立,新任的总指挥许继慎为军长,徐向前为副军长兼1师师长。许继慎和徐向前一样,也是黄埔一期毕业生。但许继慎个性张扬,又能力出众,北伐时就名震天下,所以担任红1军军长也是足以服众。
许继慎的到来,对徐向前是一次巨大的鼓舞。只有英雄才能读懂英雄,许继慎对于自己的这位沉稳内敛的搭档十分看重,更是主动肯定了他在战略战术上的造诣,认为他一直以来坚持打巧仗的思路是完全正确的。
许徐双剑合璧,扩充之后的红1军也在两位军事家的指挥下全线出击。一打杨家寨,红1师涌现了王树声和许世友两员骁将。二打杨平口,徐向前用1个团全歼川军一个整团,创造红军历史上首次对等全歼敌军的奇迹。三打花园,再次击溃敌军一个团,缴获1400余人的武器装备。
8月,徐向前率领红1师和许继慎的红2师、红3师会师。许继慎看着1师由1000人扩充到3000人,每人还都背着五连响的汉阳造,并且新建了一个机炮团,大为吃惊。问道「伙计,你们怎么打的?」
许继慎和徐向前的军事才能堪称一时瑜亮,曾经看低徐向前的特委在给中央发报时曾说「许继慎同志在军事知识上有很多经验,但指挥游击作战不及1师师长徐向前,在战士们心中的威望徐向前也要更高一些。」
对于鄂豫红军来说,能够拥有两位杰出的军事家,无疑是最值得骄傲的。并且逐渐发展壮大的红1军,还在不断地涌现新的年轻将领:比如许世友、王树声。还有一些「红小鬼」秦基伟、王近山、陈锡联等也开始登上了历史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