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法家对后世有多大影响,看看【商君书】里这些直面人性的句子吧

2024-03-01历史

这句话出自【商君书】中的【弱民篇】,对后世统治者如何对待苍生百姓,影响极大。

这句话在当时七国争霸的形势下,为秦国迅速积聚国力,进而一统天下,确实起到了有力的促进作用。但也为后世统治者横征暴敛、竭泽而渔,隐晦而不动声色地奠定了思想基础。同样,这句极其反动的话,也为后世统治者自身骄奢淫逸、不顾百姓死活,最终导致王朝覆灭、国破身亡,埋下了治国理念上的隐患。

这句话的直白意思是:百姓弱,国家才能强盛;百姓强,国家必然孱弱 。所以国家能够存在并且走向强盛的治国要害之处,就在于要让百姓贫弱下去并且死心塌地地依附于国家。

商鞅的「弱民说」,主要思路是:百姓只有贫弱了,才会听话,才会遵守法令,才可以由统治者任意奴役驱策,才会去努力地实现国家意志,由此国家才能在攻伐中实现强大;反过来,百姓富强了,就会放纵、就有了任意而行的实力,就会不听号令,国家就不能统御他们去卖命,攻伐中就无法取胜,致使国家最终不能实现强大。

这句话的核心理念,与儒家的「以民为本」以及现代的「藏富于民」截然相反,利用了人性中「向强者低头」「依附强者而苟活」阴暗面,冷酷而霸道,实际上利用人生的弱点而扭曲了人性,读来让人从脚底升起彻骨的寒意,对法家的无情和反人性深恶痛绝。

这句话同样出自【弱民篇】。同样对后世统治者的治国理念影响极大。

「利出一孔」,就是指天下的利禄、利益、利得,必须出自同一个渠道、同一个途径。而这个唯一的渠道和途径,则必须由统治者垄断和掌控,其他任何人、任何势力都不能染指。

这句话的直译是:利益统归于一个途径,国家的资财就会丰厚;利益分出于多个途径,国家能掌控的资财就不可能富有。只有一条途径,国家就会太平;如果有多条途径,国家就会混乱。

「利出一孔」的思想,对于后世统治者把天下所有的利益统归于皇权,有着极大的影响。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句话为后世统治者的极权和独裁专制,以及封建思想中的「重农抑商」,起到了思想先导的坏作用。

天下所有的功名利禄,都得靠皇权的独裁和赏赐,把大一统思想的专制思想运用到了极致。而商人在封建时代不受待见、屡遭打压,就是商人在利益分配上能够有一定的自主权,这就分割了一部分皇权。朱元璋杀了沈万三,就是因为他富可敌国,有了与皇权抗衡的可能。

千百年来的封建社会轻视打压商人,与这句「利出一孔」的既黑暗又反动的话,有着很大的关系。对于今天的市场经济真正建立,依然有着隐藏很深的破坏作用。

这句话出自【商君书】中的【赏刑篇】。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到商鞅思想中的那种残暴统治、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已经到了极致。同样,听从了这句话的后世统治者,也为他们激起民众反抗而导致最终王朝倾覆埋下伏笔。

这句话的直白意思是:使用极重的刑罚,并且一人违反就株连其家人,老百姓就不敢以身试法。不敢以身试法,最终才会实现不用刑罚就可以治理国家。

这句话的真实意义在于,商鞅妄图使用残暴的刑法,使百姓彻底惧怕而屈服,然后供统治者任意驱使奴役,最终实现他们所谓的国家意志,实际上就是统治者们的意志。

这句话为后世的部分暴君,提供了思想依据。与法律的真正意义在于维护公平正义背道而驰,完全是为了实现统治者的意志,因而极其自私而冷酷。

商鞅认为,刑罚才是道的根本,而百姓们平常所说的公平正义,却正是他们祸乱的原由。

所以商鞅认为,要想治理住百姓,就必须用他们惧怕和厌恶的刑罚来实现,最终反而能够实现天下大治。如果用他们平常所喜欢的所谓公平正义来治理,反而会使百姓们遭受更多的刑罚。

总之商鞅的思想中,就是把天下百姓当做机器人、木偶人、牛马人来看待,完全采用愚民、制民的方法,来实现所有百姓能够听众号令统一行动,最终达成他所谓的国家意志和目的。

从这个意义上说,商鞅的法家思想其实是直指人性、却又灭绝人性的,是冷酷、无情、残暴的,是完全无视民众的思想、情感和需求的,因而最终也必然导致惨烈的失败。

秦帝国在极短的时间内轰然垮塌,以及商鞅最终的横死车裂,与他这种灭绝人性的思想是有因果关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