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
这是中国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的一句名言,同时也是老一辈革命家薄一波,晚年时经常对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说的一句话。
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薄一波
在1953年的夏季全国财经会议上,薄一波曾受到批评,在中央一度「抬不起头来」。
为此,他先后找到了曾经在会议上为他「说话」的陈云和邓小平,自请离开中央,下到地方去工作。
彼时的薄一波最直观的想法就是,不想「做大官」,只想下到地方「做实事」。
而陈云和邓小平却异口同声道: 你直接去找毛主席谈。
因为薄一波不知道的是,陈云和邓小平一开始其实就是毛主席让周恩来总理搬来的「救兵」。
薄一波后来说,毛主席对他的关怀、鼓励与帮助,令他终生难忘。
所以,薄一波何出此言?当年又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薄一波挨批
新中国刚刚成立时,百废待兴,而经济建设也成为了尤其突出的问题。
1949年3月,中央作出了建立中央财政经济委员会的决定,以统筹全国的财经工作。
那么由谁来完成这一任务呢?6月,中央即宣布由陈云和薄一波全权负责中财委的筹建任务。
7月,中财委正式成立,陈云任主任,薄一波任副主任,后来,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后,薄一波还同时兼任了新中国第一任财政部部长。
自此,薄一波在以毛主席为首的党中央领导下,投身到轰轰烈烈的新中国经济建设工作中。
从1949年到1953年为我国「一五」计划制定和准备期间,中财委相当一部分有关重大方针、政策的请示报告都是由薄一波起草的。
1953年初,「一五」计划开始实施,陈云因病到北戴河休养,中央遂明确部属由薄一波代理中财委主任。
也就是在这一时期,有些「势单力薄」的薄一波受到了「围攻」。
而事件的起因则是在1952年的新税制改革中,采用了「公司一律平等纳税」的提法,导致山东、北京等地纷纷向中央反映执行新税制引起物价波动等问题。
而这些问题很快也就引起了毛主席的注意。
1953年1月15日,薄一波就接到毛主席的一封信,读过信的薄一波心情十分沉重和迷茫。
因为信中,毛主席有这么一句话:「此事(新税制改革)我看报始知,看了亦不大懂。」
而薄一波当即预感到事情有些严重了。
果然在几个月后的夏季全国财经会议上,有关新税制改革的讨论和批评成为会议的中心小问题。
会议召开第一个月,针对此的发言、讨论意见还比较正常,但是很快就出现了不适当的责难。
而毛主席每天实时关注会议纪要,周恩来总理每天都会向他汇报,得知这一情况后,就要求薄一波在会上作公开检讨。
毛主席的本意是让大家有什么话谈到桌面上说并使问题得到解决,然而后来事情的发展走向却越来越脱离掌控。
当时,周恩来首先提笔给薄一波写了一封信,信中主要传达了主席的意见。
而薄一波收到信,很快就根据其中所传达的要点,列出了自己的检讨提纲。
7月15日下午,薄一波按要求做检讨。
这让原本平静如水的会议室气氛突然紧张起来,因为不少同志不知原委,一听说检讨,不由地吃惊。
紧随其后,在有心人的鼓动利用下,针对薄一波的无端猜测和攻击接踵而至。
自那次会议后10天内,又连续开了8次会,对薄一波的批评大有一种疾风骤雨的味道,但就是没个结论。
7月25日的最后一次会议,眼看又要结束但还是没个结论,周恩来于是当众宣布:「27日,也就是后天,薄一波同志要作第二次检讨。」
这完全出乎薄一波意料,对于第二次检讨的发言,他实在压力山大,当即给周恩来传了个纸条,希望多给自己一些准备时间。
收到纸条的周恩来于是直接宣布:「(第二次检讨)改到8月1号。」
回家后的薄一波好一番搜肠刮肚,终于准备好了检讨发言,并按照约定在8月1号的会上作了第二次检讨。
但是令他十分苦恼的是,这一次发言还是不过关。
这时,夏季全国财经会议已经进行了两个月之久,但是原本计划讨论的有关毛主席提出的总路线和五年计划、财政问题等等,全都没有讨论。
财经会议完全走偏方向,沦为了一场检讨会,而检讨会的主要目标就是薄一波。
对此,薄一波自己先察觉到了不对劲。
毛主席「搬兵」
眼看第二次检讨还不过关,又为了防止事态继续扩大, 薄一波于是决定来一招「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对于会上讨论的要求他作第三次检讨,薄一波干脆一口拒绝。
而周恩来总理此时也察觉到事情的不对劲,会议耗时这么久,还就作不出个结论了,这让身为会议主持者的周恩来同时深感为难。
一方面,话要是说轻了,会上却已经是那样的氛围,不大好通过,还有开脱、庇护的嫌疑;另一方面,话要是说重了,就正中有心人下怀。
为此,周恩来无奈只好请示毛主席。
而毛主席也是第一次见到周恩来如此束手无策,他于是首先发话:薄一波同志可以不用检讨了。
1946年留影,邓小平(左一)、薄一波(右一)
至于会议开到现在作不出个结论的局面,毛主席只举重若轻地提点了一句 :「结论作不来,可以搬兵嘛!」
周恩来听到毛主席这样说,一下就被点通了,他当即领会了毛主席的意图,并开口求证道: 「是说把陈云、邓小平同志请回来,让他们参加会议?」
「对嘛,有些话通过他们来说,比你效果都要好。」 毛主席于是回答。
当时,邓小平和陈云皆因病在外休养,但是对于财经会议上的风声,两人也有耳闻,得总理请求。
俩人很快先后回到北京。
8月6日,陈云首先在第29次会议上发言,明确不能把薄一波同志几年来在中财委工作中的成绩抹煞,更反对会议上说的所谓有关自己和薄一波两人在中财委两条路线斗争的提法。
紧接着,邓小平回京,在会议上发言:
大家批评薄一波同志的错误,我赞成。每个人都会犯错,我自己也有不少错误,在座的其他同志也不能说没有错误。薄一波同志的错误是很多的,可能还不是一斤两斤,而是一吨两顿,但是,他犯的错误再多,也不能说是路线错误。把他这几年所犯的这样那样的错误,说成是路线错误是不对的,我不赞成。
也正是有了陈云和邓小平的先后发言,会议一连多天疾风骤雨批评调子降不下来的形势终于扭转。
两人的一番话说的有理有据,如同沉闷多天的阴天中的一声霹雳,令空中下起了雨天,周遭温度也终于降了下来。
也由此,薄一波才终于摆脱了一段时间以来煎熬难耐的艰难处境。
最后,在接下来的政治局会议中,毛主席出面,再加上周恩来总结,这个事情才有了了结,做出了结论。
而毛主席在提到有关对薄一波的批评时,话锋一转,还曾当着众人的面作起了自我批评。
对此,薄一波深受感动,他后来曾在回忆录中写道:「一位受全党尊敬的伟大领袖,能在大庭广众之中诚恳地检讨自己的错误……在一些具体问题上承担了责任,这使做实际工作的同志减轻了压力。(由此可见) 毛主席的本意是希望这次财经会议能通过批评、自我批评来总结经验,提高认识。 」
后来在周恩来当时针对薄一波的问题向毛主席提交的总结报告中,毛主席还专门提笔加上了「当他(薄一波)正确地执行党的路线的时候,他的工作时相当的」这样一句分量十足的肯定性话语。
薄一波后来每每读到此句时,都十分感念毛主席的关怀和对自己工作的肯定。
而除却这些之外,当时一个较为严峻的事实是(在薄一波个人的意见请求和中央的决策下):薄一波最终被免去了财政部长的职务。
但是继续留任中财委副主任(从台前走向了幕后),协助邓小平领导铁道部、交通部、邮电部的工作。
对此,薄一波还曾请求全部予以免除,他觉得,工作性质已经有了变化,不再适合担任这些职务。
自请离开中央
8月22日,薄一波又找到了邓小平和陈云,向二人作报告,自请离开中央,到下面去工作。
而陈云和邓小平就异口同声地说: 「你直接去同毛主席谈。」
按照当时的情况,看来除了毛主席,他们都难以给薄一波安排工作。
鉴于此,薄一波把心一横,就直接去了中南海菊香书屋,进了毛主席的书房。
一向敏锐的毛主席当时就已经察觉到,薄一波的心中有气。
警卫员进门不声不响地沏好了茶,他自己一边喝着,就劝薄一波也喝一点。
紧接着就听见毛主席不紧不慢地对薄一波说道: 「这次会议,愿意是要引导大家讨论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但是没有完全按照我的意思来。」
毛主席的这句话首先为接下来的谈话奠定了基调,然后就继续说道:
「一波同志,你这个人是努力做工作的,但是近半年以来工作上出了问题,你是有责任的。这次大家对你的批评这么多,你一定不满意,心想为什么把问题都推到我的身上?不要不满意,你要先好好想一想,就可以想通了。」
毛主席说这一番话时,语气非常亲切温和,这让薄一波深感抚慰。
这时,毛主席喝了口茶,又继续道: 「听说你要求下去,想到哪里去?」
「包钢,那是156项工程之一(「一五」计划确定),目前还正在建设,我想到那里从头开始,摸索出一个大企业。」 毛主席发问了,薄一波也就无甚顾虑地说出了自己一早的计划。
「不行,中央还需要你工作。」结果毛主席也是毫无犹疑,就给出了干脆的否定。
「可是主席,我现在有点抬不起头来,在中央不好工作。」 薄一波又语气真诚地说了自己的心里话。
「不要再这样讲了,你还要在中央做工作。」
这一次,主席都讲到这个份上了,向来直性子的薄一波就痛快地说道:「好,我不再要求下去了。」
毛主席听到薄一波这样说,终于释然一笑道: 「这样就好嘛。」
说完又想到了什么,毛主席又继续关照道:「你去找邓子恢、谭震林等同志们谈一谈嘛,你今后还要在中央工作,还要和大家共事。」
「好,我以后找他们,现在先不找。」
「那你去找朱德、彭德怀同志谈谈,如何?你们过去在山西不是一向谈得来嘛!」
「两位老总那里,我一定去谈谈。」 这一次,薄一波终于松了口。
和主席这一番推心置腹的谈话,让薄一波豁然开朗,谈得差不多了,他准备离开。
而毛主席起身亲自送他,又不忘继续鼓励道: 「你不要以为天就塌下来了,你现在应该出去走一直,看一看,换换空气,看看光明前景。」
薄一波点了点头。
离开毛主席那里之后,薄一波又按照主席说的,去找了两位老总,毫无疑问,两位老总都给薄一波打气。
尤其是彭老总,向来一脸严肃不苟言笑,薄一波还以为自己这一次自请离开中央,会被彭老总当做是打「退堂鼓」,免不了被敲打几句。
结果出乎他意料的是,彭老总的语气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平和,他甚至从自己以前也曾犯错误挨批评的例子出发,安慰他:「对待批评,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照样吃饭,照样往前走路,如果把批评都变成包袱背着,早就走不动了,至于批评中的是非,有些是不可能在一时之间就争清楚的,既然如此,那就留待历史去评判好了。」
听着彭老总这番话,薄一波好半晌没有出声,后来,他始终记得这番话。
而如彭老总所说,后来随着有关问题被完全揭露和解决,1954年6月,毛主席宣布了对薄一波的「误会」解除。
不久后,薄一波就被任命为国家建设委员会主任,主管当时正在实施的「一五」计划确定的156项工程。
1956年5月,薄一波担任了国家经济委员会的主任,主管工业和交通口。
半年后,薄一波又被任命为国务院副总理,一干就是10年。
在任期间因为工作出色,薄一波受到了陈云等经济战线领导人的称赞,并深受毛主席信任和重视。
毛主席还曾把薄一波和李富春、谭震林、李先念并称国务院「四大名旦」。
原因就是他们四位副总理协助周恩来总理,把我国的经济建设搞得有声有色,为新中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1978年时,薄一波年已古稀,但是当邓小平找到他时,他义不容辞,再次走马上任,先后成为邓小平和陈云的副手,主持中顾委的日常工作,一干又是10年。
2007年,薄老在北京逝世,享年99岁,参加革命82载,德高望重的薄老走完了自己传奇的一生。
「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这句话成为了薄老光辉一生的最佳注解,作为新中国第一二代领导集体的得力助手,薄老最终留下了令人敬仰的光辉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