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过去的伊朗人很外向?萨法维王朝时期,非常钟爱与各国交流文化

2023-12-21历史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文 | 古迹探骑

编辑 | 古迹探骑

伴随着萨法维王朝对外军事、政治和经济的交往,波斯与各国也展开了广泛而深刻的文化交往。

萨法维王朝统治时期,海路的畅通便了对外文化交往与各国之间的使者五访、商贸往来,甚至军事冲突,都推动了这一时期的文化交往。

什叶派在波斯的发展与萨法维朝的文化开放

宗教和文化的密切联系,构成了伊朗文明交往的基本要素。在波斯的历史上,什叶派在萨法维王朝被立为国教并获得巨大发展是一个极具重大意义的事件。

萨法维王朝建立伊始即宣布什叶派伊斯兰教为国教,并采取强制措施大力推行。当时什叶派势力在新王国内并不占据任何优势,大约三分之二的居民还是逊尼派,至少都城大不里士的大多数居民为逊尼派。

自阿拉伯人征服以来,波斯经历了一个伊斯兰化的过程,但从总体上看,逊尼派一直占据着优势地位。

【伊朗伊斯兰教史】认为萨法维王朝开国君主伊斯马仪一世放弃原来苏菲派和什叶派极端主义相混合的信仰,而改宗什叶派的主流派十二伊玛目派,可能有如下原因:

第一,虽然期待马赫迪降临的极端主义能激发部落战士斗志,但对于一个国家而言却是不稳定的因素,所以要放弃。

第二,在萨法维王朝初期的版图内,尽管信仰逊尼派的居民占多数但作为阿里后裔的什叶派贵族一直受到尊崇,有很高的政治经济地位,且什叶派在民众中传播有群众基础;

第三,立什叶派为国教有利于对抗部落势力、加强中央集权,也可以争取周边地区的支持,对抗信仰逊尼派的奥斯曼帝国,增强波斯的凝聚力,巩固新王朝。

萨法维王朝选择什叶派中的十二伊玛目派教义为国教符合了伊朗社会各阶层发展到一定历史时期对于"正统」的需求和要求。所以,事实上是伊朗社会各阶层的合力导致了什叶派十二伊玛目派教义最终在伊朗被确立为国教。

在阿拉伯人征服前,起源于古代伊朗部落的袄教在波斯古代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影响,在古代波斯文明中占有重要地位。

阿拉伯人高举伊斯兰教大旗,到处传播伊斯兰教。新的伊斯兰文明,对原有的波斯文明形成冲击。在阿拉伯人的政治高压和经济诱惑双重政策下,波斯的袄教徒逐步然而缓慢地接受了伊斯兰教。

波斯在经历阿拉伯化和伊斯兰化的过程中,还有一个重要的特征,那就是什叶派影响的逐步加深。

在萨法维王朝之前,什叶派伊斯兰教在波斯就已经得到很大的发展,只是由于王朝的不断更迭、外来势力的不断侵入,什叶派的发展缺乏长期稳定的环境。

但在历经数个世纪的外来统治之后,什叶派自身拥有的抗争精神,在波斯的土地上得到了巩固和强化。

在什叶派旗帜下,萨法维朝镇压了反对派、消灭了割据势力,抗击了外来侵略保卫了民族独立。

在看到萨法维王朝统治者立什叶派为国教、采取各种措施甚至是暴力手段推行什叶派伊斯兰教义的同时,还应当看到萨法维王朝的统治者推行的宗教宽容政策。在波斯的交往史上,对外来文化一直抱以开放的态度。

萨法维王朝与各国文化交往的媒介

萨法维统治时期,促进波斯与各国文化交往的,主要有各国使者、商人、传教士旅行者,他们虽然使命不同、目的不一,但无一例外的成为了波斯与各国文化交流的使者,促进了波斯与各国的文化往来。

使者:出于建立军事同盟、发展双边贸易、进行外交谈判等需要,萨法维王朝与敌对的奥斯曼帝国、乌兹别克汗国以及初期的葡萄牙王国,以及可能提供帮助的欧洲各国、莫卧儿帝国等国家,都有大量的外交往来。

商人:随着对外贸易的发展,大量的商人包括欧洲商业公司的代理商涌入波斯,而波斯的商人尤其是亚美尼亚人则远赴其他各国。

传教士:早在 13世纪末蒙古伊尔汗统治时期,由于推行宽容的宗教政策,大量的天主教多明我会和方济各会的修道士进入波斯北部,一些人在大不里士定居下来。

旅行者:新航路的开辟,为欧洲人到达波斯找到了另外一条道路,自此到波斯的旅行者日渐增多。

萨法维王朝与欧洲国家之间的文化交往

与欧洲各国外交和商贸联系的发展,促进了波斯对欧洲文化艺术的兴趣。

早在 16世纪中叶,波斯画家就对欧洲绘画产生了兴趣。设拉子的谢赫·穆罕默德当时复制了欧洲画家们的作品。

在17 世纪上半叶末期,西方美学思想进入波斯,在伊斯法罕形成了股受欧洲画风影响的新潮流。

西方的科技知识也传入波斯。在萨法维王朝的宫廷中,就有来自欧洲的医生,如德国外科医生因格尔贝特·卡因波菲尔。

这些医生带来了欧洲的医学知识,为王室效力。在伊斯法罕国王广场上的商铺里,可以看见欧洲国家的各种草药以及其他药物。

萨法维王朝统治时期,波斯与欧洲国家之间的文化交往,较多的表现出吸纳、内化的特征。这不仅是在绘画等艺术领域,还包括医学、数学、军事等科学技术领域。

毫无疑问,在点的文化。而波斯这一时期对欧洲国家文化的影响,通过使者奔走、商人往返等途径同样发生着,至少使欧洲国家增进了对波斯的了解。

可以肯定的是,波斯的丝绸在欧洲引起了巨大反响。现在英语中的一些常见词汇,都来自欧洲人对波斯丝绸的广泛赞誉。

萨法维王朝与中国的文化交往

关于萨法维王朝统治时期波斯与中国交往的情况,目前的研究还很少。与此相关的典籍、资料,也不多见。

出于资料匮乏的原因,双方交流的广度、深度,尚无法得到完整的体现。但是可以肯定的是,萨法维王朝统治时期波斯与中国的交往仍然在延续而且由于海路大通,波斯与中国的交往还有扩大的趋势。

一个明显的例证,那就是这一时期通过海路到达欧洲尤其是到达土耳其的中国丝绸、瓷器等增多。实现这一贸易,波斯发挥了积极中介作用。

因为当时萨法维王朝控制着东西贸易几条线路中的其中一条即经波斯湾到幼发拉底河,再到地中海东岸和土耳其的线路。同时,至迟到 16 世纪下半叶,中国与中亚的传统商路并未禁绝。

1505-1508 年一名波斯人在中国生活了三年。此人是【地理志】一书的作者。他所著这本书中的内容,为奥斯曼土耳其人所重视,并以此丰富土耳其的地理学知识。由此说明,波斯是中国向土耳其和欧洲西传知识的媒介。

关于萨法维统治时期波斯与遥远的中国之间的文化交流,还可以用另外一件具有深远意义的事件得到证明。

这一事件发生在阿巴斯一世统治时期。为了促进本国的陶瓷业,波斯国王邀请了 300 名中国制瓷工匠,连同家属一块儿进入波斯,并让其定居在伊斯法罕。

16 世纪早期,波斯开始生产中国式的瓷器。最初,波斯生产的瓷器模仿中国明朝时期的青花瓷据称,有两名中国商人在阿尔达比勒建立了一个瓷器销售店。

阿巴斯一世引进中国的制瓷工匠后,波斯制瓷业获得迅速发展生产的瓷器开始为欧洲接受。

萨法维时期的伊斯兰哲学思想,对中国的伊斯兰哲学思想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17世纪末,当奥斯曼土耳其苏丹的使者到达布哈拉宫廷的时候,喀什噶尔的使者受默罕默德·阿明所派,到达布哈拉宫廷。

这说明,当时中国新疆同布哈拉汗国有密切的关系这种关系是由伊斯兰教而加强起来的。

「鉴于布哈拉汗国与波斯的频繁交往,可以推测,中国至少通过中亚汗国与波斯发生着间接的交往。

17 世纪后,中国穆斯林前往麦加朝觐及中东一带游学人数增多,波斯的一些伊斯兰教徒也前来中国传播伊斯兰教苏非派学理,两国穆斯林之间的文化交流更加频繁。

一大批波斯伊斯兰教哲学家的著作传入中国随后中国穆斯林学者将这些经典从波斯文、阿拉伯文翻译成汉文,成为中国伊斯兰经堂教育的重要教材,也为中国穆斯林认识和了解波斯文化提供了重要的素材。

中国伊斯兰教经堂教育自 16世纪开创以来,常用的本共13 种,其中波斯文课本就有 6种,确证由伊朗学者著述的就有 7种之多。

不仅如此,萨法维王朝统治时期伊斯法罕哲学派别的代表人物穆拉·萨德拉的思想,也影响了中国穆斯林学者王岱舆。

【清真大学】、【正教真诠】中,认为宇宙万物皆源于真主之光。这一学说显然是受穆拉·萨德拉的影响,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中国伊斯兰哲学思想。

此外,丁明俊还对波斯伊斯兰哲学思想对对中国伊斯兰教门宦制度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最后,他得出结论:伊朗伊斯兰教哲学思想对中国伊斯兰的影响是全方位的。

象安萨里、穆拉·萨德拉等哲学思想及他们的著作被翻译成汉文并介绍给中国穆斯林,在中国伊斯兰思想界形成一场变革。

不但丰富了中国伊斯兰教经堂教育的内容,促使中国穆斯林思想界一次大解放,而且他们吸收国外伊斯兰哲学研究成果,接受苏非派学理,在中国产生一系列伊斯兰教派门宦。

总结

综上所述,萨法维王朝统治时期,波斯与各国开展了广泛的文化交流活动。萨法维王朝的文化,对邻近的莫卧儿帝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萨法维王朝的伊斯兰哲学思想对中国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对其他各国产生影响的同时,萨法维王朝也接受了包括中国在内的外来文化的影响。

参考文献

1、Laurence Lockhart, Persian cities, Luzac & Company Ltd, 1960.

2、L.S.Stavrianos, The world since 1500: A global history,New Jersy ,1999.

3、Ina Baghdiantz McCabe, The shah's silk for Europe's silver: The Eurasian trade of theJulfa Armenians in Safavid Iran and India (1530-1750), Scholars Press, 1999.

4、Moojan Momen,An Introduction to Shi'l Islam: The History and Doctrines of TwelverShi'ism, Yale Univercity Press,1985.

5、Niels Steensgard, The Asian trade revolution of the seventeenth century : the East Indiacompanies and the decline ofthe caravan trade ,Chicago,1973.

免责声明:

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