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平津战役中的指挥艺术,雄才大略体现得淋漓尽致

2023-12-30历史

前几天,是主席诞辰130周年的纪念日。毛主席丰功伟绩,军事指挥上的雄才大略尤其为人所称道。到了解放战争时期,毛主席的军事指挥艺术已经是炉火纯青,在三大战役尤其是平津战役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平津战役发起前,华北地区的态势非常复杂。傅作义集团和蒋介石集团在华北地区集结了50多万军队。而解放军华北野战军的总兵力不及国民党军,这一仗要达到什么目的,该怎么打,这是主席首先考虑的问题。

首先是要把傅作义集团尽量歼灭在华北,不能让他们西逃或者南撤。辽沈战役结束后,据守张家口、北平、天津、唐山一线的国民党华北「剿总」傅作义集团50多万人,面临东北、华北解放军的联合打击,已成惊弓之鸟。

是撤是守,蒋介石、傅作义各有打算。虽然他们的主张不同,但都对自己的力量估计过高,而对我军的力量估计不足。因此傅作义集团采取了暂时固守平津,确保海口,以观战局变化的方针。

但如果等到东北野战军入关,傅蒋二人眼看没有获胜的希望,必然会下定决心各自逃命。一旦蒋系部队南撤,傅系部队亦必将西逃,解放军虽可不战而得平、津等大城市,但国民党军加强了长江防线,将不利尔后的渡江作战。因此,要尽量把傅作义集团留在平津一带,就地歼灭。

第二,解放战争当时已经可以看到了彻底打败蒋家王朝夺取全国胜利的曙光,建立新中国的具体措施已经提上了议事日程。早在1948年9月,毛主席就对徐向前表示,考虑定都北平。而北平是五朝古都,是驰名世界的文化古城,是中华民族灿烂文明的象征,城内遍布文化古迹、精美建筑、园林宫殿和亭台楼阁,为使北平这个文化古都免遭战火的破坏,使200万人民的生命财产免遭损失,最好争取和平解放北平。

因此,中央军委和毛主席对战役的实施提出了具体意见:诸敌已成惊弓之鸟,切不可过分估计敌人的战斗力。我们的真正目的不是首先包围北平,而是首先包围天津、塘沽、芦台、唐山诸点。

基本原则是围而不打,有些则是隔而不围,以待整个部署完成后,按照先打两头、后取中间的次序,从容歼灭各点之敌。这一作战方针针对性极强,既让傅作义是战是逃决心难定,也为尔后谋求和平解放北平创造条件。

根据毛主席的指示,华北军区部队以防止新保安、张家口之敌向东、向西突围为重点,构筑多道阻击阵地,待命攻击;东北野战军主力克服疲劳、寒冷等困难,向北平、天津、唐山、塘沽等地急进。

傅作义发现人民解放军骤然逼近平、津,已陷入欲逃不能、欲守亦难的困境,于是匆忙向北平、天津、塘沽收缩兵力,实行分区防御。

12月22日,解放军对新保安发起总攻,用不到一天的时间全歼傅系35军,成为平津战役的首战,切断了敌人西逃的路线。傅作义最有把握的就是天津。作为大城市,天津的高楼林立,又有海河作为天险,易守难攻。

1949年1月14日,解放军对天津发起攻击,仅仅29个小时就攻克了这座华北第二大城市,彻底断绝敌从海上南逃的可能。这样一来,傅作义集团就成了孤军困守孤城,北平和平解放的军事和政治条件都充分具备了。

解放战争三大战役,是毛主席关于战略决战思想的伟大实践,尤其是平津战役,充分体现了主席高超的指挥艺术。在主席的精心组织下,各个战略区部队配合得天衣无缝;隔而不围,围而不打,先打两头,后取中间;心理战、舆论战贯穿始终;城市攻坚与隐蔽战线轮番上阵。真正实现了把胜利扩展到最大最大,把损失减少到最小最小。主席的军事谋略和战争指导艺术,在平津战役中得到了充分体现。